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成果,对近期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还分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社会已逐渐认识到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纳入性别考虑的重要意义,性别议题在气候谈判中的主流化趋势明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层面纳入性别考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为代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已将性别政策纳入机构政策体系,并积极在项目层面推动性别政策的实施。虽然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性别主流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女性参与气候变化决策的程度不足、减缓领域纳入性别考虑的程度不足等问题。目前中国气候变化领域对性别的关注不足,建议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性别问题研究,为履约工作提供支撑;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体系中纳入性别考虑,加强与性别领域的沟通协作;加强气候变化相关机构性别主流化能力建设,明确职责安排;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内项目、“一带一路”项目和“南南合作”项目的性别主流化;切实加强中国女性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女性对气候行动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将NbS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海洋、城市,采用传统环境政策工具分类,将六大生态系统的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自愿参与型三类。在此基础上,梳理构建NbS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框架。结果表明,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重视通过经济激励型政策引导,并逐步完善自愿参与型政策的NbS政策体系。然而,NbS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NbS尚未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措施、缺乏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未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资金来源单一、技术支撑和能力建设薄弱、公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为发挥NbS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潜力,建议将NbS纳入我国下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更新文件中,争取提出有关NbS的定量承诺,推动NbS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措施,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从理论到实践、从路径到政策的研究,提升能力保障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不但参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而且为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从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资助的4个层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上,对1986-2007年大气科学学科受资助的项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近22 a来NSFC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资助项目达506项,资助金额达24304.3万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SFC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注和支持。最后,对今后NSFC为满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将作的进一步投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公正转型议题涉及就业、关乎民生,是各国都很关注的政策领域之一,因此也被视为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近年来,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建设气候治理公正转型制度体系,各国也在所制定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规划中越来越多地提出与公正转型和就业相关的目标与措施。公正转型议题在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主流化的趋势给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加强关于该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充分考虑该问题,保障受影响就业群体获得社会公正对待;总结具体实践经验;在政策领域协调上做好新的布局;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公正转型治理体系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7.
印度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印度政府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方案》,阐明了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立场以及减缓和适应措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和义务;由于近年印度排放不断上升,方案也着重提出了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措施。与我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进行对比,印度国家行动方案中的一些观点和措施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该方案为我国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倍受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话题。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全体大众的共同参与。为此,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将于2009年11月底在北京联合举办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参与”大型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地球工程是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影响,人们采用的有计划、大规模改变地球环境的行动。梳理了地球工程的背景、定义和当前地球工程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从地球工程的机理、工程方案、风险评估以及气候伦理、国际治理等方面综述了地球工程的研究进展。对地球工程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大背景下的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应在地球工程研究领域中承担起应有角色。  相似文献   

10.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江西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实现“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重要性。结合江西实际,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江西农业、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西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措施:一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二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选育抗逆品种,以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进一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县和生态城市建设,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测报和防虫服务体系,以加强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建设;五是研究和用好“排放权”特殊资源;六是采取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科研工作,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科技人才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加大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等,以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七是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双月刊)是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致力于促进气候变化学科发展,并推动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制定,气候政策与环境外交谈判,生态与环境改善,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主要发表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交叉学科,如地球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全球变化最新的观测事实、重要信息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措施和技术研究成果等;反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有关农业的评估对象由作物生产系统延伸到粮食供应链系统,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不利影响的证据在加强。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物适宜种植区,使中高纬度及温带地区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移。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阻碍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地表O3浓度增加使作物产量降低,CH4排放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作物病虫草害,极端气候事件高发加剧了粮食不安全,推升了国际粮食价格。适应措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基于自然的适应方案在增强作物生产系统气候恢复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较高潜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大战略需求出发,AR6报告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启示如下:需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种植适宜区转变与种植带北移的重要战略价值,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关注气候变化对国际作物生产和谷物贸易的影响,统筹国内、国际市场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作物生产高效协同,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 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 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 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 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 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双月刊)是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气候变化领域内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致力于促进气候变化学科发展,并推动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制定,气候政策与环境外交谈判,生态与环境改善,气候资源保护、开发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主要发表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交叉学科,如地球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全球变化最新的观测事实、重要信息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措施和技术研究成果等;反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以下简称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 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 提出了我国土壤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 我国土壤背景碳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 我国土壤固碳效应明显,未来固碳减排潜力显著;3) 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碳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的研发投入, 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6.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从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到人们的切身感受,或者到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2007年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气候变化年"。  相似文献   

17.
李萍阳 《气象》2010,36(2):136-141
第18届国际生物气象会议于2008年9月22—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通过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概括了近年来生物气象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从ICB2008各会场的交流内容和讨论可以看出,未来生物气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类生物气象学领域的热浪与健康预警系统、医疗气象、室外工作热环境评价及医疗天气预报研究与应用。(2)城市气候特征与评价及减缓措施研究。(3)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5)动物对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响应。(6)污染物跨国输送与国际环境合作研究。加强我国的生物气象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从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到人们的切身感受,或者到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2007年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气候变化年"。  相似文献   

19.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由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相对不足和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目前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2005,33(3):255-255
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双月刊),已于2005年3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刊,创刊号将于2005年5月底正式出版。《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主要发表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交叉学科,如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全球变化最新的观测事实、重要信息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措施和技术研究成果等;反映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活动、重大科技计划及国际环境外交谈判的信息。主要栏目有:“科学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