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干旱区地理水文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水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水资源规划利用、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新理论、新技术在地理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干旱区地理水文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山新疆为例论述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环境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水土综合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土地景观变化成因--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Landscape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sical, biolog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riving forces (Moody and Woodcock 1995; Apan et al., 2002). Landscape in arid and semi-ari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鲍超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08,63(11):1140-1150
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力已经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决定城市化发展速度, 进而决定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外营力之一, 科学度量并探讨其时空变化, 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城市化正常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资源对城市化 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 并对1985-2005 年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小, 在时间上表现为由较强约束类型变为强约束类型, 总体呈不断增加态势, 但近年来略有缓解。虽然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指数与城市化系统综合发展指数都较低, 面临缺水和发展的双重矛盾, 但目前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仍属于较强或强约束类型, 仍然能够通过合理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是宏观的表现,为分析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40%以上的干旱区,由于其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变化过程快,幅度大,景观差异明显等特点,是全球变化特别是LUCC研究的重要场所,文章在介绍LUCC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与LUCC的关系,依据干旱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分析了干旱区LUCC的特点,阐述了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概括了干旱区LUCC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退耕还林(草)后水土资源开发的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综合分析以往水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影响为主线的数据模型,并预测了在水土资源开发的现状模式下,流域水土资源的变化。所建模型概念明确,形式简单,所需资料容易获得。以民勤绿洲为例,把土地利用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土地利用模式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矛盾最小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把植被变化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根据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以重点调控绿洲内部垂向水分消耗、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上述研究范例,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始才算合理的争论,也证实了上述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不但在经济上合理,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数量变化、质量变化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有着深刻意义.广州市属于我国发达地区,研究广州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了解.利用1990,2000年广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ArcGis 的分析功能,分析了广州市1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状况,发现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方向性,并且不同辖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不同.10年间全市和各辖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信息熵都有所增加.但除了番禺,各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却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5、2005和2015年3期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信息,并将各时期用地分类数据分别转入50 m×50 m的矢量网格单元,建立基于矢量网格单元的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网格图,探讨喀什市1995-2015年土地覆被/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通过叠加分析,研究时期内各用地类型之间相互转换和替代关系。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喀什市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剧烈,以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20 a间面积增加近3倍,未利用地和绿地面积均有所减少,水体的面积变化显现波动态势。(2)1995-2015年喀什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以"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为主,但也伴随少量内部填充的集约式增长模式,通过回归分析,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3)建设用地在扩张过程中主要侵占和替代了未利用地和绿地,并且绿地的增加与减少和未利用地的侵占与被侵占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逆转植被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在无灌溉条件下,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实现逆转和植被的恢复的降水量要在160mm左右, 而方法是沙漠化土地逆转成败的关键之一。明沙嘴采取的从沙源上风向边缘开始的人工辅助措施加封育的治沙实践证明, 减少人为干预, 主要利用自然力的作用, 能达到流沙固定, 植被增加, 沙漠化土地逆转的目的。人工辅助措施加封育后植被群落在经历约20a的由简单到复杂演变的同时, 种的个数、类型、密度、空间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68,自引:13,他引:268  
根据1985和1995年2期TM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影像机助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3省2市1985-1995年间分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内蒙古耕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选取在内蒙古土地开发史上土地利用变化较快的时段,利用内蒙古80年代初土地资源数据和中科院“八五”院重大应用项目《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成果数据,分析了近10年内蒙古耕地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了耕对变化的原因,预测了内蒙古未来耕地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890,自引:22,他引:890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国内旅游客流时空集散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以旅游客流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系统的角度研究不同尺度下旅游客流的时空扩散动态机制。通过对不同尺度下的客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技术的归纳总结,提出加大区域和景区内部定量化研究是未来研究旅游流空间扩散特征的重要方向;解决技术应用的尺度问题,结合GIS空间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不同尺度间、不同学科间的技术融合,将是旅流客流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技术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土地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0,20(1):8-11
社会经济保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保护好农业用地资源。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切实实施规划是保护好土地资源,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然而,近年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端,既影响规划的实施,也下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必须认真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大盈江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流域内径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SWAT模型在大盈江流域径流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期的模型参数R2、Ens分别达到0.68、066,验证期的模型参数R2、Ens分别达到0.69、0.67;(2)大盈江流域月均径流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把农业用地变成林地或者草地,径流量均会减少,把林地变成草地径流量则会增加,农、林、草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产流由强到弱依次为农业用地、草地、林地。(3)2006~2015年,大盈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农业用地和林地转化为草地,这种转变导致流域的月均径流量略有增加,增加的径流量主要是由林地转化为草地所致,且林地转化为草地引起的径流增加量强于农业用地转化为草地引起的径流减少量。  相似文献   

16.
干旱地区水资源评价和认识的若干问题——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国土整治规划有密切联系。本文以新疆为例,对干旱区水资源的正确评价、水资源开发如何利用自然优势、水资源的地区间调剂以及水文现象与生态环境变化的深入认识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探讨性意见,以供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量与生态用水量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由于人们对水资源量计算过程了解不够,常导致水资源量配置计算出现概念上错误,特别是现代水资源规划考虑生态用水的需要,在对待水资源量与生态用水量的关系上存在错误认识。本文从水资源量的一般概念分析出发,从确切的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上说明水资源量的组成、转化关系以及生态用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强调介绍水资源配置中如何考虑生态用水问题。为全国新一轮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南海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毅华 《热带地理》2002,22(2):102-106,111
同珠江三角洲的其它城镇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市的耕地数量变化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差异,但基本上是以耕地数量锐减为特征。南海市耕地数量的减少,形式上是农业结构调整、居民点与工帮建设占用等,但实际上有其更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表明耕地的减少是受到了多种自然、社会与经济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南海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