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永平 《气象》1983,9(7):11-11
我们在吉林、北京等气象台开展短时天气预报的启发下,于1982年6月开展了雷雨短时预报服务的尝试。在部队气象台及邮电等部门的协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整个麦收期雨日占1/2,但全县2亿8千万斤小麦没有受损失,经济效益显著。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工作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短时预报在国外很受重视,1981年8月25—28日在西德汉堡首次召开了国际性的短时预报讨论会。会议由国际科协云物理、辐射和动力气象委员会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召集,与会代表的广泛性表明短时预报具有多学科性质。它涉及云物理学、中尺度气象学以及观测通信等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会议交流了各国在短时预报科研和业务服务工作方面的经验。目前国家气象中心只发布12小时以上的预报,12小时以内大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碰到导致重大灾害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即短时暴雨。过去对这类天气的预报往往采用的是以天气尺度气压场形势预报为基础,以一天至几天为时限的短期预报方法。但是这种变化剧烈,生命史短的小尺度天气现象,属于短时预报范围,两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服务系统(简称NIFS短临系统)是一套集实况监测、智能报警、预警发布、人机交互和上下联动为一体的多功能预警业务系统。主要面向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的一线业务人员,通过与陕西省气象智能网格预报一体化平台、SWAN系统、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集约衔接,实现对省、市、县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的及时有效支撑。NIFS短临系统首创性研发了陕西0~2 h分钟降水预报、对流天气分类识别、暴雨客观预警等产品,通过报警信息自动推送、预报指导客观定量、上下在线互动留痕等方式,帮助各级气象台加快改进现有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体系,并为决策部门改进和完善陕西现行短临预报业务制度提供一定帮助。本文介绍NIFS短临系统主要功能及部分关键技术,包括天气实况监测、智能报警、强对流天气预报制作、人机交互订正、预报检验评估、智能管理等系统功能与暴雨预警信号智能报警关键技术,为其他省份气象部门研究开发本地短临业务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正值盛夏和主汛期,天气系统复杂多变。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气象服务,采取了滚动天气会商,跟进式服务的方案。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在工作中应用了临近天气预报业务系统(BJ-ANC)、短时临近交互预报预警平台(VIPS)等新型系统平台和资料,为奥组委和公众提供了准确的精细化预报。尤其是局地突发性天气,如强降水、雷暴和强风等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及时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比赛避开不利的天气时段、抓住降雨间歇时段,使比赛得以顺利进行。优质的气象服务受到中央领导和奥组委官员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短时预报专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软件实现方法,对重庆市多年的灾重天气进行分类,总结出灾重天气的监视方法及进行短时预报的雷达观测参数指标,得出因子库、规则库、推理库、知识库等,并运用GCLTSP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对重庆市短时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又一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搞好关键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是汛期服务工作的重点。在汛期,我们要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分析各类天气图表,密切注视天气形势的演变,及时准确地做好灾、关天气的短期和短时预报。1983年7月我们在制作下旬天气预报时,报月底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为了搞  相似文献   

8.
根据“85—06”数字化雷达强对流、暴雨回波和长江上游暴雨、云雨概念模型研究课题的要求,使用1986—1995年成都“713”彩色雷达回波传输系统和成气院WRDPS天气雷达数字处理系统收集的大量灾害天气回波资料,对盆地内强对流、暴雨天气雷达回波进行诊断分析,寻找强对流雷达回波识别判据及移动发展规律,综合卫星云图资料及天气模型制作短时短期预报,本工作还对长江上游成都、重庆雷达拼图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在486微机上使用中文Windows3.1操作系统,并完成了与成都区域气象中心DECNET的联网。1995年第四季度,针对成都气象学院数字化雷达收集的回波资料,研究了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的统计关系,并与原713雷达采集大量降水回波作了对比,以适应新型数字化雷达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门峡市1997-2001年6-8月雷达资料及地面、高空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挑选出4个与短时暴雨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利用概率回归方法,建立了短时暴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大风是酒泉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春季(3—5月)大风比较频繁,对工农业生产危害甚大。关于大风的研究,我台在短期预报方面曾做过大量工作,但对短时预报还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在挖掘、收集预报员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大风出现的规律及特点,充分利用上游站实况信息,从天气形势演变入手,整理了一套酒泉市区时效为0—6小时的春季14—20时大风短时预报专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临夏州冰雹预报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普查、统计和分析了1980-1992年6-8月120例降雹天气过程。考虑本州地形影响,结合降雹前(1-3小时)地面流场形势,建立了新的短时预报模式和推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改善特殊的和一般的短时(预报时效为0~12小时)局地天气预报的可能。这种预报在威胁生命财产、破坏交通运输的天气出现期内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技术包括高分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声波探测仪及其他遥感设备。这些观测资料的传递和分析方法的改善及预报和警报的及时发布均可提高天气预报的效益。同时,尚须深入仔细研究局地的基本气象过程,发展那些能够改进局地预报方面的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美国在过去20年里,在48小时风和温度方面的预报有稳步改进。而且在预报24小时后的降水,  相似文献   

13.
强雷暴(或称强烈对流风暴)对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等危害极大.我们根据预报需要,制订了这个短时预报方案.一、形成强雷暴的气象条件分析强烈对流风暴除具有一般雷暴天气所具有的条件(大气稳定度、水汽和冲击力)外,还需要不同于一般雷  相似文献   

14.
杨育强  俞铁 《气象》1998,24(8):32-37
通过对天气雷达实时回波资料客观分析,定义回波强度梯度,对雷达回波随距离的衰减特征作了客观化订正,使探测资料更接近于实际,计算并组建了大量的天气物理学因子,选用常规数理统计模型,建立湖州0 ̄2小时雨量预报模型,从而定量地作出超短时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5.
朱文琴  杨志伟  石定朴 《气象》1992,18(1):7-12
在微机上采用部分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综合分析,包括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卫星云图、UHF风廓线、闪电和水汽遥感资料并提出预报意见。为提高京津冀地区汛期强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自动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葛树梁 《黑龙江气象》1994,(3):57-60,24
温度分布与短时预报葛树梁1前言雷达可以有效的监测和揭露某些天气演变的机制。由于有效利用时间过于短暂,难以完成12小时的预报时效的要求。如果能提供一种方法,使之与雷达相结合,在无阴雨天气背景时下避免无谓的开机;在预有天气产生时,在雷达回波发生之前能具体...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市短时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门峡市1997~2001年6~8月雷达资料及地面、高空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挑选出4个与短时暴雨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利用概率回归方法,建立了短时暴雨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8.
泾川县冰雹短时预报初探苏宏强(泾川县气象站744300)冰雹的短时预报难度大,过去县站冰雹预报多采用点聚图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近十几年较为齐全的500hPa图和地面传真图。现以泾川站为例,利用高空地面资料,探讨县站冰雹短时预报方法。1冰雹统计特征对泾川...  相似文献   

19.
以3小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20mm或6小时大于或等于25mm为标准确定短时强降水日,对1979—1988年10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榆林市强降水集中在7—8月,而且多发生于午后和凌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尺度地面图上温度场与流场的不同配置,得出5类中尺度流型。以其为主要框架研制的短时预报方法,经1989、1990年业务试报,其临界成功指数(CSI)分别达到0.56及0.67,表明该方法对上海地区初夏对流性暴雨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