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一维最小二乘影象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沿同名核线在微机上进行影象相关的方法,并选用了图形功能强又有编译功能的True BASIC语言。相关过程中,根据显示在屏幕上的左、右核线的灰度曲线,首先用人工方式给定初始值,在以后的相关过程中,计算机将自动进行影象匹配,在相关发生困难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来进行干预。编写了在GW 0520—CH机上相应的程序和算法,并对决定影象相关质量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的核线相关算法——跨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与讨论了一种新的核线相关算法——跨接法。它是基于特征匹配的算法,即将两个“特征”连接起来构成匹配窗。由于此算法能预先消除匹配窗口之几何变形,然后再判断其灰度分布之相似性,因而它能有效地考虑由于地形起伏等原因引起的变形,提高了影象相关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SPOT卫星影象的特点,重采样只能沿着近似核线的方向进行,而先决条件则是对“摄影”参数进行改正。相关计算时,采取二次迭代的方法,首先进行数据压缩,低频相关,进而利用“弹性网”对视差函数作滤波、平滑处理,然后对侍从影象按视差值重采样,并对两幅影象作灰度调和计算,以突出相关峰值。对光谱特征十分不同的两幅影象,首先要进行编码压缩,形成“边界线”影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数字影象的获取;2、框标的自动识别;3、内定向参教的计算及其应用;4、核线排列,直接在倾斜象片上沿核线方向进行重新采样。  相似文献   

5.
数字相关及其精度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与数字相关有关的三个问题:(1)目标区、搜索区的大小对相关结果的影响;(2)相关结果可靠性的检查与剔除相关粗差;(3)利用核线影象与视差断面相叠,以评定相关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包(SODAMS)历时五年已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成功。SODAMS——小型计算机NOVA 3上的离线数字相关测图系统能够利用由滚筒扫描仪——SCANDIG 3数字化的影象生产数字高程模型与带等高线的正射影象图。本文首先讨论了SODAMS的主要组成,例如数字影象的定向、沿核线重采样、数字影象匹配、相关结果的粗差剔除、建立DEM、绘制等高线和数字纠正等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为了测试SODAMS的功能与DEM的精度,处理了影象质量较好、中等山区的四个模型。RMS Z达到0.25‰H.由SODAMS产生的数据也成功地完成了对正射投影仪OR-1的驱动。  相似文献   

7.
摄影测量自动化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然而,大量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影象相关的可靠性却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全数字化测图方案具有如下特点:(1) 有效地利用空中三角测量资料于数字影象定向和灰度的核线排列,从而减轻计算工作量;(2) 兼顾可靠性与精度两方面,采取了合理的二维目标区形式;(3) 采用多重判据的新方法代替通常的单一判据,以获取可靠的影象区配;(4) 通过视差信号处理剔除粗差;(5) 可在数字纠正制作正射影象地图中加入汉字注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SPOT影象的近似核线排列的新方法——多项式拟合法,它不需要预先已知SPOT影象的任何参数和地面高程信息。论文对此方法之原理、实际的作业过程与理论分析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实例证明此方法是有效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陈新玺  李浩  顾君晖  杨立君 《测绘科学》2011,36(3):114-115,138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算法成为目前摄影测量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量测化普通数码影像的核线相关匹配特性,提出了一种随点生成核线匹配算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可在量测化普通数码影像上进行一维匹配,很好地提高了匹配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核线几何是数字摄影测量研究与实际生产中常用且有效的约束条件。目前还没有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完整算法。推导了中心投影影像上任意两条相邻核线之间的夹角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算法,该算法的复杂度小于传统纠正算法的1/2,并且易于对任意多边形区域生成局部核线影像。通过将该算法用于多幅中心投影影像的核线影像生成,都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说明推导的夹角模型正确,所提出的核线影像纠正算法可用并且在计算时间方面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1.
直接沿方向纠正核线影像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线几何是数字摄影测量研究与实际生产中常用且有效的约束条件.目前还没有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完整算法.推导了中心投影影像上任意两条相邻核线之间的夹角模型,在此基础上绐出一种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算法,该算法的复杂度小于传统纠正算法的1/2,并且易于对任意多边形区域生成局部核线影像.通过将该算法用...  相似文献   

12.
Yeli.  IV 贾华 《武测译文》1995,(2):20-23,29
讨论了运用阿尔玛日宇宙飞船在不同轨道所拍摄的重叠雷达影象来建立地球表面数字地形模型的方法,以及运用立体像对制作一张地表地形的三维影象数字图象的方法及处理过程的算法,运用与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B系统相像的北美大盆地沙漠影象,介绍了从两张重叠影象的处理中获取正射地形图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行摄影方式较传统航空摄影方式获取的影像在核线排列及采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平行摄影序列影像难以生成核线影像的问题,该文在研究平行摄影方式的摄影基线与影像核点位置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推导了平行摄影序列影像核点位置的严密计算公式,并根据相邻平行摄影序列影像重叠区域最大化原则选取核线生成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以此确定核线影像的生成区域,最后采用灰度双线性内插法完成核线影像的采集。以勘探洞平行摄影序列影像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基于该文算法生成其核线影像,然后采用密集匹配算法建立左、右核线影像像素间对应关系,最后结合前方交会算法生成洞室的三维点云,进而验证了该文核线影像生成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肖晖  张斌  马艳 《测绘科学》2016,41(10):58-62
针对现有核线影像生成方法计算量大、计算复杂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的核线影像生成算法,建立了四元数核线影像模型。推导了四元数共面条件方程线性化误差方程式,在此基础上依次利用两个四元数消除基线分量,实现了原始影像到核线影像的坐标变换;相比于传统欧拉角核线排列算法,四元数在实现姿态描述唯一性的同时避免了繁琐的三角函数计算。利用航空影像和无人机影像进行实验,建立的核线影像上下平均视差在0.4个像素以内,核线影像前方交会的平面和高程精度优于1m,结果表明四元数核线影像模型基本上消除了上下视差,能够满足摄影测量立体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核线是摄影测量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立体像对上,同名像点一定位于同名核线上,而且同名核线对上的像点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如果能在立体像对上确定同名核线,那么就可以根据同名核线的性质,将二维的影像匹配转变为一维匹配,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可靠性,这里从共线方程推导核线影像的生成公式,并简单分析了三种常用的重采样算法,最终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生成核线影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最优化计算方法引入到数字影象相关中,可直接确定出一条线(直线或曲线)的“最佳相关线”。  相似文献   

17.
一种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近似核线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有理函数模型(RFM)的核线生成算法,研究并实现在该算法下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像对近似核线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正解模型迭代计算RFM反解模型,结合核线投影轨迹法,提取像对之间近似核线对。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可适性和通用性,为异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自动匹配处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8.
摄影测量影象匹配(相关)是计算机视觉(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影象匹配的各种算法只限于采用局部影象灰度和单一判据,这是造成匹配结果不可靠的重要原因。本文引入信息理论,对影响匹配可靠性的诸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类视觉理论研完成果及摄影测量立体观测的经验,提出了多重信息多重判据影象匹配的理论,并阐述了采用影象结构信息辅助局部灰度和自适应控制措施予以具体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RFM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匹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季顺平  袁修孝 《测绘学报》2010,39(6):592-598
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有理多项式模型(RFM)进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匹配的方法。首先利用RFM进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直接定位和同名点预测;然后基于投影轨迹建立近似核线方程,并分析了核线精度;接着采用金字塔影像策略进行核线约束的近似一维影像匹配,并经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精化匹配结果;最后采用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以获取最终的匹配结果。通过与二维灰度相关方法和SIFT匹配方法的比较试验,证明本文方法可靠性好、匹配成功率高,较好地解决了多时相、大姿态角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自动匹配难题。  相似文献   

20.
深入分析了核线影像与原始倾斜影像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一种核线影像生成的快速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