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气相色谱指纹法在海上油污染源鉴别中的应用。该鉴别方法基于样品的正构烷烃气相色谱指纹分析,选择既能表征油种固有特性,又受风化影响较小的正十七烷(n-C17)、正十八烷(n-C18)、姥鲛烷(phy)、植烷(phy)和正二十烷(n-C20)等特征烷烃作为判据,可信度大,而且整个操作流程短(一般不超过半天),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和毛细管GC—FID法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光谱和高效毛细管GC-FD两种鉴别方法,对发生在秦皇岛东山浴场的一起溢油油样进行了分析鉴定。可靠地查明了溢油源。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溢油特征“指纹”识别技术和特征“指纹”信息点相对峰高比值法相结合的溢油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几种海洋元数据内容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几种海洋元数据内容和运行背景.主要有MEDI、ODAS元数据、EDIOS、EDMED和ARGO元数据。并对这些元数据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海洋元数据描述对象和建立目的在海洋信息元数据标准建设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对我国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元数据技术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量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灌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生、小型灌为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灌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 相似文献
8.
9.
海洋动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重视。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海洋新材料品种不断涌现。我国有海洋生物1400余种,可供食用的仅为10%,尚有大量的资源没有被认识和开发,开发利用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不仅可以向食用、药用方向转化,而且可向化工、饲料、农药、化妆品方向转化。有些海洋生物,虽然没有开发的先例,或者资源量不大,但其活性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有可能为开发新药开辟新路。也可以说,这部分资源是将来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研究开发的贮备资源。1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中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赵维谦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4,14(4):79-86
探讨海洋动物自然寿命的分布,在研究海洋资源增殖、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利于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海洋动物的自然环境,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引进海洋动物瞬时死亡效率的概念,更灵敏地反映了动物的死亡速度。通过简单的运算,推导出海洋动物的寿命分布为指数族分布,进而指出寿命分布与瞬时死亡效率的关系,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成岩模型描述了沉积物中的物理、化学或矿物变化,可用于描述和预测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物质的浓度变化[2]、估算沉积物水界面物质的扩散通量及描述降解有机质的组成。这些模型将扩散过程处理为有效扩散系数(De),De=Ds+Db+Di+Dwc,其中Ds为分子扩散系数;Db为颗粒混合引起的生物扩散系数;Di为因底栖生物活动引起的灌溉系数;Dwc为浪流混合系数。沉积物间隙水中Db、D1、Dwc引起的溶质迁移与Ds相似,但机理不同。深海沉积物中Db、Di和Dwc一般比Ds小;而浅海有机质丰富的沉积物中Di和Dw… 相似文献
13.
几种海洋蓝藻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Synechococcus bacillaris,Oscillatoria lud,Schizothrix calcicola,Spirulina platensis等4各海洋蓝藻的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除S.platensis外,其他3种蓝藻在“f/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外源生长因子对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S.bacillaris适应较高光强,其温度和pH最适范围较窄,S.calcicola 相似文献
14.
国外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洋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从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5.
几种海洋微藻的固定化培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褐藻酸钙固定化培养了7种海洋微藻,它们是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微形角刺藻(Chaetoccros minutissimu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 Tseng et T.J.Chang)、亚心形扁藻(Pl.subcordiformis)、隐杆藻(Aphanothece sp.)和盐藻(Dunaliella sp.).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将HP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的强大结构鉴定功能结合起来,已逐渐成为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快速分离、鉴别的强有力手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技术,成功建立了刺参皂苷快速鉴别方法,并对市售干刺参中的4种皂苷进行了鉴别。此外,应用该技术对罗氏海盘车中的13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别。为海洋药用生物化学成分快速鉴别提供了1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海洋天然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30~200年,罗马医生盖伦在不同节段上切断人的脊髓,观察原有功能的丧失。随后,神经生物学研究逐渐形成两个主要分支: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1875年,意大利神经解剖学家高尔基(1844~1926)发明了著名的高尔基染色技术,能够完整地将一些神经元染色。与高尔基同时代的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卡赫尔(1852~1934),应用高尔基染色方法,研究了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以上两位神经解剖学家的大量工作,确立了 相似文献
18.
19.
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厦门海区潮间带石纯、浒苔、江蓠、海兔、海葵及鲨鱼肠道分离得289株共附生微生物,以8种敏感菌为指示菌,从中获得拮抗活性的幼苗28株,放线菌17株,真菌8株。拮抗细菌以假单胞菌(39%)、弧菌(25%)和芽直菌(14%)为主,主要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真菌的菌株比例较低。拮抗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和小单孢菌,其抗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的菌株比例分别为65%、47%和23%。拮抗真菌分青霉属和芽枝霉 相似文献
20.
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拮抗微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抗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表明,海洋动植物体表或肠道存在细菌10^4 ̄10^5个/g、真菌10^3 ̄10^5个/g和放线菌10^3 ̄10^4个/g,其菌量随宿主而变化;在289株分离菌株中,53株菌株有抑菌活性,28株为细菌,17株为放线菌,8株为真菌,30%的拮抗菌可抑制3种以上敏感菌的生长;鉴定结果表明,拮抗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放线菌为链霉菌和小单孢菌,真菌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