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1992年7月3—6日,桂林地区普降大暴雨,受灾严重。通过对这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次连续性大暴雨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东兴  黄美金 《气象》2000,26(7):50-55
对1998年6月中旬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特殊地形条件作用,中尺度回波系统活动及小尺度强核回波对降水强度的贡献进行了综合分析,力求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找出规律,以提高其短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和各种常规资料,对2010年梅雨期皖江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进行分析,探讨短时大暴雨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产生强降水有利的天气背景。雷达资料分析发现形成此次皖江暴雨的源地位于大别山区,强降水是由局地发展的对流回波加强合并产生的,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常常与风场的局地强辐合区(逆风区)相联系,雨带在中低空切变线上合并加强,强降水区域尺度较大,单体回波移向和雨带走向一致,回波移动缓慢或呈准静止状态,累积雨量大,易于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5.
对长春地区2008年7月8-9日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水汽特别充沛,高低空风存在垂直切变,在地面辐合切变和低空切变线触发下对流发展形成大暴雨。强降水超级单体回波强度达50dBz,降雨回波长时间持续少动是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回波成熟时在强回波中存在较强的辐合,大暴雨落区出现在丁字形回波的一竖位置上,暴雨云团中大于40dBz的强回波高度可达9km,回波顶高超过12km,垂直液态水含量达3.0,与此对应的速度图上有逆风区、小气旋、辐合区等强降水特征出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8年5月3日发生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大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稳定度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分析发现:驻马店地区K指数=38 ℃、SI=-2.0 ℃、Δθse=3.8 ℃,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不稳定能量;500 hPa低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大暴雨.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产品,可确定雨区及其移动方向;利用径向速度资料,可确定辐合带;利用风廓线资料,可确定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及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7.
一次区域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7年8月10—12日烟台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热带系统的水汽条件、西风带弱冷空气的抬升力条件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共同构成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数条强对流回波单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合并,形成MCS,稳定少动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低层冷空气入侵导致对流上升运动强烈。  相似文献   

8.
“9.18”四川盆地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亮  张卫  李庆  李民 《气象》2002,28(8):34-36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在45dBz以上的回波的演变与强降水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秋季当在絮状回波区中出现45-55dBz的强回波就应当加强雷达的警戒观测,对已出现洪涝灾害的区域,对中等强度的絮状回波也应跟踪观测,作好服务。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27-29日南宁地区普降暴雨,通过对这次降雨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滤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雷达回波图像,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8年8月10日发生在松嫩流域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论可供预报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荆州市气象局可移动式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场资料和速度场资料,对2002年7月22~23日发生在荆州市的一次切变线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普勒雷达回波的强度场和速度场资料不仅能较好地判断暴雨的发生、发展,还能较好地分析暴雨形式下的空间风场结构,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极为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采用统计归纳方法,统计分析了近12年来我市境内出现的夏季暴雨样本,归纳出夏季暴雨的天气形势类型,结合雷达回波形态特征和14时地面实况资料以及9210系统的物理量场,运用qB语言编程,进一步计算出各类天气形势的物理量场配置关系,提供了运用数字化雷达进行夏季暴雨预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形势和湿度分布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此次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为以后短时预报的制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转向西行减弱成的热带低压环流在滇东南地区造成的大到暴雨过程中主要降水时段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场特点的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多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四时段滇东南南部的暴雨是长时间维持在其上空的强降雨云团和持续的大风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天气图、雨量、GMS IR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物理量等资料,对2003年5月16~17日福建省中部、南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每一次暴雨过程是由几个中尺度暴雨组成,而每一个中尺度暴雨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影响造成的;大尺度水汽、动力条件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和强上升运动中心附近或其移动方向一侧的等值线密集区;40 dBz以上的强回波预示当地将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这次过程回波发展高度不高,特别是回波强中心高度不高,没有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强对流只以打雷和强降水表现;中尺度暴雨常出现在零径向速度附近及其折角处.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中天山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3年7月13~14日中天山北坡的一次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天气,对其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上的强度和速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为这一地区暴雨天气的识别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98年8月27日宜昌一场暴雨过程雷达回波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宜昌市西北与西南山区所生成的小块状回波群,在向测站(宜昌站)移动中发展为两条中尺度雨带,两雨带合并后的回波再发展为中尺度雨团,合并区域为强降水区,雨团有入流雨带补充水汽,在5 ̄6km的CAPPI回波图上可清楚看到入流回波带,入流雨带与雨团的辐合区是另一强降水区。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27~29日南宁地区普降暴雨,通过对这次降雨过程的雷达跟踪观测,发现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减弱、消亡与天气系统关系密切,回波单体的弥合,是这次强降水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