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建模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关键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以及合理利用造山带构造变形理论,建立起西昆仑山前冲断带东段柯东构造的构造解释模型.柯东构造总体上具有"后缘基底卷入,前缘盖层滑脱"的特征,发育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断层转折褶皱、三角带构造以及被动顶板构造等构造样式.柯东构造的开始发育时间为上新世末,西域砾岩沉积...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中新统安居安组中发现一套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3层结构清楚,可明显地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3部分,可识别出7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扇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单一砂坝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透镜体最大厚度为0.7~3.5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厚的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3.
历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施工的钻井报废率较高,为降低钻孔报废率,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云地1井钻探施工工艺、孔内复杂情况的处理过程、现场技术管理措施的介绍,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托云盆地复杂地层钻探的技术特点,形成了一整套可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管理方案,基本解决了在该地区的施工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柯东1号构造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发育的断鼻型圈闭,钻探kd1井白垩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高含蜡中质成熟原油,甾烷中C27、C28、C29甾烷呈反“L”型分布,以C29甾烷含量高为特征,萜烷类C29、C30重排霍烷、C30未知萜烷、C24四环萜烷、Ts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该原油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据原油成熟度分析认为,该原油高分子量芳烃和低分子量的轻烃是烃源岩分别在成熟阶段与高-过熟阶段产物.因此,kd1井白垩系原油是二叠系烃源岩成熟期、高熟期两期充注的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石薄片、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均为岩屑砂岩、含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总体特征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岩石成分成熟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好。储集空间类型在东西向也有所差异,东部吐格尔明地区主要为次生-原生孔隙型,西部依南地区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储集性能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东部吐格尔明地区明显优于西部依南地区。影响本区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埋藏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的叠加加强了本区西部储层压实作用,但裂缝发育又使储集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西南坳陷自中生代早期以来进入陆相沉积发育阶段,由于天山隆升及昆仑山的俯冲,塔西南地区侏罗地区侏罗系表现出西岸陡、东岸缓的断陷盆地特征。研究表明,侏罗纪断陷湖盆共发育Gms,Gm,Gt,Gpb,Gp,等19种岩石相类型和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正常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5种沉积相类型。西岸陡坡带以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东岸缓坡带以河流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占优势,盆地中心为湖相沉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刘朝荣  张健 《新疆地质》2002,20(Z1):31-37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以南,喀喇昆仑山、西南天山和麻扎塔格所夹持的地域,油气勘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找到柯克亚、巴什托普、和田河等油气田.经过近年的研究,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几点新认识.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是影响该区沉积和构造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两侧不对称;深浅层次构造差异较大;区内断裂和背斜多形成于喜玛拉雅构造运动.此外,根据大量野外实地考察和地震资料,对克里阳和乌恰地区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玉立群背斜存在与否提出怀疑的意见,并对帕米尔前缘的的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解剖,提出帕米尔山前存在3个相互叠覆推覆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玛湖坳陷侏罗系储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玛湖坳陷侏罗系储层特征的研究,表明该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砂体。孔隙以溶蚀孔隙、原生粒间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为主。储集物性变化大,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集性主要受成岩压实和塑性岩屑影响。最后,结合该地区评价标准,将层序D和B划分为较好储层,层序C和A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南2构造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东段的依奇克里克背斜南部。通过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K-Ar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及其与天然气藏成藏过程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的形成期次和过程,建立了气藏的成藏模式。依南2气藏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有机包裹体形成和后期气藏形成两个阶段。天然气注入开始于吉迪克末期-康村期,该阶段是包裹体形成的主要时期。康村中期以后可能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气源岩天然气进入储集层的排烃方式是直接排气,进入储集层形成气藏。天然气运移距离短,散失少;并有良好的煤系泥岩作为盖层,保存条件好;因而形成了依南2侏罗系气藏,原生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10.
以剖面和测井资料为依据,在研究了库车地区古近系地层的岩性组合、相序特征、沉积构造等岩性特征基础上,认为该区古近纪时期总体上为河流--湖泊沉积环境.库车地区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气候条件和物源供给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了该区的沉积演化格局,分别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河流三角洲、滨浅湖和海湾、泻湖等沉积...  相似文献   

1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伦坡拉盆地位于藏北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牛堡组。前人研究资料表明盆地中央凹陷带牛堡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生储盖组合类型好,勘探潜力大,但一直未取得油气重大发现。本次研究目的是明确主力烃源岩展布特征、主要生储盖组合,进一步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明确下一步勘探方向。结合新获取的高精度二维地震资料,通过对盆地中央凹陷带石油地质条件的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和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在盆地  相似文献   

12.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结合塔里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塔中隆起的主要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各构造演化阶段与志留系油气的关系。研究表明,塔中隆起源于早古生代拉张背景下的正断层,寒武-奥陶纪为其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时期;早奥陶世末-晚奥陶世末的构造反转是塔中隆起的主要形成期,同时也为志留系的形成及复合圈闭提供了古地理背景;泥盆纪末塔中鼻状隆起基本定型,古油藏遭受破坏,形成了沥青砂岩;早二叠世晚期的构造变形使古油藏遭受进一步的破坏;二叠纪后构造变动主要以调节为主。伴随整个构造的演化,志留系的油气聚集也是分期次、不同规模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塔西南坳陷构造复杂,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以及分期差异变形的特点,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和田—喀什凹陷带、麦盖提斜坡带、于田凸起4个二级构造单元。系统分析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4套烃源岩及其分布特征,在储层、盖层分析基础上,初步指出该区发育7套有利储盖组合,认为断层、不整合面和渗透性地层为该区良好的输导体系。在以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来源、运移方式、储层特征等条件,对成藏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将油气成藏模式划分2大类5种模式,分别是近源垂向运移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成藏模式:外来推覆体型、楔状体型、原生体型,远源侧向运移斜坡带成藏模式:断展褶皱型和古岩溶型,并进一步预测了研究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frontal uplift of the Kuqa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oil and gas producing area.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natural ga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natural gas components and isotope data. The main components of natural gas were hydrocarbons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tents of C2+ component. Most gases were de-rived from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and some came from marine rocks. The contents of non-hydrocarbon gases were high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frontal uplift area and low in the two terminals.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composi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natural gas, which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ypes of source rocks. Dry coefficient and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in the frontal uplif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as in the Kelasu tectonic belt of the Kuqa depression, which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ectonic movements in both areas. In the frontal uplift, the traps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and could capture the early formed oil and gas,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was slight in later stages, so the oil and gas could be effectively preserved. Multiperiodic oil and gas filling led to the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相似文献   

16.
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基本为低孔低渗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断裂活动产生的裂缝。储层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分层”特点,优质储层主要呈层状叠合分布在不整合面下0~200m范围内的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岩溶储层具有大面积、多储集段含油气的特点,平面上整体表现为“西油东气,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鹰山组直接盖层良3—5段致密灰岩平面上具有“东厚西薄,北厚南薄”的分布特点,剖面上呈现“块状分布,横向相连,纵向叠置”的展布特征。鹰山组内部多套高阻层相互叠置,与下伏含油气层构成良好的配置关系,形成一套或多套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分层聚集。塔中北斜坡发育着一系列NE向左行走滑断裂,以之为边界,可以分为若干个构造区块。区块内油气水正常分异,相对高的部位聚集油气、低部位出水。块体内部油气多富集在距主干走滑断裂0.5~4.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杜治利  田亚  陈夷 《中国地质》2017,44(1):190-19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源前景。经过对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北部坳陷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了武地1井。该凹陷面积大,属  相似文献   

18.
巴楚隆起与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奥陶系沉积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部和阿瓦提凹陷东南部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沉积与古地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寒武系和奥陶系总体上表现为从深—浅—深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早寒武世早期经历了短暂的深水盆地环境后,自早寒武世中晚期至中寒武世演变为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环境;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海平面开始逐渐上升,以开阔台地环境为主,至晚奥陶世中期演变为台地边缘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发育2大类6套烃源岩,生气强度大,为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构造运动派生出的一系列断裂,沟通了深部的气源岩,为天然气往储储层运移提供了有力的通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库车坳陷油气相态的分布很不均一;库车坳陷发生过多期成藏,但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期成藏,气藏的形成均比较晚;库车坳陷以生气为主,部分油藏或油气藏是残余油藏或油气藏,是天然气大量散失的结果;库车坳陷和吐哈盆地保存条件的差别导致吐哈盆地倾油,库车坳陷倾气。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本文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主要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确定不同时期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并试图建立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发育与周缘造山带演化之间的联系,进而阐明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论文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变形样式分类体系;在巴楚隆起的南部边缘,识别出两套区域性的盖层滑脱构造系统,其中浅层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滑脱冲断层逆冲到巴楚南部边缘之上,并构成了现今塔西南前陆冲断系的锋缘断裂;发现了分布在塘古巴斯坳陷的中东部和塔中隆起东部的、规模巨大的、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系统。该弧形逆冲断裂系统的东南部以车尔臣断裂为界,主要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锋缘断裂以盖层滑脱逆冲为特征,与早奥陶世末期发育的、呈NW向展布的塔中Ⅰ号断裂带、塔中10号断裂带、塔中2号断裂带和塔中22号断裂带等构成的基底卷入式逆冲断裂形成明显的交切关系;论文将周缘造山带的重大构造运动事件与塔里木盆地内部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系统相对比,在塔里木盆地内划分出分别与西昆仑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和南天山造山带相关的三套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