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新平2002-0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云南新平2002—08—14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这次灾害点多、面广,几乎同时暴发。通过对灾害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地质、气象、地貌等方面原因。崩塌滑坡灾害沿哀牢山东坡的高山与中低山交接处分布,而泥石流灾害则沿戛洒江和现刀河的支流沟口分布,这一区域处于红河大断裂范围内。灾害主要是特大暴雨激发所致。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具体分为近期措施和远期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数据、图表详尽叙述了哈萨克斯坦境内滑坡、泥石流等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类型及其各山地不同阶段冰川泥石流发展变化过程和演变趋势。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治方面所采用的各不同类型且适用性较强的防治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低频率泥石流灾害及工程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士革  范晓岭 《山地学报》2006,24(5):562-568
重现期>50 a的泥石流被定义为低频率泥石流。低频率泥石流灾害可能发生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并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低频率泥石流灾害具有需要大暴雨、特大暴雨、冰湖或水库(尾矿坝)溃决、火山爆发、冰雪融化、冰崩、雪崩、滑坡、地震等特殊因素激发,危害严重,难于预测预报等特点。低频率泥石流灾害应采取土木工程进行预防性治理,工程设计的要点是,在沟谷中布置坚固的大中型骨干拦挡工程,并保证有充足的拦淤库容。新型拦砂坝设计采用重力式结构,低坝群布置,浆砌石建造,在坝体上设置大孔口,具有工程投资小,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有选择性地拦截泥沙,拦淤库容可以反复使用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要介绍长江上游宜宾—宜昌干流两岸山地城镇座落的自然环境,重点论述山地城镇滑坡灾害,最后提出了区域防灾战略的新途迳。  相似文献   

5.
我国山地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山地自然环境独特,具备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因而山地灾害发育,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地灾害有了新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对山地灾害成因。分布特征,以及综合防治原则和方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香港岛地区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周成虎  许增旺 《山地学报》2001,19(3):248-252
香港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人工滑坡及自然滑坡时常发生。滑坡灾害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利用GEO发布的近十多年的滑坡资料对香港岛地区滑坡灾害的时间、空间和时空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宁夏南部山区滑坡灾害地貌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鹏飞 《地理科学》1992,12(2):161-168
  相似文献   

8.
滑坡泥石流是云南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现已查明全省滑坡泥石流沟坡3836处,每年造成我省的经济损失近亿元,死亡人数50人左右,如1986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1991年死亡人数273人。因此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十分严峻,每年要投入数百万至几千万元的工程治理费用和赈灾款。随着人口逐年增多,经济建设的发展,自然资源不适度的开发,导致山区自然环境本底日益恶化,滑坡泥石流灾害呈上升趋势,所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要介绍四川盆周山地滑坡灾害(含山崩)、重点论述滑坡隐患,最后提出综合区域防灾对策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1992年回顾 1992年我省遇到了90年来罕见的干旱年,表现为雨季开始特迟,夏旱连秋旱,滇东雨季雨量比历年平均值少一半以上,其它地方少2-3成。8月普遍出现高温少雨天气,9月持续少雨。直到10月,受孟加拉湾低压影响,出现了10-12天全省性的连续降雨天气过程,由于降雨时间长,雨量过多,滇西如德宏州及滇中局部仍有滑坡泥石流发生,1992年全省除7月12日昭通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规模较大外,年内滑坡泥石流灾害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台湾崩塌地的分类与防治工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育 《山地学报》2001,19(5):425-429
台湾本岛南北轴长约385km,东西最这处约143km,中央山脉纵贯本岛南北长约350km,其中至少有25个以上的主峰海拔高度超过3000m,台湾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70%,不但地质环境复杂,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河流短急,降雨多、强度大且集中,山坡地崩塌常随着台风、豪雨及地震、或伴随着人为的破坏还引起,屡屡造成重大灾害。崩塌常发生于特定地质或地质结构上,尤以坡地或台地的缓坡面为最多,其移动缓慢而有特续性及周期(反复)性。本研究针对台湾坡地崩塌的特性试作型态上的分类,并寻求其有效且可行之防治工法,盼能降低灾害所造成之损失,并确保该区域人民之生命及财产之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陕西翠华山山崩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天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因素及外因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首次发现由三期山崩体组成,不同期次山崩有各自特色旅游环境,反映了出山崩自然现象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各类风化壳进行综合调查,根据碎屑岩、块状岩、变质岩的风化壳发育特征,结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特点,概述了广东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层岩性和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矿物成分与滑坡的关系,叙述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暴雨和人类活动是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24h降雨量达到100~250mm,降雨强度50~70mm/h为引发滑坡的降雨量临界值,大于该临界值的雨量和雨强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小于该临界值时引发滑坡的概率较低。该临界值可在全省不同的降雨区域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滑坡灾害监测和预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岸线分类体系是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依据。在梳理现有海岸线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易于操作和注重实用为原则,构建了面向于新形势下自然岸线管控的涵盖3个一级类、7个二级类、12个三级类的海岸线分类体系,进一步细化了自然岸线分类。新分类体系的建立是对贯彻《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积极实践,有助于对海岸线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也可为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2002,20(4):456-460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时常造成严重灾害,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就其特征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灌溉水诱发滑坡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王家鼎  惠泱河 《地理科学》2002,22(3):305-310
以甘肃省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的黑方台台缘灌溉水诱发黄土滑坡群为例。论述了此类型滑坡在黄土高原的普遍性、滑坡的特征、形成机理、运动特征、斜坡稳定性以及适用于当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灌溉诱发突发性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飞  许强  亓星  巨袁臻  严越 《山地学报》2020,38(1):73-82
系统揭示黑方台突发性黄土滑坡物理力学机理,对滑坡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黑方台常年的农业灌溉诱发了大量20~40 m厚的饱和突发性黄土滑坡。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针对分布范围广、危害性较大的突发性黄土滑坡,利用室内GDS三轴试验和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及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围压小于300 kPa时,饱和黄土可产生完全液化,并处于流塑状态;当围压大于300 kPa时,饱和黄土仅产生部分液化,仍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模式均表现为强烈的应变软化—剪缩型,并具有一定的稳态特性。模型试验表明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可大致分为底部浸水饱和—毛细水上升—持续蠕动变形—突发性破坏4个阶段。斜坡发生突发性破坏时,孔隙水压力激增,但总应力仍大于孔隙水压力,黄土滑坡发生部分液化,饱和黄土仍具有一定的强度,为突发性黄土滑坡发生提供了应力和能量积累的力学条件。研究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阐述了突发性黄土滑坡的力学机理,可以为滑坡的防治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模型耦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同震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但耦合证据权重法和其他方法的改进型证据权重法鲜有涉及。该文以北海道地震震中区为研究区,基于震前和震后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出5977处同震滑坡(以中小型为主),选取高程、坡度、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等8个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对同震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控制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同震滑坡集中发育在距断层小于5 km、距水系小于800 m、峰值地面加速度(PGA)0.5 g、高程90~250 m、坡度20°~40°、坡向东至东南向、岩性以页岩和砾岩为主的区域内;基于改进型证据权重法,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对北海道同震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经ROC曲线评价模型验证,发现改进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较原模型(AUC为0.870)精度有明显提高。改进模型能为同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并为震后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