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本文根据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特点,提出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营建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水质自净能力的治理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州西湖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祖新 《福建地理》2002,17(4):27-30
本文根据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特点,提出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营建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水质自净能力的治理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是构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元素的过量输入和N∶P比例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从植物全株性状、叶片性状、茎和根性状以及繁殖性状等方面综述了湿地高等植物功能性状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并展望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云南滇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制约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叶绿素 a( Chla)、TP、TN、CODMn和透明度 ( SD)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综合评价和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过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止措施 ,指出偏重外源控制、防护林体系不完善、底泥清除技术不合理是阻碍解决滇池富营养化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建议将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控制内外污染源以及强化流域环境管理作为新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内陆水体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海  张倩媚  彭少麟 《热带地理》2003,23(1):22-25,29
内陆水体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物质循环和水分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恢复是指重建干扰前的物理条件,调整水和土壤中的化学条件,再植水体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相对静止的湖泊和水库的退化主要由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引起,需要人类干预才能恢复.治理水体和开展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活动有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减少营养输入,控制富营养化问题.河流退化的因素较多,恢复时最重要的是水质的恢复.内陆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项目评估受人类价值和生态系统表现影响,进行内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评估的标准包括内陆水体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是都市的自然之肾,要认识它、建设它、保护它、合理利用和开发它.本文介绍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生态景观、污水处理、调节气候和补充地下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教育科研基地方面的应用.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应大力发展人工湿地,使都市具有水体和植被的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都市的自然之肾,要认识它、建设它、保护它、合理利用和开发它。本文介绍人工湿地技术在城市生态景观、污水处理、调节气候和补充地下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教育科研基地方面的应用。福州创建生态城市中应大力发展人工湿地,使都市具有水体和植被的生态网络,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内蒙古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至2021年每年的2月10日、5月10日、8月10日和10月5日,对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水质指标进行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冗余分析法,确定影响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至2021年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整体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为0.14~5.81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0.15~0.80 mg/L,高锰酸盐指数为6.56~39.52 mg/L,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63~7.66 mg/L;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为重度富营养,夏季和秋季水体为中度富营养,春季水体为轻度富营养;气温和湖泊水量是影响查干淖尔湖东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台田结构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内陆湖泊,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为了提出一种通过优化白洋淀台田区中台田及其相间水道的结构治理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利用白洋淀实测水体数据,计算了白洋淀台田水道不同取样位置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指数),结合台田区结构指标——台田坡度、水道长度、水道宽度等,分析了台田区结构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幅度西高东低,差异显著.水道水体的TLI指数减小的关键阶段是水道水体与外界水体交换频繁的0~30 m;台田区的结构指标中,水道长度对台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影响最大;0m处的TLI指数值影响该台田TLI指数的减小幅度.从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角度出发,建议改建台田结构为水道长度为175~209m或293~340m、台田坡度小于23°或33.5°~45.7°和水道宽度为5~7.7m的贯通水道.  相似文献   

10.
铁岭莲花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2年铁岭莲花湖中人工复合型湿地区以及湖泊和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为莲花湖人工复合型湿地区水体为中度富营养,最大隶属度为0.566;湖泊和水库区水体为重度富营养,最大隶属度为0.568。评价结果与水体污染的实际状况比较吻合,客观地反应了莲花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模糊性和连续性,通过隶属函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等级。  相似文献   

11.
崔芳 《湿地科学》2015,(2):207-210
2007年6月,构建并运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西安市最大的人工湖——兴庆湖的严重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以实现该湖生态系统的长期恢复。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和固体悬浮物(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2%、53.8%、47.9%、73.3%和86.6%,由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不足,导致人工湿地对水体中氮的去除率较低。提出构建多级湿地循环处理系统,以改进和完善处理城市湖泊污染水体的人工湿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导致浅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境被破坏、浅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资源日益衰退。传统的浅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仅限于单一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综述前人研究,提出了关于浅海富营养化修复和生物资源恢复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以期为中国退化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湖泊湿地的水质动态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南京市玄武湖、莫愁湖、内秦淮河湿地为对象,通过定点、定时采样和水质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湖泊湿地水质的季节动态、水质影响因素及其富营养化评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BOD和COD是反映城市湖泊水体污染度的重要指标,TP含量过高是造成城市河湖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污染程度随季节动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对封闭的莫愁湖湿地水质的季节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各个季节均表现出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较大的内秦淮河湿地,水体受污染严重,全年均属严重富营养—异常富营养化;玄武湖湿地的水体,在春季和秋季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夏季相对较好,TN、TP为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指标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磷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其含量和分布特征包含着许多环境地球化学信息。该文利用SMT法对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及各形态磷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TP含量高,接近于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和巢湖,主要分布于核心区和东北部;无机磷(IP)含量稍高于有机磷(OP),其分布特征都与TP相似。IP中的钙结合态磷(Ca-P)和铁铝结合态磷(Fe/Al-P)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Ca-P含量占IP的59.2%。TP及各形态磷含量受粒度、有机质、pH及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外源;但随着湿地盐碱化加重、生态环境破坏及植被覆盖度下降,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将成为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将直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尤其增加核心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表水体时空演变及其对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州市建成区为例,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对水体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取出1989、1996、2006和2014年的地表水体信息,然后与不透水面、植被和地表温度信息结合,运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1989~2014年间福州城市地表水体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1989~2014年间,福州建成区各类地表水体均呈不断减少趋势,25 a间水体总面积减少了1 490.67 hm2,其中有70.0%转变成不透水面; 1989~2014年减少的1 490.67 hm2水体对福州建成区温度上升的贡献达1.03℃,而在水体减少的具体区域,其升温效应可达3.6℃。  相似文献   

16.
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水体污染和水文调控的长期响应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人类活动持续干扰的背景下,云南部分湖泊面临着污染物输入增加的环境压力,特别是营养盐富集和重金属污染。以云南地区遭受过严重工业污染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硅藻群落、砷浓度、营养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粒度等多指标分析,结合文献记录和湖泊调查结果,揭示了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砷污染的长期响应特征,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长期的营养盐累积使得浮游硅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且耐污染的底栖硅藻种的快速增加与砷污染出现的时段一致。在阳宗海长期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当水体砷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水平后,硅藻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多样性的降低都指示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同时1965年开始的湖泊引水工程导致了贫营养种的突然增加。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与湖泊水文调控是导致阳宗海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对阳宗海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胁迫因子的长期影响与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活动持续干扰的背景下,云南部分湖泊面临着污染物输入增加的环境压力,特别是营养盐富集和重金属污染。以云南地区遭受过严重工业污染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硅藻群落、砷浓度、营养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粒度等多指标分析,结合文献记录和湖泊调查结果,揭示了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砷污染的长期响应特征,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长期的营养盐累积使得浮游硅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且耐污染的底栖硅藻种的快速增加与砷污染出现的时段一致。在阳宗海长期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当水体砷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水平后,硅藻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多样性的降低都指示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同时1965年开始的湖泊引水工程导致了贫营养种的突然增加。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与湖泊水文调控是导致阳宗海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对阳宗海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胁迫因子的长期影响与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团泊洼水库和七里海沼泽水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地区团泊洼水库和七里海沼泽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两块湿地水质都为Ⅳ类,营养水平较高,水质较差。运用硅藻指标组合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指示作用,分析团泊洼水库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结果显示,团泊洼水库水体中的硅藻主要是Cyclotella distinguenda(占39.51%)和Synedra nana(占30.07%);其中,Cyclotella distinguenda适宜生存在盐离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Synedra nana数量较多说明团泊洼水体的透明度较好;指示富营养化的两个物种Cyclotella atomus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在团泊洼水库水体中的硅藻分布中共占10.31%,这两个物种的出现说明团泊洼水库的水体开始向富营养化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青海三江源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动态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在多期遥感图像支持下,通过对生态系统类型进行辨识,获得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相对缓慢,农田、森林、草地、水体与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年变化速率均小于0.5%,是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各区域生态系统转类变幅最小的稳定少动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上,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广大西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借助相对隶属度概念对福州1995—2006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分别经历了由不健康到亚健康,并由亚健康状态上升到较健康的转变过程;其中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力3大要素对推动健康发展有较大贡献,而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水平虽然有好转但贡献作用较小,为今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优先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