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项新葵  肖军 《江西地质》1997,11(3):74-80
“长江深断裂”的争论,由来已久,而帽子山候选厂址就紧邻长江。本文从沉积建造、沿江红盆、地球物理特征诸方面,否定了帽子山候选厂址区域范围内沿现代长江河道九江—安庆段“长江深断裂”的存在。并在系统的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沿九江—安庆段现代长江河道早更新世以来无断裂活动。  相似文献   

2.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对长江皖江段的崩岸特征、崩岸形成条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岸基本特征是左岸(北岸)强于右岸(南岸)。右岸崩岸带总长为66.1km,占该江岸总长的16.30%,左岸崩岸总长130.0km,占该江岸总长的29.36%。左岸强崩岸段有15处,共长80.5km,占该岸崩岸长度的61.92%,右岸强崩岸段仅4处,共长32.9km,占该岸段崩岸长度的49.77%;强崩岸段主要发生在长江主河道强弯曲段的凹岸处,特别是顶冲部位,弱崩岸主要发生在河道微弯曲河道的凹岸;区内崩岸大多发生在分汊河段,尤其是弯曲型汊道。崩岸形成条件主要为岸坡岩性和水流因素。易发生崩岸的岩性是形成时代较新的砂层,随着干湿变化体积张缩性变化较大的粘土层和二元相结构的岩性组合(即上层是河漫滩相的细颗粒粘土和砂质粘土,下层为粗颗粒的细沙层)。导致崩岸发生的水流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冲蚀作用、横向环流的掏蚀作用和水位的快速涨落波动变化。文章还提出了崩岸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河段内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河型、洲滩分布、水文特性、河宽、水深、岸线形态、河岸地貌和岩性条件等)的空间配置,以及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崩岸环境系统认为,崩岸治理的对策是以崩岸环境系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以治崩与治淤相结合的整体治理,以固岸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每年在汛期持续高水位的影响下,形成堤基管涌、崩岸、散浸等,造成溃口成灾或渍水成涝。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及收集有关资料,对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段水患区环境地质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水患区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质作用、泥沙淤积与人类活动作用等。重点对江湖关系、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与洪涝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为防洪治水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宜都河段茶店崩岸机理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崩岸是长江汛期大堤最严重险情。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期 ,宜都河段茶店岸坡崩岸直接威胁长江大堤安全。本文分析了长江宜都河段的环境地质条件 ,宜都河段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系统研究了茶店崩岸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最后提出了岸坡崩岸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荆江河道演变与崩岸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荆江位于长江中游的上段,因其流经荆州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护岸工程的实施,增强了荆江河岸抗冲能力.抑制了近岸河床的横向发展,但局部河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有的河段河势变化剧烈,荆江河道崩岸仍然十分频繁.本文分析总结了荆江近期河道演变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河道演变过程中主流线的变化、河道冲刷对崩岸模式的影响.从而得出:主流线的变化、河道的冲刷变化可能诱发崩岸产生,崩岸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影响河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安庆段NE向河谷中发育河流相与山麓相两套沉积体系。文章基于实测第四系钻孔资料,通过构建NW向、NNE向钻孔对比剖面,揭示了该区长江冲积平原、岗地等地质地貌单元地层组合特征;结合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气候变化等资料分析,探讨了长江河谷古河道演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安庆段河谷区发育了至少2个由含砾粗砂到含粉砂黏土的河流沉积旋回,两侧岗地同期沉积了下蜀组及戚家叽组山麓相地层;第四系沉积物由河流冲积、风成堆积等多种成因类型组成,经历了早中更新世冲洪积,中晚更新世风成堆积、河流下切侵蚀与充填等地质过程;新构造运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波动、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影响了长江安庆段古河道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永安大堤位于江西省九江县,长江江西段上段南岸,保护九江市的一个重要屏障.通过对该堤坝所处的环境地质背景分析,永安堤段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崩岸、洪涝、堤基变形、散浸和管涌,并从地学角度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区域稳定性及预选桥位线方案是大桥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是利用航、卫片地质解译调查 ,分析研究拟选桥址区及其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 ,新、老断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 ,并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 ;利用5 0至 90年代的航、卫片资料 ,分析评价了拟选桥址区长江岸带变迁及稳定性 ;对预选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优选桥位线方案进行比较与论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实例,阐述遥感技术在大桥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量查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遥感技术是工程地质调查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对提高工程地质研究精度和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第四纪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实际调查,建立了研究区第四纪成因类型(5大类11亚类)的解译标志;运用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解译,新增第四纪残积物、坡积物、泥石流堆积和人工堆积等8个沉积亚类,补充和完善了滑坡堆积体和崩积物的面域数据,共解译第四纪沉积物面积444.7 km2,较前人研究资料扩展了380.4 km2;研究区上游段主要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第四纪沉积物沿白龙江主河道及其支流分布,中游段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第四纪沉积物沿活动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下游段主要受地层岩性影响,第四纪沉积物呈片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灾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崩滑效应和对泥石流的补给效应。本文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剪刀峰岸坡位于三峡库区巫山县巫峡左岸,全长2.1 km。受北侧神女峰箱状背斜及南侧神女溪—官渡口向斜影响,岸坡为陡倾顺层岩质岸坡。岸坡坡度45°~89°,整体为陡坡与的陡崖复合地貌;岸坡出露的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崩坡积碎块石土,出露的基岩含三叠系大冶组三段、四段及嘉陵江组一段至四段地层,地层多元化;岩组类别主要为大冶组及嘉陵江组碳酸盐溶岩组成的坚硬岩组及嘉陵江组二段岩溶角砾岩组成的较软岩组;岩体结构从极薄层至巨厚层状,岸坡地形、地层、岩组及结构复杂。岸坡上游至下游,2.1 km范围内,坡体结构变化大,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差异大,成因机制及破坏模差异大。根据岸坡不同的地质条件及特征,划分为6个大段、6个亚段。研究从岸坡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出发,将岸坡目前的变形、破坏总结为“构造切割及卸荷”“局部压裂、滑移”“地表溶蚀”“消落区岩体劣化”四个方面,并从岸坡成因机制上分析了各段的破坏模式。此外,本次研究还分析了库水位以上岸坡及库水位消落区的岩体劣化特征,从岩体劣化的角度提出了沿层面渐进式松脱滑移、沿软弱夹层溃屈滑移、沿“X型”节理滑移、沿层面倾倒溃屈四种岩体劣化及破坏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在弯道水槽中展开系列试验,研究水力冲刷过程中均质土岸坡冲刷崩塌输移与河床冲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该过程及变化特征可描述为:水下坡面侵蚀及坡脚淘刷导致岸坡失稳崩塌;暂时堆积在凹岸坡脚处的崩塌体加剧附近水流紊动程度利于其输运与分解;分解后较粗的颗粒随弯道螺旋流以推移质形式被输移至下游凸岸落淤,较细的颗粒大部分都随水流以悬移质形式被携带至下游出口;水流结构随岸坡及河床变形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试验成果进一步表明:冲刷状态下,试验材料黏性越小、近岸流速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岸坡冲刷崩塌量及河床冲刷量都越大;同条件下岸坡冲刷崩塌总量大于河床冲刷总量,且河床相对冲刷率随岸坡冲刷崩塌量的增大而减小,数值范围为0.40~0.92。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三峡库区高水位蓄水及水库试运行期间塌岸情况,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2008年10月和2012年12月)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进行了2次塌岸调查,分别发现塌岸87处和88处,塌岸长度占干流岸坡总长度的0.62%,主要分布在秭归至巫山段。库区塌岸可归纳为4种单体形态和3种常见组合特征。塌岸发生模式上有独发式和群发式2种,塌岸发展模式有后退式、侧向发展式、邻近新增式和组合式等4种。库区塌岸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地形坡度控制,地形坡度30°以上、伸入河流的土质岸坡是塌岸易发区域。调查与分析得出,175米高水位试验性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塌岸发育不多,且危害性较小。总体上,库区塌岸形势较为乐观,库岸防护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人机航测黄河源弯曲河道泥沙亏损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弯曲河流的河道冲淤变化在长时间尺度处于动态的平衡状况,其泥沙输移部分来自于凹岸冲刷与凸岸淤积的差值。2018年采用无人机航测获取黄河源典型弯曲河流(麦曲、哈曲、格曲和兰木错曲)连续弯道的低空影像数据,通过图像技术处理后生成高精度地形,进而提取单个弯道和连续弯道的断面地形,计算弯道凸、凹两侧断面面积和相邻断面间的差值。结果表明,凹岸侵蚀崩岸产生的泥沙量与凸岸点边滩淤积的泥沙量是不平衡的,即存在一个泥沙亏损量。对于单个弯道,兰木错曲单位河长的泥沙亏损量约为0.191 m^3,麦曲、哈曲和格曲单位河长的泥沙亏损量约为0.045 m^3,且相同河段的沿程亏损量具有不均匀性,其间接反映不同弯道横向的迁移速率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大型水库运行改变了坝下游水沙条件,引起河床冲淤、洲滩形态等适应性调整,尤其是近坝段沙质河床的响应最为敏感。以三峡大坝下游近坝段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1955-2018年水沙数据与1975-2018年地形资料,研究了河床冲淤量及河床形态、洲滩形态演变及联动关系等。研究表明:伴随流域来沙量减少,1975-2018年河床为累积冲刷态势,枯水河槽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93.1%,同步发生洲滩面积减少、深泓下切;以2009年分界,滩槽冲淤逐渐由"低滩冲刷,高滩淤积"逐渐向"低滩、高滩均冲"转变;受来沙量锐减、河道采砂活动等影响,2013年以来河床冲刷强度显著增大,疏浚抛泥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较小;航道工程实施前滩群演变关联性强,太平口心滩发育与头部下移引起腊林洲边滩上段面积减小并后退,对应腊林洲边滩尾部面积增大且淤宽,使得三八滩面积减小且右缘蚀退,金城洲逐渐由边滩演变为心滩;航道工程实施后太平口心滩与腊林洲边滩上段关联性减弱,受航道工程及疏浚抛泥等影响腊林洲边滩下段淤宽,引起三八滩维持面积持续减小、右缘后退及左移态势,促使金城洲萎缩且分散。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水库运行改变了坝下游水沙条件,引起河床冲淤、洲滩形态等适应性调整,尤其是近坝段沙质河床的响应最为敏感。以三峡大坝下游近坝段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1955-2018年水沙数据与1975-2018年地形资料,研究了河床冲淤量及河床形态、洲滩形态演变及联动关系等。研究表明:伴随流域来沙量减少,1975-2018年河床为累积冲刷态势,枯水河槽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93.1%,同步发生洲滩面积减少、深泓下切;以2009年分界,滩槽冲淤逐渐由"低滩冲刷,高滩淤积"逐渐向"低滩、高滩均冲"转变;受来沙量锐减、河道采砂活动等影响,2013年以来河床冲刷强度显著增大,疏浚抛泥对滩槽冲淤的影响较小;航道工程实施前滩群演变关联性强,太平口心滩发育与头部下移引起腊林洲边滩上段面积减小并后退,对应腊林洲边滩尾部面积增大且淤宽,使得三八滩面积减小且右缘蚀退,金城洲逐渐由边滩演变为心滩;航道工程实施后太平口心滩与腊林洲边滩上段关联性减弱,受航道工程及疏浚抛泥等影响腊林洲边滩下段淤宽,引起三八滩维持面积持续减小、右缘后退及左移态势,促使金城洲萎缩且分散。  相似文献   

17.
三峡大坝深层抗滑稳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会超  苏怀智 《岩土力学》2006,27(4):643-647
三峡左岸厂房1~5号机组坝段存在高陡边坡沿缓(中)倾角结构面的深层滑动稳定问题,对坝基和高陡边坡稳定十分不利。根据实测的长大缓倾角结构面的分布,概化出各坝段的确定性滑移模式,并提出了两种假定的、极端的滑移模型。从工程结构措施、稳定分析方法以及监测资料分析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工程稳定性问题,校核和验证了大坝的稳定安全。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同时辅以有限元数值分析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左厂1~5号坝段按刚体极限平衡法求得的K′c值满足稳定安全的判据的要求,用其它分析方法:有限元法分析的K′c在3.0~4.5以上,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超载系数为3.5~4.2,表明左厂1~5号坝段在采取了各种工程结构措施后大坝及其岩基的抗滑稳定已有保证。  相似文献   

18.
杨杰  李国英  沈婷 《岩土力学》2014,35(11):3331-3337
面板堆石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的特性已被数次强震证明,但其动力反应依然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坝高跨入300 m级、河谷地形条件较复杂等情况下。采用等价黏弹性模型,对复杂地形(河谷呈不规则“W”形)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的动力反应进行分析,得出复杂地形条件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坝体、面板的动力反应分布较单一地形条件下复杂,但规律基本相同;最大的动力反应加速度发生在坝体最大断面坝顶位置,最大竖向动位移约为坝高的0.3%;受右岸古河床和左岸陡边坡的影响,右岸的轴向和顺河向动力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左岸,垂直向动力加速度放大倍数反之;古河床位置有一个明显的沉降区域。根据分析结果,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面板堆石坝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下游坝坡失稳破坏、面板拉裂和震陷超标等。最后提出可采取的抗震措施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福建水口库区塌岸现状及滑坡涌浪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军 《福建地质》1999,18(2):84-90
在水口库区塌岸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塌岸强度的划分对比,对塌岸的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对塌岸危害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水库滑坡涌浪最大波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