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传统的管网泄漏检测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使用单一传感器信号,容易引起泄漏误报和漏报.采用多传感器(包括负压波、流量等)获得供热管网多信号参数,提出基于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综合考虑多泄漏检测信息,将管网泄漏检测多信号进行数据融合,得出管网泄漏判断,建立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供热管网泄漏检测软硬件系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静态传感器网络实现方法,它利用可移动的中继节点来收集静态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有效的节约各传感器节点的能源,延长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可以对该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应用到某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中去。然后介绍了应用该原理实现的一个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3.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大量随机部署导致冗余节点的存在,寻找冗余节点并使它定时休眠,可以减少网络冗余数据和信道拥塞、降低节点能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现有的CCP算法、圆周覆盖算法在去除冗余节点后网络产生覆盖盲区;基于Voronoi图的算法计算量大且只能用于同构网络;节点时间表制定算法在判定过程中只考虑部分邻居节点,不能完全消除冗余节点.提出基于网格划分的冗余节点判定方法,并且将网格算法与EECRS协议结合,建立基于冗余节点消除的路由协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网格算法冗余节点判定的准确性优于圆周覆盖算法和CCP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比圆周覆盖算法的延长22.2%,比CCP算法的延长30.5%,该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由水声传感器网络信道带宽小、传输延迟长等特性引起节点使用信道时出现的时—空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念状态空间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BSPMDP-MAC)。该协议将传感器的接收节点时间轴平均划分n个时隙,按照每个节点的链路质量和剩余能量的等级划分传感器发送节点的动作状态信息,接收节点依据信道占用的历史观测和动作信息的联合概率分布,得出传感器发送节点竞争信道使用权的决策策略序列;根据决策策略序列,发送节点在所分配时隙内依次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包,根据当前的信念状态和动作,接收节点对信道的占用进行预测,感知下一个周期的信念状态和接入动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降低数据包冲突率,提高网络吞吐量与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从而降低网络的能量开销。  相似文献   

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的相关算法及其在多传感器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数据融合技术目前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应用证据理论(D-S方法)解决多传感器条件下的数据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失效问题,给出了修正合成规则;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传感器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并用于发现来实现高级的信息共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传感器的建模现状和发现机制现状,选择传感器模型语言(Sensor ML)实现传感器信息的建模。针对Sensor ML用于发现机制的Profile规则,提出了面向处理的传感器抽象模板建模方法。并且使用传感器实例注册(Sensor Instance Registry,SIR)客户端传感器信息模型。基于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传感器建模软件SensorModel完成了对传感器的快速实例化建模,应用SIR客户端完成了对所建传感器信息模型有效的注册和发现。  相似文献   

7.
电子倾角传感器普遍存在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的现象,检测倾角传感器的倾角漂移规律和数据跳变的固有频率可以有效改善倾角传感器的数据质量。基于高分辨率电子倾角传感器HRTM(very high resolution tiltmeter)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倾角传感器倾角漂移的因素,设计检验倾角传感器输出数据固有频率的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固有频率检测方法。基于地下室恒温环境下采集的10 h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倾角输出数据存在明显的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现象,倾角漂移与仪器内部温度高度线性相关,x轴、y轴跳变的固有频率分别为2.773 Hz和2.813 Hz。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导致各节点能量消耗不均的问题,提出能量消耗均衡的水下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算法(EBUC).引入节点密集度权重函数,考虑节点剩余能量与密集度权重构建阈值函数,选择候选簇头,通过节点到基站距离和节点密集度权重构建竞争半径函数,选择最终簇头;考虑簇头到基站的距离和簇头剩余能量的通信半径函数,...  相似文献   

9.
在对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便携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简易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方案符合数字强震动数字加速度仪(DB/T10-2001)行业标准,且经实验验证,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簇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传输过程容易受到恶意节点攻击,其中簇头节点同时担任了管理控制簇成员、簇内数据收集及簇间数据转发等多重任务,因此簇头的选择尤为重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安全和能量问题,提出一种兼顾节点信任度、通信、能量及数据多因素的簇头选择算法,通过该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并选取出可信度高的簇头节点。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充分考虑到了综合因素,客观且准确地评价了节点,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同时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1.
胶东下潘格庄金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形成与朱吴断裂的次级断裂——下夼断裂、下潘格庄断裂、上潘格断裂3条断裂带关系密切。下夼断裂带为区内主要断裂带,双山屯、棉花州、韩家夼等中小型矿床均赋存于该断裂带内。断裂围岩为二长花岗岩,蚀变带下盘见有钾化,蚀变带内见有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断裂面上见有灰色、深灰色断层泥,工程揭露断裂面沿走向较连续。下潘格庄金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简单,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磁铁矿,并含有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矿物含量大于7.00%,属高硫化物型;脉石矿物含量大于90%,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次为长石、方解石、绿泥石;其中黄铁矿和石英为主要载金矿物。金矿物为银金矿,以包体金和裂隙金为主赋存于其他矿物中,金颗粒以细粒金为主。矿石伴生矿物组合主要为银和硫,矿石属于易碎易选矿石。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结合海拉尔盆地岩心和野外观察,建立3种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致密储层中断层角砾岩结构、泥质岩盖层中泥岩涂抹结构和泥质岩盖层内断层泥结构.与油气垂向运移有关的断裂系统包括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正反转断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反转再活动正断层)和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质断层三维建模及可视化领域中现有技术存在的模拟断层局限性、插值困境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断层表达式方法建模方法。首先,以地质断层构造的形成机制为理论依据,分析构造断层表达式所需要运算对象和算子,构建表达式规则,并运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对表达式规则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对断层原始勘探数据进行规范化,形成构建断层表达式所需要的断层二维数据表,从中提取构建断层表达式的运算对象集合和算子集合,形成断层表达式;最后,对断层表达式进行计算,形成断层地质体抽象模型,并结合相关勘探数据运用相关算法及图形库等工具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实验以包含多条断层的达连河地质体数据为基础进行实验验证,建模结果与真实地质情况符合。实验结果表明,断层表达式建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问题,避免了对地层断裂区域的插值运算,从而解决了插值困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南堡凹陷中浅层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根据油气输导断裂与盖层时空匹配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中浅层断—盖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分布层位的控制作用表现:(1)如果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无论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多大,则油气主要分布在东三、四段(简称东二段、馆三段);(2)如果东二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130~150m,则油气除分布在东三、四段外,还可以分布在东一段和馆四段;(3)如果东三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90~95m,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有效厚度小于130~150m,明下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大于90~95m时,则油气从下至上均有分布.3套区域性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断裂输导油气的大量时期,可有效封住断裂输导运移来的油气,这是导致3套区域性盖层之下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桐峪地区的含金断裂带中,动力变质岩内大量出现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扭折等现象有力地证明它们是韧性断层。韧性断层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波浪状。波浪运动使金矿富集于其产状由陡变缓和平面的拐弯处。这类矿床可称之为动力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以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计算为基础,研究断层的相互作用。从震源断层和投影断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5种地震断层模型分别描述地震断层和投影断层时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特征,分析震源断层以及投影断层的不同滑动机制对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断层的相互作用与断层的滑动机制关系密切;走滑断层还与其左右旋有一定关系;除斜滑断层外,其他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一定的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7.
��ɢ���Dz��������ϲ�̽���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俱????????????????????????????????2 km??Χ?????????????????????????????????????????;??????????????????????????????????????????Щ???????????????С???????????????  相似文献   

18.
滩间山金矿田产出部位及矿体延展严格受断裂构造制约。矿田区主要发育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北东向张扭性断裂和近东西向扭性断裂。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均为控矿断裂,但北东向断裂的控矿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钻探、断层气氡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智能微动探测等多种手段,揭示深圳后海填海区隐伏断层F1、F2的几何学特征,对沿北西向断层发育的风化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1、F2隐伏断层发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N38°~40°W、NE、59°~63°和N50°W、NW、70°,断层带宽分别为30~35 m、40 m,主要由碎裂岩及碎斑岩组成,裂面上发育薄层碎粉岩,绿泥石化现象显著,属脆性破裂体系,均为张性兼反扭性质,未见扰动全新世地层;2)采用断层气Rn浓度强度对隐伏断层相对活动性进行测定显示,F1隐伏断层活动性较强;3)F1、F2断层分别控制风化槽南西、北东边界,风化槽主要成因为张性断层上盘较下盘破碎,裂隙、孔隙和次级小断层较发育,构造破碎的花岗岩体在海水、温度等作用下使长石快速风化所致。  相似文献   

20.
黄骅坳陷属新生代张性盆地。在第三纪的NW—SE向区域拉张作用下,本区形成大量走向NE—SW的正断层。通过对该区正断层位移分布的研究,划分出C、E、D、M和Z型五种断层位移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诸如断裂生长机制、岩石力学性质、相邻断层的相互作用、次级断裂的相互衔接这样几种控制因素对断层位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