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徽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安徽及邻区15次地震的40条等震线资料,采用联合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将此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并结合地震烈度分布资料对衰减关系进行检验.认为本次统计回归所得的烈度衰减关系对安徽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总被引:92,自引:14,他引:78  
本文利用我国丰富地地震工等震线资料,研究了我国烈度衰减关系分区,并建立了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选择既有丰富的强震记录又有烈度衰减关系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并利用本文确定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轩换得到相应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影响地震安全性评价特别是地震区划结果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是依据6级以上地震的地面运动资料得到的,并没有考虑中强地震的衰减特性.为此,文中利用现有的烈度资料和其他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来建立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华中、华南、东北等地区的51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运用单随机变量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中强地震活动区烈度衰减关系.然后以美国西部地区为参考地区,运用缺乏地震动参数的地震动估计方法-地震对映射法得到中强地震活动区峰值加速度和有效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最后,通过与我国强地震区和中强地震区已有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对比,验证了得出的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刘平  徐政伟  罗奇峰 《地震学报》2022,44(5):797-809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场地地震动估计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地震动衰减关系式的发展作了简要的阐述;其次,分析了胡聿贤先生提出的借用法的重要性,回顾了我国衰减关系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水平向地震动、竖向地震动及其它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衰减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强震动数据库和缺乏强震记录地区衰减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稳健回归模型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模型与方法,设计了一种稳健回归模型。结合区域历史震害资料,应用该模型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新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分区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稳健回归模型能对衰减关系拟合中提高回归分析的抗差性,衰减曲线更接近原始数据的优势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新区划图编制所建立的地震动衰减关系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介绍了建立新一代地震区划图所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总体思路,并从资料、衰减关系分区、衰减关系模型、回归方法、转换等方面说明了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建立过程,给出了我国分区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结果。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建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更加丰富可靠的强震记录和烈度资料;二是采用了具有大震近场饱和特征的地震动衰减模型;三是采用了使结果更加稳定的分步回归方法;四是在地震动衰减关系分区时考虑了地震活动性特征。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衰减关系相比,由于地震动衰减模型的变化和高震级强震记录的增加,高震级下的峰值加速度有所降低,而中强地震区的峰值加速度则在低震级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俞言祥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6):591-600
首先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然后以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地区,在霍俊荣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得到的部分强震记录,采用反映高频地震动震级饱和与近场饱和特征的衰减关系模型,统计得到了美国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短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 与用美国南加州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的美国西部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结合,得到了美国西部周期0.04~6 s的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转换方法,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烈度衰减异常——与郯城、海原地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中,选用合适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速度等)衰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少强震记录,我国目前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一般采用胡聿贤和张敏政(1984)提出的转换方法获得,通过利用既有烈度资料又有强震记录的地区(参考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经过转换得到只有烈度资料的研究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上述工作需要使用适合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来体现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霍俊荣给出的适用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的衰减,该衰减关系分为Ⅱ型衰减关系模型和Ⅲ型衰减关系模型。使用Ⅱ型、Ⅲ型模型以及烈度衰减关系,对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10个地级市以及沙城、三河、宁晋、磁县等曾经历史上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进行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的计算,得出不同衰减关系模型适合使用于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0.
用椭圆衰减关系计算地震动或地震烈度,比较经典的做法是建立极坐标系,采用极坐标方程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在直角坐标系中即可求解的用椭圆衰减关系计算地震动或地震烈度的数值计算方法.另外,地震动椭圆衰减关系,应满足一定的模型要求,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实际的地震动衰减物理过程.本算法的附加功能能够鉴别非标准的椭圆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厂址区丰富的地震烈度资料,确定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转换得到相应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震近震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为核电站中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河北及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震动的衰减关系在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的安全性评估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利用河北及周边区域历史地震的等震线资料,运用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到统计回归方程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软件及地震烈度分布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适用于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相似文献   

14.
金严 《地震地质》1993,15(4):341-346
在由地震动加速度资料拟合加速度衰减关系时应注意资料的场地特征及区域代表性、变量定义的一致及原始数据的分布范围等。利用参考地区的烈度及加速度衰减关系和工作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用转换方法求工作地区的加速度衰减关系时,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用解析方法转换,一般宜采用数值方法。建议在核电厂选址工作中,对存在烈度异常等情况及有特大历史地震时要考虑特定地震的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使用胶东及邻区地震数据,对于发生在基岩出露区的18次地震的30条可靠等震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发现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可以辅助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震后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唐山强余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研究了近场强地面运动水平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得到了唐山地区的衰减关系(土层、土层与基岩).此外,还得到了北美东部的衰减关系,并将其与中国华北的衰减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衰减趋势是比较一致的.中国华北的衰减特性可供北美东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已审定通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的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树中  沈建文 《中国地震》2003,19(4):315-323
选择有丰富强震记录和地震烈度资料的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地区,根据上海及邻近地区的地震烈度资料,确定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采用缺乏强震资料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确定方法,转换得到本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水平向峰值速度、峰值位移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西南地区79个4.0S≤8.0主震、0rup<300 km的自由场地加速度记录,采用合理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水平分量几何均值各1600个.建立包含西南地区强震动数据及相应的震源、距离、场地参数等各项元数据的数据集.统计回归得到西南地区包含震级饱和效应、震级相关几何衰减、线性和非线性场地响应、非弹性衰减的水平向PGV、PGD衰减关系.进行了事件间和事件内残差评估、模型评估.将本文衰减曲线与西南地区大震和强震的实际观测值、川藏区水平向PGV衰减关系以及NGA-West1的水平向PGD衰减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衰减关系用于估计西南地区震级MS4.0-8.0、距离10~300 km的地震动PGV、PGD是有效的.绝大多数汶川、芦山、鲁甸和九寨沟地震的PGV、PGD观测值分布在本文PGV、PGD衰减曲线±1倍标准差以内.本文的PGV、PGD衰减曲线显示了震级相关的PGV、PGD衰减和土层非线性的平均效应.与国内常用衰减关系和NGA-West1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陕西省丰富的地震活动资料,包括鲜明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以及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将陕西省分为三个分区,来进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选择美国西部作为参考区,三个分区分别作为研究区,采用可逆法进行映射转换计算,得到了三个分区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在转换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