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料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也.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到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科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监测台网;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等工作.在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震例资料,不同程度地预报了若干中强以上地震;编制了1/300万的全国地震区划图;完成和正在进行若干大中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地震小区划的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孙士宏  修济刚 《中国地震》1994,10(3):303-306
首都圈地区地震短临预报追踪方案的讨论孙士宏(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修济刚(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综合计划司)自1974年开始,我国每年年初要举行一次大型的震情会商会,对全国本年度的地震活动水平做出估计,并圈定出若干需要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入国家规划,开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了2018年以来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向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转型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的阶段顺利结束.?这一阶段,围绕"地震科学野外实验室"的定位和大陆强震、防震减灾"全链条"科学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开放合作为重点,追求...  相似文献   

5.
鉴于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地震国家过去三四十年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科学思路和技术途径比较接近,主要区别是,中国始终坚持“边研究、边预报”,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以科学研究为主,本文着重分析了“边研究、边预报”的必要性、优越性与带来的差距,并提出了3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翠英  张宇霞 《地震学报》1996,18(1):118-124
以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断的综合指标周翠英,张宇霞,王红卫,焦利强中国济南250021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主题词地震序列,模式识别,综合判断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1~7天)正确判断是实现震后趋势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仅议起以往劫难,更加关注今后的命运,希望了解我国目前地震科研及预报达到了什么水平.记者请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向本报发表谈话.安启元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解放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烈地震46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早在1956年就把地震预报研究列入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了地震预报及研究.他说,唐山地震之前,我国曾较好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可是,却没能对唐山地震作出预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从科学上认识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预报方法是经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如下规定:一、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一)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包括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区划;建设规划区及工程场地的地震烈度、地震地面运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和震害的预测;全国或区域性的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二)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三)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几天到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37年来在地震中殉难的约27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地震工作20年学术交流与表彰会上披露的.他说,地震科学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地震预报这项中心工作.自邢台地震以来,由于把减轻地震灾害作为科研任务的根本方向,1975年曾经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使10万余人免于丧生,成为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预报实践.但是,限于目前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规律,从而导致我国在唐山地震预报中出现重大  相似文献   

10.
1996年震情述评①丁鉴海陈学忠刘杰余素荣(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根据我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1996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28次。最大地震是2月17日印度尼西亚伊里安79级地震(图1)。从全球强震活动的频度...  相似文献   

11.
对推进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一些政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地震预测、预报不能只是地震局工作的改进,国家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的工作必须有一个政策的调整。当前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基本上沿用气象工作的模式,但地震预报和气象预报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要把科学研究放到首位,在地震工作的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方面都应有一个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居第二,三位。全世界地震灾情有逐世纪加重的趋势。地震减灾研究有两点进展;1.中国有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报;2.日本抗震建筑有效。全世界的未来地震灾情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扼要介绍了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地磁观测与预报地震方法清理工作在震例分析、研究与预报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结果。说明地磁异常变化是一种有希望的地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11次大地震临震突发性异常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11次大地震临震突发性异常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张文冕,田少柏,吴建华,王薇(中国兰州730000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工作者论证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客观存在,同时提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方法,并在中期预报和震级估算方面有所进展(马宗晋...  相似文献   

15.
陈虹  黄忠贤 《地震学报》1995,17(2):264-269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中国大陆地震危险性陈虹,黄忠贤(中国北京100085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危险性;地震活动;地震综合预报极值理论由于其不需要一段时间内的全部观测资料,而只需各个短时间段内的极大值,故在利用历史资料及现代资...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震动态》2009,(6):40-40
2009年4月27日,“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顺利通过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的验收。“国家地震速报备份系统(自动速报系统)”主要由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共同负责承建,该系统安装了广东省地震局最新研制的地震台网实时自动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国家地震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获取国内和国外地震观测台站数据进行地震事件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本程序是根据罗兰格等在1985年(中国地震)1卷4期发表的“地震综合预报”文章中提出的地震三要素的综合计算公式,用Visual Basic(刘瑞新等,2000)编写的。用此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对任何监测区,定量的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综合预报计算,作为实际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多尺度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相对活跃或平静期的划分, 对于地震预测预报, 特别是中短期的强震分析预报, 甚至短临预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是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地震》2001,(4)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以交流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和预报研究成果 ,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预报实际中的应用为办刊宗旨。它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和地震预报研究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 ,数据可靠 ,条理清晰 ,文字精练。论文一般不超过 80 0 0字 ,插图不超过 6幅为宜。“研究简报”类文章一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代表团赴希腊访问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希两国科技合作协定,以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为团长的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代表团于1992年5月19—28日赴希腊进行了短期访问。本文根据访问中了解到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的地震灾害情况、主要地震研究单位及其科研工作、地震工作的管理与协调体系,以及 VAN 法地震电信号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