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830年河北磁县强震区活动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航片判读及野外调查,提出河北磁县存在北西西向全新世隆起,该性起北缘的北西西向南山村断裂带是本区的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为正倾滑。活动依据有错断山体的基岩陡崖,河床中晚全新世地层的陡坡沉积及沿断裂带展布的线性黄土,碎石楔。该断裂带被认为是1830年磁县地震的地震断层。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近年来多次野外考察所积累的实际材料,总结了燕山地区北西向断裂构造基本特征。文章结合地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论证了基底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形成发展、活动方式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属于地壳断裂范畴,既控制了断块构造的发育,又控制了现代地震活动。北西向断裂构造密集成带和雁列式展布是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在沉积盖层的一种表现。同时认为,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的活动方式是与断块构造相对运动密切关联。中、新生代以来,其活动方式除了表现差异运动外,还具有剪切活动的性质,并约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剪切活动方式有明显地转变  相似文献   

4.
1982年4月14日宁夏海原5.5级地震,震中位于陇西系两大褶带之间的构造盆地内,北边是香山褶带,南边是南西华山褶带。南西华山褶带的北缘大断裂活动曾导致了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南西华山褶带及香山褶带均呈北西西向展布,然而两者内部都发育着规模不大的北北西向断层。与这次地震断层走向差不多同向。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地球物理异常带的地表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成 《华南地震》2000,20(1):61-65
通过对长江三峡地区(巴东-宜昌段)野外地质调查获得的实际资料研究,认为沿长江北西西向地球物理异常带在地不存在着相应的断层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地下深处与地球物理异常带相对应的基底断裂已切穿中、新生代沉积盖层,在地不形成一组北西西向断裂带,现代地震活动与这组断裂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间盆地断裂复杂困难的特点,以张家口断裂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浅层地震勘探和小折射等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钻孔资料和地质剖面,查明了张家口断裂的展布情况,同时对山间盆地等复杂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断裂呈北西西向展布,主要为逆断层,由西段、中段和东段等三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张家口断裂位于覆盖层发育的沟口不连续段上的、可分辨的上断点埋深在60 m以上(事实上更多地段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断层泥石英颗粒的微观形貌分析资料研究了海城震区5条断裂的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城震区的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在第四纪期间有过活动,断裂最晚的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后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海城震区活断层填图工作,在北西西向极震区中部水泉发现一条古地震槽沟.海城7.3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受断层槽沟控制.经过人工开挖发现地震断层,其中发育有古地震充填楔.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 0 0 1年 11月 14日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中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的西段。这是一条大型活动块体边界断裂。青藏高原东北部向东逃逸而产生左旋剪切运动使该断裂成为一条青藏高原北部强震密集带。这次地震震中在北西西向东昆仑断裂与北东东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 ,破裂表现为自西向东单向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汤阴地堑的地震地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太行山前地震构造带南段、汤阴地堑的新活动特点,发现只有其南部是地堑,北部是由一条东侧断裂构成的半地堑。而汤阴地堑西侧断裂为断距往北迅速减小以至消失的断层。作者在野外工作结束时曾预测汤阴县西部是由于捩点继续北移而可能发震的一个危险区,并为后来在该处发生的一个3.9级地震所证实。此外,安阳市一带因有一条活动强烈、断面分别倾向南、北的北西西向枢纽断层——安阳断裂横截于南部的汤阴地堑和北部的磁县、临漳诸断裂之间,是应力容易集中、有发震可能的另一危险区,应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1.
1976年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四昌  王绍晋 《地震》1995,(3):275-279
使用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研究盐源-宁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结果认为:6.7级地震破裂面是北北东向左旋走滑断层,5.6级6.4级地震破裂面是两条北西西向右旋走滑断层,构成以北北东向断为主干的共轭破裂组合,该序列受弥渡-木里地壳深部活动断裂带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及时了解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特征,对于分析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区域地震构造、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烈度和余震重定位等资料,对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此次强震是发生在西宁—兰州断块内部的一次北北西向逆冲断层作用事件,距震中最近的拉脊山逆冲断裂带构成了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该断裂带处于北西向日月山右旋走滑断层与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层交汇部位,整体呈北西至北北西向弧形展布,包含了南缘与北缘两条倾向相反的分支断裂带。震中位置、余震及烈度分布等数据指示此次地震的具体发震断层为拉脊山北缘逆冲断裂带南段的东支断层带,余震分布和极震区范围等符合逆断层型地震的上盘效应特征,但是否引起同震地表变形,还需进一步的现场调查确定。综合研究认为,此次积石山地震是在印度与欧亚板块持续陆陆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兰州断块沿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向东侧向滑移过程中,在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下,引发日月山断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构成的区域共扼走滑断裂系交汇挤压部位发生逆断层活动的结果。此次...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盖州地区自2012年2月2日开始发生了多次4级地震的震群活动。震群位于北东向的金州断裂北端和北东向海城-营口断裂南端,震群序列整体上呈北西向,即盖州震群并不是发生在北东向的金州断裂北端,很可能发生在金州断裂和海城-营口断裂之间的北西西向构造上。为考察此问题,利用2012年以来辽宁台网盖州地区的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双差定位的方法,给出这个地区的小震精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的确沿北西向分布,且有随时间向北西向展布的态势。且震源深度逐渐变浅。分析认为盖州震群是发生在金州断裂和海城-营口断裂之间的北西向断层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与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有关的下列问题:1、区域构造环境,指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南部被隐伏的北西西向构造带阻隔,形成应力集中区,构成磁县7.5级地震的区域构造条件;2、根据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地壳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华北平原地区的北东东(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3、介绍了朝城—大名—磁县—涉县隐伏断裂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4、磁县7.5级地震的前震活动,发震一年之前5个5级地震形成包围圈;5、磁县7.5级地震的极震区等震线为北西西向,与同向隐伏断裂的展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河南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编了河南及邻区1965-2000年共52次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分析表明:震源机制两组节面的走向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P轴多为北东江向;T轴大都为北北西向;地震断层主要为走滑类型,菏泽5.9级地震前P轴方向呈现出由紊乱到趋向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江娃利  张英礼 《地震地质》1996,18(4):349-357
河北磁县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为北西西向磁县活动断裂西段,全长35km,又可再分为东西两段。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有多次活动,活动方式以具左旋性质的正倾滑为主。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时,南山村-岔口断裂带出现新的地表破裂,地表垂直位移多处为2~4m,最大约7m。据目前资料,该断裂带最新两次地震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3500a。最近获取的位于磁县最高峰老爷山庙宇碑文资料,补充说明了邻近岔口活动断裂带的古建筑物在1830年地震中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有限单元法和布辛涅斯克方程解分别计算了拟建龙滩水库区的初始构造应力场和库水附加应力场。计算结果和地震地质资料表明:目前,本区主压应力方向大约为北85°西左右。在这个区域应力作用之下,北西西—北西向断裂、北东东—北东向断裂是本区主要活动构造。考虑水体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坝区西南北西西—北西、北东东—北东走向的纳么、八南、党明—平腊、逻西等断裂可能会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断裂第四纪构造变形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根据野外详实资料对张家口断裂的构造变形和活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断裂由西、中、东3段组成,各段多由北西向和近东西向2组多条次级断层组成,总体呈北西西走向展布,长达70km,控制着张家口及附近的第四纪构造演化和地貌发育;北西向断层构成断裂的主体,为高角度的逆(或正)走滑断层,近东西向断层较短,表现为正倾滑,第四纪期间2组断层持续活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断裂端部段落与北东向断裂交汇,活动性较弱,构造表现不甚清楚,中部段落活动强烈,晚更新世以来单条断层的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大于0.07—0.30mm/a,总的垂直活动速率可能达到1.33mm/a。  相似文献   

19.
河北磁县西部北西西向南山村-岔口活动断裂为北西西向磁县活动断裂西段,全长35km,又可再分为东西两段。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有多次活动,活动方式以具左旋性质的正倾滑为主。1830年磁县7.5级地震时,南山村-岔口断裂带出现新的地表破裂,地表垂直位移多处为2~4m,最大约7m。据目前资料,该断裂带最新两次地震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3500a。最近获取的位于磁县最高峰老爷山庙宇碑文资料,补充说明了邻近岔口活动断裂带的古建筑物在1830年地震中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海城7.3级地震原有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资料,选择地表破裂带最发育的孤山—岔沟—水泉—土台子一带,布设21条垂直于该带的测线,进行氡气探测,经探槽验证和对比观测,分析认为氡浓度高值异常是由北西西向断裂引起的,海城极震区内断续存在北西西向断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