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拉曼光谱仪等测试对广西大化玉的宝玉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化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组成,并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磷灰石、石英、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石榴石和褐铁矿等次要矿物。对其硬度、密度、折射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韧性等进行了系统测定。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对室内成矿温度、氢氧同位素、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大化玉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性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根据辉绿岩中锆石U-Pb法测年,确定其成矿年龄为2.6亿年左右,并建立了对应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镜下观察,配合电子探针和红外光谱等大型仪器分析,对广西大化东扛村新发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矿物颗粒主要呈纤维状、柱状等变晶结构,晶体颗粒细小,结构致密。主要矿物角闪石的Mg2+/(Mg2++Fe2+)全部0.90,属透闪石,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通过矿石共生矿物包裹体测温确定透闪石玉矿成矿温度为250~327℃。利用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确定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东扛村透闪石玉矿为岩浆热液型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26-30
西藏叶噶玉弄铅多金属矿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Cu、Au、Fe、Pb、Zn、Sb成矿带-蒙亚啊Pb、Zn矿集区新发现的又一铅多金属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成矿要素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通过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的对比,总结了研究区的成矿规律,并对研究区找矿远景及区域找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成矿年代一直是矿床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矿床形成时代的确定对认识矿床成因、成矿事件与其他异常事件的耦合关系认识、以及对找矿勘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矿床同位素定年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古地磁法、地质体定年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常用同位素定年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湘西北铅锌矿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杨绍祥  劳可通 《矿床地质》2007,26(3):330-340
文章简要介绍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铅锌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并通过研究湘西北铅锌矿床中的洛塔、花垣、凤凰3个铅锌汞矿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阐明了未蚀变的围岩(正常灰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轻微蚀变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方解石脉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流体包裹体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如成矿过程中的成矿温度、成矿压力、盐度、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成矿流体的pH值和Eh值,并试尝提出了湘西北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铅锌矿床属于密西西比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位于个旧东区老卡岩体内侧边缘的蚀变带中,矿化与钾长石化、萤石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成矿作用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锡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岩阶段。对该矿床未蚀变花岗岩、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及钾化花岗岩矿石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矿化期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元素W、Bi、Sn、Cu、Zn、Ag具有共同成矿的特征。钾化花岗岩矿石及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未蚀变花岗岩相似,表明成矿与花岗岩关系密切。硫同位素特征暗示玄武岩可能为Cu的成矿提供了物源;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源的特征,表明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来源。Eu异常、较高的Y/Ho比值和Y、Ho发生分馏的特征表明早期成矿流体温度较高且富含氟,结合钾长石化、萤石化等围岩蚀变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富CO2、富氟富钾的特征,具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特征,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银为主,并伴生有可综合利用铅、锌元素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分析,并应用铅同位素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等,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矿床及其外围地区进行成矿潜力预测;依据成矿控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有利找矿靶区,认为区域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北西向与北东向及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与晚侏罗世末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煌斑岩和辉绿岩等脉岩集中区域附近、北三段矿区与大井矿区之间区域以及北三段矿区深部为找矿有利部位,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玛雄郎矿区那舵松多矿段以铅、锌成矿为主,伴有强烈的钨、锡矿化异常,是冈底斯成矿带上为数不多的具钨、锡找矿潜力的矿区之一。为确定该矿床成矿时代,对与成矿流体活动具有成因联系的蚀变围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试。黑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9.57±0.72 Ma和69.3±1.6 Ma,在误差范围内二者基本一致,限定了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晚期。为查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6‰~1.9‰,硫主要源自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源自上地壳念青唐古拉结晶基底物质。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研究,对于区域上同种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门银矿床位于大黑山断隆南部,为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石类型、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张性断裂,硅化,Ag、Au、Pb、Zn为主的土壤化学异常,低电阻率异常.成矿温度为低温,低盐度,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该标志对于在大黑山条垒一带寻找同类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以上标志,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盖塔(Geita)金矿是坦桑尼亚重要的绿岩带型金矿之一。文章阐述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同位素年代特征,并对矿床成矿模式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认为盖塔金矿以块状黄铁矿和浸染状黄铁矿的矿化为主,成矿时代约为2644~2680Ma,属于太古宙热液型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后生成矿模式可能是盖特金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墨玉最近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被发现.对该玉石的宝石学、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表明,其质地细腻,主要组成矿物有阳起石和铁阳起石(95%以上),呈显微毛毡状、柱状结构,含特征次要矿物黑硬绿泥石,并常含黄铁矿、磁黄铁矿.作为一种新型的墨玉成因矿床,大化墨玉产于辉绿岩与围岩碳酸盐岩的内接触带,是夕卡岩化后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与其他产地墨玉相比,宝石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大化墨玉成分上更富铁,主要由铁含量高的矿物组成,密度略偏高.其黑色是由高铁含量的阳起石-铁阳起石所致.  相似文献   

12.
继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发现多个新型透闪石玉矿床之后,在同属黔桂地区的广西巴马亦发现了透闪石玉矿.通过偏光显微镜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重砂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广西巴马玉的宝玉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巴马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毛毡状结构和束状结构,多见水草花结构,其主要矿物成分为微晶透闪石集合体,并含有滑石、...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岫岩县桑皮峪新近发现的透闪石玉矿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测试方法,如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等,对桑皮峪透闪石玉的玉石学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等做了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桑皮峪透闪石玉主要由隐晶质和细晶质透闪石集合体组成,透闪石含量在94%以上,杂质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方解石、褐铁矿等.根据对桑皮峪透闪石玉的各种分析测试资料和成矿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桑皮峪透闪石玉的矿床成因类型可以定为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青海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自青海东昆仑三岔口软玉矿区的样品进行了显微硬度、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青海软玉普遍显示出硬度较高、透闪石含量稍低、结晶度偏高的特点;透闪石主要呈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纤维结构和显微片状结构,定向性普遍较好。对比两地软玉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青海软玉成矿母岩相对贫Mg、Si而富Ca,动力改造相对较弱,成矿温度较高,这是造成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青海软玉透明度偏高、油润度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冗里软玉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里透闪石玉是近年贵州首次发现的高档软玉,软玉矿体产于基性岩与燧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上。矿石中的透闪石含量大于95%,具放射状纤维变晶结构、毛毡状变晶交织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玉石种类主要有白玉、青白玉及青玉,具弱油脂-油脂光泽,偶见蜡状光泽。矿体规模大、玉石品质佳,其成因与新疆和田玉及青海软玉不同,属于基性侵入岩与钙质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型矿床,是近年国内新发现的另一种成因类型的透闪石软玉矿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溧阳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江苏溧阳小梅岭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并具有显微纤维、柱状及片状3种特征结构.将分析结果与新疆软玉进行对比,发现溧阳软玉普遍显示出透闪石含量稍低、透闪石纤维(片晶)定向性良好以及结晶度偏高的特点,这与溧阳软玉矿区动力改造相对较弱密切相关;溧阳软玉显示出ALK含量(>0.51)高于新疆等其他产地(普遍<0.46)的特点,这与其成矿母岩含碱量偏高关系密切.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是造成溧阳与新疆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溧阳软玉透明度高、油润度不足、工艺加工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软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不懈的研究,期间大致可分为开创和萌芽、大发展、总结和探索三个时期。通过努力,在软玉文化、物质组分、物理性质、矿物学特征、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对软玉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软玉矿床学、成玉机理和质量评价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极大的不足,是下一阶段软玉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在滇西福贡亚五夺地区普遍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透闪石玉矿(化)体,呈不规则大脉状产于片麻岩、片岩的大理岩夹层与糜棱岩化花岗岩的接触部位。本文在系统调查矿床(体)地质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分析、粉晶X衍射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内透辉石玉的宝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而对其成因进行探讨。透闪石玉矿石折射率1.60,硬度5.6,密度2.9g/cm~3±,达到玉石品质的指标要求,可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软玉矿床开发;其主要矿物组成(体积分数)为透闪石(45%)、透辉石(40%),并含方解石(5%)、石英(5%),以及少量的长石、石榴石、磷灰石、榍石、独居石等;透闪石的SiO_2、CaO、Mg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54.54%、22.32%、18.62%,并有少量的Fe_2O_3、Na_2O、Al_2O_3,其晶胞参数a0、b0、c0及β分别为0.978×10~(-10) m、1.785×10~(-10) m、5.284×10~(-10) m及104.45°。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与围岩稀土元素示踪分析,该透闪石玉矿床仍属变质热液型矿床,但其是在区域性同岩浆同变形时期的拉张阶段,变质流体混合岩浆残余热液沿裂隙充填而成的,应是一种新的矿床成因类型。其成矿时期与碧罗雪山—崇山变形带喜马拉雅中晚期大规模的走滑剪切作用相关大体时限为22~15Ma。本区域具有同等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地段范围巨大,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小灶火软玉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同新疆和田玉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该矿床软玉种类主要为青玉,其中透闪石含量达99%以上,为特殊的镁矽卡岩矿床。对该矿区青玉及其相关的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LA-MC-ICP-MS锆石微量元素、U-Pb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均为具典型韵律振荡环带的岩浆成因锆石,锆石U-Pb定年得到其成岩年龄为415.8±1.7 Ma;锆石ε_(Hf)(t)值为1.5~6.6,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为779~965 Ma,指示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东昆仑原特提斯造山带后碰撞阶段新生的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青玉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其中主要锆石群——I类锆石呈补丁状环带、面状环带或无环带,且具有与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明显不同的稀土元素及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典型的热液锆石特点,其U-Pb年龄416.4±1.5 Ma代表了青玉的形成时间;II类锆石(416 Ma、471 Ma、818 Ma)呈韵律振荡环带,为热液流体从围岩中捕获的继承锆石。小灶火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同时性(~416 Ma)表明岩浆岩侵入是软玉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软玉成矿作用方式为热液交代和充填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用热液锆石的Hf同位素来示踪软玉成矿流体性质时应十分谨慎,因为成矿热液中的Hf元素在同时结晶的两种不同矿物(热液锆石和透闪石)间发生了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20.
The Hetian deposit, located south of the Tarim Basin in Xinjiang,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dolomite-related nephrite deposits. In the Alamas orebody of the deposit, nephrite occurs as veins or lenses along faults or fissures of the adjacent dolomitic marble. Chemical analyses us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probe analysis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e were carried out on nephrite and dolomitic marb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cross section in Alamas to investigate zonal structure of the orebody. The nephrite in Alamas is predominately composed of tremolite with minor calcite, titanite and phlogopite, and that dolomitic marble is relatively pure with a FeO content less than 0.20 wt. %. Contents of color-inducing elements, such as Fe, Mn, and Cr, increase gradually as color changes from white through white-green and then to gree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olor-distinctive zones. Tremolite grain size increases as color changes from white through white-green to green. The trend may be consistent with temperature changes from dolomitic marble to granodiorite, which, in turn, suggests that both change in color from white to green and variations of grain siz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the nephrite zonal structure. Both nephrite zonal structure and minor minerals, such as calcite, titanite and phlogopite found in the contact, indicate that this dolomite-related nephrite orebody is of a metasomatic origin under assumed pressure of 100–200 MPa and temperature <55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