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管理,采取深度挖潜存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限时审批等措施,破解用地难题,推进用地方式转变,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以赴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内蒙古厅积极开展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露天采矿用地按临时用地管理试点等工作,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性的掌握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的特点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研究意义:石拐区是资源枯竭型地区,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能够现时性的认识分析土地现状的一些情况,并且对石拐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系数法对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研究并评价。研究结果:土地建设利用率现状较高,其中采矿用地占31.5%,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拐区需要优化三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按照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结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综合评价锡林郭勒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科学测算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探讨和解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的节约与集约用地,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手段,提出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9,自引:8,他引:111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①在研究视角上,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②在研究内容上,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制力度仍不能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和审核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急需开展;③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开展多层次、分区域,包括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④在研究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积极开展基于GIS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土地短缺与土地浪费兼有,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土地潜力的必要环节。以2014年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划分了6大功能区,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从中观尺度测算分析了各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以中度利用和集约利用为主,中度利用以下建设用地占评价功能区总面积的67.74%,挖掘潜力较大,挖潜空间主要集中于居住功能区及商业功能区。针对中心城区用地状况判定结果,为提高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东胜区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核心,根据鄂尔多斯市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熟经验,提出了东胜区未利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东胜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常常被忽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在用地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标准,且优惠政策少,规划管理依据不足。使用土地的相关价款及税费等优惠政策力度不够,无法弥补未利用地相对于耕地的开发成本差额,致使用地者开发利用未利用地的积极性不高。在今后利用过程中需加强未利用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缡制规划、研制标准,规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规模、程序及时序,达到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崇左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通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研究崇左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适应于崇左市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提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完善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评价指标结构层,特别是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指标,建立区域和土地利用分区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湖南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效益,最后利用加权求和的综合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般露天煤矿建设用地报批数量巨大,能否科学、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不仅影响露天煤矿项目依法合规的经营和采矿用地的正常生产接续,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此前提下,合理、合法取得采矿建设用地的批复,成为各采矿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何书金  苏光全 《地理研究》2000,19(2):165-171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专家评分,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global problem,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mitigation. However, the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s of ecological technologies has thus far affected their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vulnerable ecological regions. This study therefor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ng soil and water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nd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addresses key issues and recommends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Restoration technology emerged as early as 1800. Over the years such technology has changed from single objective applications to multi-purpose, multi-objective applications employing strategi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ecosystem rehabilitatio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is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taken pertinent actions as part of their restoration initiatives. However, key issues remain, including the lack of location-specific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and a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to assess and prioritize existing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four-level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frame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ndicator system that highlights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aptation of associative indicators, while also recommending a three-phase evaluation method (TheMert), targeting TheMert to qualitative (quick and extensive) and quantitative (detailed) evaluations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available. This study can also be used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alu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while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decision makers and the public 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restoring degrade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过快对土地持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该文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内涵界定和集约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以县为评价单元,对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按综合评价分值高低将18个评价单元划分为集约利用潜力很大、较大、较小3个级别。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石家庄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废弃矿区土地再利用方向的重要决策依据。在充分考虑废弃矿区破损现状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将废弃土地相关利益群体的判断纳入土地再利用方向适宜性评价中,有利于提高废弃土地再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效率。该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判断废弃矿区的土地再利用方向,从矿区土地破损现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四方面设置了20个指标,构建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已完成复垦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确定10种土地再利用方向;选择土地利用评价专家、区域管理者及邻近居民3类利益相关群体组成决策组,依据指标体系判断矿区土地再利用方向适宜性,运用PROMETHEE排序法分别计算3个评价单元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向的偏好指数并进行排序。综合3类决策主体的评判结果,评价单元Ⅰ(废弃矿区挖损区)适合复垦为鱼塘、水库及生态公园等,评价单元Ⅱ(废弃厂房压占区)、Ⅲ(尾矿堆压占区)均适合复垦为农用地,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优先序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融入,达到以评价促规划、以规划管控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Poverty is a key issue restricting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urrently, regional land degradation imped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a faces severe land degradation and deepening rural poverty under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our socie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reclamation, restoration, reallocation,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rural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framework between land engineering and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roduces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newly created land util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contribution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epresentative degraded land regions. Land engineering can increase land quantity,improve land quality, enhance 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promote man-land system coupling. Further, it can erase rural poverty by increasing county revenue and households' income, lead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degraded sandy land, gully land, hollowed construction land, and barren hilly land are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e land by improving the land structure. Innovated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nd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modes can provide the basic theories and reference approaches f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dentifying obstacles to effective land and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practices are crucial to regional lan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alleviating rural poverty.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山迹地的生态恢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地,本文综述了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等矿山迹地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展,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涉及到很多学科,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同时介绍了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实用技术和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未来应重点关注矿山迹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与机理、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结构优化和采矿迹地生态恢复新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浙江省11个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普遍偏高,无论是用地效益还是用地结构状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中平、南北低。(3)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03。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滨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和强烈干扰,导致该系统严重受损和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其退化及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涉及该系统的演化与机制、对外来种入侵的响应与生态控制、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及其保护与利用平衡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上述热点研究的进展,有利于把握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借鉴最新研究方法和经验,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