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联政府和苏联共产党,对苏联各门科学给予很多的关怀与注意。因此,在苏联各民族英明领袖斯大林同志领导下,自苏维埃联盟成立以来,在分门科学的领域中,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为了便于构造地质研究,苏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大地构造研究涉及到地壳的构成及其控制演化的因素或一般太地构造概念。20~50年代,苏联主要有三大学派:的重直运动学派;学派和学派。各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大地构造学的途径不同,以及对一些主要构造的发展、运动方式的解释各异。近几十年来,除和学  相似文献   

3.
苏联地质学家不仅注意地壳在较古时代里所发生的运动及其变形,而且也十分重视发生在最新时代(自新第三纪起)及现代的构造运动。他们认为新的构造运动与老构造单位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又有其本质的区別。因此他们的研究方法是辩证的。新大地构造的研究对科学与实践有重要意义,因  相似文献   

4.
从地质力学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指导思想和找油步骤 (一)地质力学找油的指导思想 找油工作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找油思想:1.强调地层,首先着眼于含油地层和生油地层,把地层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2.强调地质构造,首先着重地质构造的分析,从寻找储油构造着眼,把地质构造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 根据第一种看法,把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乃至奥陶系、寒武系,甚至更古老的地层作为找油的目的层。根据第二种看法,先分析地层沉积地区的分布规律,是受什么构造条件控制和影响,并在上述广大的沉积地区内,寻找储油构造。地质力学找油就是属于第二种看法的。  相似文献   

5.
常承法 《地质论评》1960,20(5):225-225
在我们祖国宽广辽阔的领域内,具有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这种情况一方面构成了各种矿产形成和富集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使得中国地质学家可以根据本国领土上特殊的构造发展来创立新的理论,并以此来丰富世界地质科学的内容。解放前,由于  相似文献   

6.
张篷  蒋校 《吉林地质》2010,29(1):18-20
中国大地构造理论研究的进程,从20世纪初算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可概括为槽台观点阶段、过渡阶段和板块观点阶段。这三个阶段让我们看到了地质学界的"百家争鸣",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地构造理论的日益繁荣和强大。本文将介绍这三个阶段的主要观点或代表性的学说以及应用"槽台学说"和"板块学说"的主要理论对中国大地构造的分区;并结合当前中国大地构造理论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苏联地质博物馆事业是很发达的,在苏联科学院,各地质科学研究所,苏联地质部各机构,以及最大的高等学校(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斯维尔德洛夫矿业学院、哈萨克大学等)都成立了地质博物馆,在馆内保存有相当丰富的大量地质、矿物和岩石的标本,还有各种动植物化石。这些标本反映着苏联国土上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世纪,地质学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引人瞩目的学科,特别是地槽学说,早已构成了学术论战的趋势.法国地质学家奥格(E.Haug,1861—1927)于1900年发表了.《地槽系与大陆区》一文之后,又使地槽学说  相似文献   

9.
在八十年代开始的时候,美国年轻的地质学者之间就流传着“板块构造后期的优虑”这样一句话.自从六十年代初,海底扩张学说得到验证后,开始了地球科学革命.六十年代后半期提出了热点假说与板块理论.随之自七十年代后,在这些新理论的基础上又在地球科学各个领域取得了大量新的发现.形势进展得非常迅速,这些新的重大发现,到七十年代后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随着大陆地块的增生和印度次大陆的碰撞,最后欧亚大陆的变形得到了解释.这样,地球科学上杰出的发现都已为人们所认识,我们地学工作者已没有更多的工作好做了.“板块构造研究已告结束”这一说法是八十年代初,美国年轻的地球科学家们传出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设想的提出 在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史上,关于研究目的的认识,尤其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类。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其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法,它强调恢复和阐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形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所以采用归纳法为主。最流行的理论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探索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12.
1.ВСЕГИНГЕО(苏联水文及工程地质研究所)双层岩心管:这种双层岩心管原为Е.В.西蒙诺夫(Е.В.ОИМОНОВ)设计的,早在1951年就开始试用于水文及工程地质工作,多年来在结构上曾多次改进,但基本结构及作用原理仍无大变更。1954年在西蒙诺夫双层岩心管的基础上设计出了ОГВ-5型的。目前苏联地质保矿部中央设计局(ЦКВ)又设计了ОГВ-6型的。这些型式都属于ВСЕИНГЕО双层岩心管的一种。本文将按苏联最新构造的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现状和问题现代大地构造中的问题与过去一样还没有完满地解决.其原因是缺乏能满足重大科学要求的统一的理论,因而对一直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更难以找到一个重要的基础或基点作为研究的起点,以致密观上使人们无所适从,并对大地构造学作了显然是虚无主义的评价.最近二十年,地质科学引入了大量精确的地球物理学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现代大洋的一系列特征,还引入了新全球构造说或岩石圈板块说.最初,似乎终于找到了解决所有构造学难题的灵丹妙药.全球构造是以行星演变的动力学和物质统一性为基础,对构造作用和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板块构造理论与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性春  严则 《地质论评》1988,34(1):71-79
本文讨论了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学派(地质力学、断块说、多旋回说、地洼说)与板块构造理论的关系和分歧。对地质力学提出的地壳运动机制;断块说主张的全球断裂网格和中国大陆破裂又重新拼合的观点;多旋回说关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演化和超岩石圈断裂的概念;地洼说关于地槽-地台-地洼的单向发展序列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提出商榷。运用板块构造原理解释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和地台的活化。呼吁将板块理论作为大地构造研究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15.
16.
成煤大地构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地构造学和煤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成煤大地构造学。首先对它的定义,范围,方法,手段和特色作了详细阐述,把全球构造聚煤区分为域,带,盆三级。然后以中国为例,对成煤大地构造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聚煤盆地和含煤建造分类,古构造对聚煤作用的制约和成煤大地构造与聚煤盆地的时空演化,海域构造聚煤带,深部构造对中,新生代煤盆地的控制作用,成煤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煤构造环境有关若干问题如灾变论,  相似文献   

17.
大地构造火成岩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方正  肖龙 《地学前缘》1998,5(4):245-250
大地构造火成岩岩石学是岩石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相结合的学科,与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相比,它重视深部地质过程的研究,尤其是大陆动力学的成就。通过深部物质信息(火成岩及包体、中高级变质岩)的研究,反演深部物质组成,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比提供深部证据;基性超基性构造岩浆带的研究是揭示古构造块体边界、超壳深大断裂的窗口;岩石圈组成的岩石学模型和垂向岩石圈分层界面的研究对于重新认识Moho面、低速层和大陆岩石圈结构意义重大。岩石学探针、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和科学深钻、超深钻是现代大地构造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在地球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大地构造是地壳改造和建造、形变和形成的总合。地壳的运动和发展不是活动向稳定,也不是相对活动和相对稳定之间的转化;更不是几个板块漫无边际的漂流。地槽、地台、地洼、断褶、断拗、断块、地壳波浪等实质是地壳拗陷、隆起等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9.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近代地质文献中,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的涵义是指对大型的、区域的、全大陆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的研究,以区别于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对地壳组成物质小型变动和变形的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我们对海洋深部了解很少,所以大地构造研究的范围主要限于大陆地区,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也多以考虑大陆为主.从60年代以来,海底钻探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底构造和深部构造的认识,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我们对大陆整体构造和线性构造的认识.现代大地构造学说从海底构造开始,板块构造学说就企图利用对海底构造的认识,全面联系地表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苏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岩心钻探方面所用的硬质合金钻头的式样和品种愈来愈多了,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镶有小型切削具的MP型和BK型钻头。用这两种钻头可以钻进等级较高的Ⅶ—Ⅸ级岩石,但这两种钻头在我国由于目前硬质合金缺乏,还不能开始生产和使用(目前我国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已开始研究试验MP型钻头)。在苏联还有其他各种不同型式的硬质合金钻头,即根据不同岩石性质,采用合理的镶焊型式,以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