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春荪 《地质论评》1947,12(6):509-536
台湾地质构造之研究台湾地质构造方面之研究颇为落后,就目前所集文献观之,有关资料仅寥寥数文,且多简单短略,缺少对本岛地质构造概况或其地壳运动等,无具体论述之研究。推其原因,一则或  相似文献   

2.
2015年完成的"台湾省区域地质志",较全面地收集了台湾地区的各类地质资料,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成果,较系统地总结了台湾区域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板块构造理论观点,将台湾地质发展演化划分为燕山和喜马拉雅两个构造旋回,划分五个级次的大地构造单元,直观反映了台湾"弧陆碰撞、东西分带"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员21人,技术人员6人 主要专业研究课题: 地震学:台湾区域地震活动分析,时空分布常期性观测分析。地震源机制板块运动、地球构造、台湾区域地质构造与断层、地热活动及相互关系。震波传播、  相似文献   

4.
当前构造地质研究的某些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构造引发了地球科学革命,成为当前最盛行的地学理论。但是随着板块学说登陆,发现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有很大差异。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种新观点、新假说,如近年提出的大陆构造、全球构造、地幔主构造等等。地质构造研究潮流移向多元化。中国拥有构造复杂多样的造山带和多种样式的大陆盆地等构造。实践证明,这些构造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地质工作者要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地质构造,努力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5.
1990年5月17日,应四川省地质学会的邀请,法国蒙贝利埃大学马托耶教授等4位学者在成都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马托耶教授在题为《山链的形成》的报告中指出:山脉的形成与板块活动直接相关,地球上某一地区发生板块碰撞形成山脉,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则因板块受到拉张而形成海洋,因此山脉与海洋是板块活动同时形成的一对产物,只是形态与位置的不同而已。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地质构造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聚合带构造,已被列入今后10年国际地质构造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研究山脉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地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属矿床的分布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贺昌 《矿床地质》1983,2(4):19-25
一、矿床地质简况 1.地质构造轮廓云南在大地构造上为中国板块之一部分,属于扬子板块、青川滇次板块及青藏滇次板块三个次级板块。扬子板块西界、金沙江-石鼓-点苍山-哀牢山、澜沧江及高黎贡山等四条板  相似文献   

7.
台湾位处于板块碰撞交界处,地层年代及地质构造变异性高。近年来大部份隧道工程均位于地层及构造复杂之西部麓山带、中央山脉带及雪山山脉带,因此隧道洞口同临岩盘强度不足及偏压问题:而隧道沿线亦经常曹遇断层、剪裂带及软弱地基问题,为克服此种困难地质,除加强支撑措施之外。  相似文献   

8.
区域化探资料研究基础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化探资料不仅可以用于矿产勘查,而且,在基础地质研究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探讨了应用区域化探资料划分和圈定侵入岩体,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识别各种区域地质构造,甚至板块分界线的问题,初步归纳出反映各种区域地质特征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地域辽阔,全区跨越了西伯利亚、华北、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四大板块。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构造环境极其复杂。历年来关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界限的位置,始终是地质工作者讨论的热点。笔者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之地球物理场(重磁场)特征,认为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应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终极缝合带。  相似文献   

10.
徐宿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陆超  汪吉林  李磊 《江苏地质》2011,35(3):247-250
研究区位于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隶属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华北地区主要赋煤地带,自石炭—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受了多次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华北板块南缘和东缘的2条板缘构造活动带密切相关。通过在研究区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对煤田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钧 《福建地质》1998,17(3):159-164
台湾是一个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岛屿,气候温和,四面环海,高山连绵,急流密布,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地质作用下,形成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色,在介绍台湾地质构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台湾最具有代表性四大“国家公园”自然景色及其与地质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提高旅游质量,发展旅游地学。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质概要台湾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接地带,是我国时代最新的活动构造区。该区主要地层基本上与台湾岛的长轴平行,呈狭长带状展布。地质分区由西向东可分为:1、澎湖群岛(更新世溢流式玄武岩);2、滨海平原(冲积层);3、西部麓山地质区(以新第三...  相似文献   

13.
应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湖南省煤矿瓦斯地质资料,探讨了湖南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进行瓦斯分带划分和瓦斯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北面受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西面受藏滇板块的推挤,南面受印支板块作用,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长时期的碰撞挤压,使得湖南省内煤层受构造破坏严重,构造煤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大,剧烈的岩浆热变质作用增强了煤的变质程度,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对瓦斯赋存有重大影响。将湖南省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个高突瓦斯带、1个高瓦斯带和5个低瓦斯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专题研究和区域填图所取得的一些调查成果,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与双向变形褶皱带、造山带内地质特征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提出了新的认识,为探索区内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界追寻华南洋的研究已有40年历史,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中国区域地质志·江西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及《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专题对中新元古代华南洋的地质特征与相关地质构造及成矿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凭祥?歙县?苏州结合带与金沙江?红河结合带在河内市北面相连,为中新元古代华南洋的消亡潜没地带,构成了扬子板块与新厘定的华夏?东南亚板块分界(简称金沙江?红河?歙县?苏州结合带),现今是一条向南弯曲的纬向构造带;华南洋是扬子古板块与华夏?东南亚古板块间的中新元古代大洋,约闭合于820± Ma,板块碰撞发生了晋宁运动,扬子陆块与华夏?东南亚陆块基本固结,并连为一体;该区印支期以来为欧亚板块重要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晚期815± Ma至早古生代形成华南裂谷系,晚古生代以来先后受特提斯构造域、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形成了中国南部及邻区高原、大陆、海域、岛弧的地质构造格局;在华南洋潜没地带的基础上经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以S、I型两大岩浆成矿系列为特色的钨锡铜金多金属贵稀金属“金沙江?红河?钦州湾?杭州湾”巨型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
对分布于华北板块东缘的辽宁铁岭、瓦房店及山东蒙阴等3个金伯利岩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地层时代、构造行迹、古地磁以及同位素资料,对该区域金伯利岩的侵位时间进行了综合约束,认为该区域金伯利岩的侵位时间应该在250-300 Ma 之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古生代时的相互运移特征,对华北板块东缘金刚石的成矿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构造形迹的研究,对该区域金刚石原生矿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7.
从波斯高原至青藏高原,是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相碰撞的特殊地带。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陆内造山带。分析研究该地带的现代构造活动特点,将有助于研究,认识板内动力学及其地震成因。作者曾研究过我国及邻近地区的现代构造特征,新近又取得了波斯高原地区1968—1979年46次浅源大地震的断层面解结果(表1)。据此,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探讨中南亚地区板块碰撞带的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形变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中国地质现象的丰富多彩及其复杂的特点,尤其是大陆上广阔的盆地—山脉格局、变形、变质现象以及区域性岩浆活动等,不能用大洋板块的线性碰撞模式来解释。建议在“八五”设立基础地质研究项目时,首先应考虑大陆内部地质构造研究,特别是大陆内部的盆地和山脉对立统一运动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北段矿产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西昆仑北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与羌塘板块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根据新疆西昆仑地区构造单元特点,结合该地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将西昆仑北段划分为六个成矿区带,对每一成矿区带的成矿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列举了几个典型矿床,以期对每个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进行进一步阐述.同时,针对六个成矿区带提出了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朝板块与扬子板块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的碰撞形成大别-苏鲁造山带,这一碰撞结合带过黄海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朝鲜半岛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对于这一问题仍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两类:①沿临津江带或沃川带或京畿地块进入朝鲜半岛;②没有延入朝鲜半岛。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区内两板块深部结合带位置可能与表层存在较大差异,这更加深了板块边界划分研究的复杂程度。本文总结了上述两个板块结合带划分研究的各类观点,回顾下扬子上、下地壳归属特征差异的主要研究进展,认为产生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区内中新生代整体地质演化认识不足,尤其是缺乏足够可靠的深部信息,从而提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是今后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方向,指出黄海地区海-陆构造关系为国内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