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1年2月23日在四川省境内发生了6.0级地城, 宏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极震区烈度达Ⅷ度,Ⅷ度区,Ⅶ度区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180,1472和3998km^2,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向。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山地灾害较为严重。据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龙西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主干断裂活动造成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最终在块体内部的次级断裂上释放而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调查与经济损失评估是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以行业规范为基本依据,根据雅江-康定6.0级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震灾评估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划分了若干评估子区,最终快速评估出这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值。其结果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3.
何玉林  张勤  黄伟 《地震学报》2002,24(1):57-66
2001年2月23日四川省发生的6.0级地震,其宏观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极震区烈度可达Ⅷ 度,Ⅷ 度区、Ⅶ 度区和Ⅵ 度区面积分别为180km2,1472 km2和3998 km2,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向.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极震区山地灾害较为严重.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农希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主干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最终在块体内部的次级断裂上释放而产生地震.  相似文献   

4.
2001年2月23日在四川省境内发生了6.0级地震,其宏观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极震区烈度达Ⅷ度,Ⅷ度区、Ⅶ度区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180、1472和3998km2,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向.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山地灾害较为严重.据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龙西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主干断裂活动造成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最终在块体内部的次级断裂上释放而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康定县间发生的Ms5.0级和6.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和震源机制解;分析了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状态和中短期观测异常现象,对雅江6级地震前后的短期预测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对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6.6级地震烈度调查、区域地质地貌及地震地质灾害等进行了描述,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推测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宏观震中。  相似文献   

7.
岫岩—海城5.6级地震地震地质背景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并依据地震震中分布、等震线形态、地震与断裂的关系等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官次地震仍然是海城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其发震构造是NW向海城河断裂。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9.
10.
11.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te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of 6.0 occurred at 08h09min, February 23, 2001 (Beijing Tim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Garze, Sichuan Provinc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epicenter is at 101?6E, 29?4N. The seismic region is just located on combining part among six counties.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earthquake, an investigating team from the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started off to the sei…  相似文献   

12.
刘万全 《四川地震》2001,1(1):45-48
1999年9月14日绵竹清平乡发生了一次5.0级地震,应用中国地震局开发的SSRA软件,对这次5.0级地震序列时、空、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4.
An M=6.0 earthquake occurred on February 23, 2001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macro seismic epicenter situ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narrow valley region between Yajiang and Kangding counties. 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region, the intensity of epicentral area reached VIII and the areas with intensity VIII, VII and VI are 180 km2, 1 472 km2 and 3 998 km2, respectively. The isoseismals are generally in elliptic shape with major axis trending near N-S direction. The earthquake destroyed many buildings and produced some phenomena of ground failure and mountainous disasters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ty VIII. This event may be resulted from long-term activities of the Litang fault and Yunongxi fault, two main faults in the western Sichuan. The movements between the main faults made the crust stress adjusted and concentrated, and finally the earthquake on a secondary fault in the block released a quite large energy.  相似文献   

15.
晋冀蒙交界区5.0级以上地震演化过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晋冀蒙交界地区5.0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孕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5.0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受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控制,研究区孕育1次6.0级以上地震需9a以上。5.0级以上地震的孕育演化过程具有共性:表现为孕震构造伴有中小地震(3.0<M≤5.0)间歇活动,主震前出现2个月~8个月时段的平静,末次中等地震与主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2a中等地震明显由外围向主震震中迁移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淮阴1号桥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的施工工艺,钢梁及斜索的安装,桥面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银磊  张裕明 《中国地震》1997,13(3):207-212
提出了孤立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划分其参数确定的思路和方法,即在综合考虑孤立中强地震所在地震区的总体地震构造特征与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地震等震线,余震分布,区域应力场及震源机制等资料,确定其潜在震源区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强震成组活动迁移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征祥  吕晓健  郝平  陈丹 《地震》2010,30(4):13-21
本文分析了1900—2008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7.5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活动时空图像, 认为: ① 1902—1974年东亚大陆大三角地震区的7.5级以上浅源地震成组活动的主体地区, 沿着大三角地震区的边界顺时针迁移, 到了1997—2001年开始转移到大三角地震区的内部; ② 对于整个大三角地震区而言, 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震级(M)-时间(t)过程表明, 地震活动是活跃和平静交替出现的幕式过程; ③ 大三角地震区近代7.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时空迁移图像的力学机制, 可能是地震区内地震断层应力转移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强震及地震工程震害资料基础数据库"项目成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强震及地震工程震害资料基础数据库”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