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都县西井子公社位于乌兰察布草原南部, 公社北部地貌形态为波状高原。年降雨量225毫米, 年蒸发量2150余毫米, 年平均风速4.2米左右, 每年≥8级风有60天以上, 沙暴日平均26天。年平均温度只有2℃, 全年≥10℃积温1915度, 无霜期只有90-95天。  相似文献   

2.
伊金霍洛旗地处温带干草原地区,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缘北纬38°56′——39°49′、东经108°58′——110°25′。全旗总面积5, 956平方公里, 年均气温6.2℃, 一月平均气温-11.5℃, 七月平均气温21.8℃, 极端气温为36.6℃和-31.4℃, 日照时数3.067小时, 无霜期127——140天, 大于10℃的积温149天; 年平均降水量368.5mm, 年平均蒸发量2, 535mm; 干燥度为1.36——2.07; 年平均风速3.6米/秒。植被以油篙为主的灌丛隐域植被所替代。土壤以淡栗钙土和风沙土为主。地质基础是侏罗纪与白奎纪的水平沙岩、砾岩层,易于风化。上覆地形多为流沙、固定半固定沙地、冲沟、风蚀墩台等。  相似文献   

3.
西江三角洲的咸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江三角洲位于东经113°05′—113°32′,北纬21°58′—22°45′之间。地滨南海,受海洋影响甚大,是我国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21.8℃以上,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4至9月,有较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夏多偏南风,冬多偏  相似文献   

4.
西江三角洲位于东经113°05′—113°32′,北纬21°58′—22°45′之间。地滨南海,受海洋影响甚大,是我国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21.8℃以上,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4至9月,有较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夏多偏南风,冬多偏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漠》1982,2(1):42-44
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地区分布在哲盟境内。全盟总面积8931万亩。地貌大致是南北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从西向东倾斜。境内有耕地1200万亩,林地1050万亩,可利用草牧场4111万亩。按照《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哲盟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年平均气温5-6℃,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温度零下18℃,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23℃。年平均降雨量350-450毫米之间,降水分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内,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8%。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安溪县地处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21℃,≥10℃积温4700℃~6900℃,气温年日较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地形多中、低山,以黄、红壤及砖红壤性红壤为主,有机质丰富;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流,云雾缭绕,茶叶栽培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的故乡,素有“龙凤之区”、“闽南茶都”之称。安溪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逾千年,“天时、地利、人和、种良”…  相似文献   

7.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东段北麓,大约89°56'-92°19'E,43°14'-45°17'N之间。面积20,785km~2,人口77299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山地占总面积9.6%,中部丘陵呈南北走向,占总面积31.4%,北部平原占52.4%,沙漠、戈壁占6.6%。木垒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降水少,年平均294.9毫米,且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38%。温差大,七万均温20.5℃,极端最高温41℃;一月均温-10℃,极端最低温-43℃。一般平均日较差都在11.4℃以上。降水的特点是:东南山地向西北沙漠、戈壁  相似文献   

8.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Male)位于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中部的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1.2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8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900毫米。它是印度洋上重要的军事及交通要地,是红海、波斯湾至太平洋的重要停泊港,1967年马尔代夫宣布马累为自由港。人口约10.8万(2009年)。日平均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6℃。  相似文献   

9.
一、火烧屿的自然地理环境火烧屿是座落于厦门岛西海域中部的一座小岛,它东距东渡港800米,西距海沧500米,地处118°03′24″─118°03′52″E,24°29′23″─24°29′54″N之间,面积0.24平方千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长夏无冬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0.9度,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12.6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8.4度,气温年较差小,为15.8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88.4毫米,且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热。湿同季,水热配合十分有利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火烧屿以丘陵、台地为主,地势东南高…  相似文献   

10.
金龙山地区位于四川攀枝花市二滩,属横断山脉中段,海拔1000—2700米。重点研究区在海拔1730米以下,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本区南缘为雅砻江(由北西向南东流过境)。区内属一顺向坡(坡向210°,坡度约30°),地层呈单斜(倾向南,倾角35°),坡体的蠕滑方向或滑动方向主要为210°—220°。 本区属东南季风气候区。区内年均温9.5—20.5℃,≥10℃积温2500—7500℃,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于6—9月(其间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明显,基带(海拔1200米以下)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 金龙山地区为汉彝聚居区,南距攀枝花市约20公里,有大件公路相通,交通甚便。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位居北纬36°03′~42°40′,东径113°27′~119°50,面积187.69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500多万亩,人口5.500万。多年平均降水量551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52亿立米,人均水量不足300立方米,是我国人均亩均水量最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省区之一。 截至1986年上半年,全省设置16个市135个县。大中城市大多集中在山前平原及较大的山间河谷盆地内,供水条件一般较好;少数分布在中东部平原上,供水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初步估计了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假设±1℃的温度变化和±100毫米的降水变化为单位气候变化。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在±1℃的温度变化时具有600亿斤的可能变化,在±100毫米的降水量变化时具有1600亿斤的可能变化。此外,还根据对历史时期、地质时代气候变化的最大幅度的分析,推论对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最后得出“气候生态序列”。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下垫面荒漠化和绿化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贤超  尹思明 《地理学报》1993,48(6):552-562
从大气热力学能量方程,水汽守恒方程以及降水与大气水汽含量和相对湿度的经验关系出发,本文假定大尺度环流不受地表下垫面变化的影响,不考虑大气辐射吸收与水汽和温度的反馈作用,对大气和地表能量过程作参数化处理,建立了一个反映区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与地表反射率和波恩比变化之间的关系。计算分析表明,对于线性尺度为550km的华北平原来说,如果地表下垫面从目前状态变成沙漠的话,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14°C,年降水量将减少536.1mm。如果华北平原全部绿化、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可增加21.2mm。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平均草面温度(简称草温)、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云量、降水量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西藏草面温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科学研究当地草地生态系统和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结果表明:西藏年平均草温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草温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季平均草温降低0.44~0.70 ℃,年平均草温降低0.58 ℃;与纬度有着显著的曲线关系,29.3°N以南(北)地区,随着纬度增加,草温随之升高(降低)。各站草温呈一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日最低值出现在07:00—08:00(北京时间),日最高值均出现在14:00;草温月平均最低值都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6月或7月;76%的站点草温的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西藏草温年较差为21.4 ℃,较气温年较差偏大3.1 ℃;草温日较差达35.7 ℃,远高于气温日较差,偏大21.6 ℃。草温与气温之差以夏季最大,其次是春季、冬季两者比较接近;草温与地表温度之差以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在空间分布上,月平均草温与气温、地表温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平均风速、积雪日呈显著的负相关;积雪深度对草温的影响,除冬季外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部分月份平均草温与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的关系不显著。86.8%的站点5—9月平均逐小时草温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达曲为例,利用朱倭站1961~1996年的水文资料及东谷站的降水量资料,分析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变率为0.24℃/10 a,36年共上升了0.864℃,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变率为+2.78 mm/10 a;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冬及非汛期降水逐年增加,其中年平均降水气候倾向率达+5.2 mm/10 a;调水区达曲的年平均径流及春、秋、汛期、非汛期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以春季和非汛期尤为明显。虽然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但这不是影响径流的直接因素,其增量还不足以抵消降水对径流的增加,降水是影响调水区径流量多少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6.
伊犁地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总面积约5.57万平方公里。地形上为“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郭。区内年平均温度1.2℃—9.5℃,年降水量200—5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水量充沛,土地肥沃,草场丰美,森林茂盛,素以“粮仓、肉库、油盆”而著称,是新  相似文献   

17.
铜仁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及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铜仁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全区各县市1~12月的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铜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3.5~17.6℃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110~1400mm,降水多集中在4~6月;日平均日照时数为2.9h~3.6h;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3%之间,年平均风速在0.8~2.3m/s之间。铜仁地区全年中除7月、8月略显闷热外,其余月份均适宜开展户外旅游活动,尤其5月、6月、9月、10月是一年中旅游的最佳时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高原近40a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鄂尔多斯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利用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记录,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描述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来本区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以0.43℃·(10a)-1幅度升高。全年各月气温都在上升,但冬季升温最剧烈,达0.82℃·(10a)-1,其中12月可达1℃·(10a)-1,为全年之首。夏季最弱,仅0.31℃·(10a)-1。本区增温幅度比较剧烈,大于内蒙古全区平均水平。冬、夏增温差异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气温是下降的,从70年代开始上升,90年代上升最剧烈。冬季温度变化与年均温一致,但夏季不同,90年代以前夏季温度是降低的,到90年代夏季温度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温度升高的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降水的趋势变化不很明显,年降水量略有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比其他季节明显。降水变化也有区域差异,南部比北部降水量减少明显,毛乌素沙漠及以南降水倾向率为-18.3 mm·(10a)-1,而北部接近于零。气候变暖会使蒸发量增大,从而导致干旱,气温持续增高再加上降水量减少则形成干旱化,对生态环境和地方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部,界于东经113°27′~ 119°45′和北纬36°05′~42°37′之间。全省总面积为1876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70194平方公里,占37.40%,坝上高原24343平方公里,占12.97%;丘陵9068平方公里,占4.83%;平原57223平方公里,占30.49%;盆地和湖泊洼地各占12.10%和2.21%。 河北省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地处中纬度,背山面海,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剧烈。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600毫米之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雨量的80%左右集中在夏季七、八、九三个月,冬、春季降水量很少  相似文献   

20.
所谓农业指标温度就是能指示农业作业的温度,日平均温度0°、5°、10°、15℃和10℃以上温度的积算温度等就是这种农业指标温度。春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日期就代表冬季已过、积雪融解与土壤解冻的开始日子。秋季日平均温度0℃出现的日子就代表土壤开始冻结和田间耕作中止的日子。0℃以上温度的持续时期称之为温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