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8,(2):10-14
一、概况 1976年10月至1977年4月的7个月中,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共33次。其中强冷空气4次,中等强度冷空气14次(其中中等偏强4次),弱冷空气15次,各月分布情况见表1。中等强度以上冷空气活动中超极地路径出现最多,共有7次,而且主要发生在初冬和隆冬。春天大部为西北路径的冷空气活动。此外,强冷空气的爆发多为2种或3种路径冷空气的结合(见表2)。  相似文献   

2.
《气象》1977,3(2):11-13
1976年3月上旬,我国南方冷空气活动较弱,气温逐渐回升,到3月16、17日两天,日平均气温已达12℃以上,接近多年平均情况,如果后期没有较强冷空气影响,对我国南方早稻播种是比较适宜的。但由于17—19日的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气温降至2—3℃。以后气温虽缓慢回升,但由于北方又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影响及连续阴雨天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 h、48 h、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总结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共计发生冷空气过程746次,其中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149次,强冷空气过程136次,寒潮过程461次。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整体呈减少趋势,21世纪后寒潮过程在冷空气过程中所占比率逐渐增加,但新疆区域寒潮过程年平均强度波动不显著。新疆区域发生强寒潮过程的关键因子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强盛时,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新疆区域易爆发寒潮。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九年二月下旬~三月,有两次强冷空气到达桂北,它们分别是二月廿一日和三月三日,冷锋到达24°N。两次都是强冷空气,锋后△P_(24)达8~9 hPa,衡山△T_(24)≥10℃’T=-3~-5℃,40°N与南宁气压 差达29~30hPa,锋面附近温差12℃/纬度(见表1 )。如此强的冷空气南下后却没有形成桂南地区性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是很特殊的,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要:根据《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QX/393-2017)分析1961—2016年北疆单站和区域不同等级冷空气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环流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北疆单站冷空气频次中等强度冷空气最多,寒潮次多,强冷空气最少;各级冷空气在北疆北部高发,空间差异明显,一半以上站点寒潮减少趋势显著;区域冷空气寒潮最多,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频次相当,其中寒潮减少速率为0.58次/10a,强冷空气变化不明显,中等强度冷空气增加速率为0.1次/10a;单站和区域寒潮在冬季高发,强冷空气和中等强度冷空气春秋季多发;冷空气初日无明显变化,终日呈推后趋势;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均存在三个长短不一的变化周期,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存在明显突变,寒潮未出现突变;88个大气环流指数中有27个与北疆不同时期冷空气发生频次显著相关,其中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偏高北疆地区气温偏低,亚洲区、北半球极涡指数偏大,新疆冬季气温偏低,冷空气发生概率增大,南极涛动指数强年北疆地区冷空气出现频次可能会减少。  相似文献   

6.
2018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旭  张涛 《气象》2018,44(7):977-984
2018年4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偏强且呈偶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南支槽强度较常年偏强。4月全国平均气温12.4℃,较常年同期偏高1.4℃;全国平均降水量43.6 mm,比常年同期(44.7 mm)偏少2.5%。月内我国有3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日为一次全国性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和雨雪天气;北方地区出现5次沙尘过程;南方地区出现3次暴雨过程,其中22—24日的暴雨过程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标准 根据萧山市气象站1955~1996年共42年的9月至次年4月的逐日压、温和风等三要素确定冷空气影响初日,用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作为冷空气强度的划分标准。 中等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5.1~7.0℃;较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7.1~9.9℃;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10.0℃;寒潮:日平均气温24小时降温≥10.0℃或48小时降温≥12.0℃,且日T_L≤5.0℃。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2年3月17—23日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常规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等压面位涡对都安2012年3月22—23日的冷空气过程进行动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中短期天气形势是低槽东移型,冷空气过程的高位涡强冷空气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上,随着高位涡强冷空气东南方向移动,对流层中高层低压系统发展,使槽后强冷空气迅速向南爆发。  相似文献   

9.
江吉喜  韩建钢 《气象》1980,6(3):8-9
11月是由深秋向初冬过渡之际,冷空气频频入侵我国。《寒潮年鉴》资料表明:一在1955—1975年的21年中,11月侵袭我国的寒潮总次数达21次,为冬半年(9—5月)各月之冠,比隆冬1月(17次)多近20%;其中“全国性寒潮”次数也居各月之首(12次),是1月份(6次)的两倍。这与人们认为寒潮主要出现在隆冬季节是截然不同的。就农事而言,抓好入冬后第一次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 1979年11月中旬,连续两次强冷空气侵袭了我国大部地区,导致大风频繁、降温剧烈、低温持续、降水较弱,为历史同期所少见。因此,尽管中央气象台较早地发布了“大风降温消息”,但一些地区在生产上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本文着重从对流层内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春季寒潮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6年3月9日~12日和4月10日~12日的大范围寒潮天气及相伴的北方沙尘暴过程的环流背景、成因以及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有强冷空气向南侵袭造成的,但由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冷空气的发展、移动路径不同,两次过程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分析的2°×2°的12 h的物理量场资料,对2006年4月10—13日的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的冷空气活动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冷空气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横槽的维持加强使两股冷空气合并堆积并加强;高空锋生及锋区后部强烈的上升运动,使空气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的强度不断加强;横槽前后高空冷暖平流和涡度平流的合适配置使得横槽转竖,转竖的大槽引导强冷空气南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NCEP/NCAR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河南省2008年12月3-6日和19-22日的两次强冷空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前期中层均为强盛的西北气流,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对河南的影响均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为主,最大降温幅度接近,3-6日过程冷空气持续时间更长,强降温范围更广;后一过程持续时间较短,降温主要在豫东北部,大风更为明显.2)前一冷空气过程为"不稳定小槽东移发展型",后一过程为"横槽转竖型".冷空气源地均为新地岛以东洋面;均在贝加尔湖一带形成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加强,形成异常强的冷高压和冷中心,是造成两次强降温的主要原因.3)第一次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后一过程为典型的中路路径.4)过程中大风与强的正变压、强冷空气下沉运动引起的动量下传及其到地面时的强度和落区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4~6日、2月16~18日和3月12~14日广西分别出现了寒潮、强降温天气。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对3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天气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源地及影响路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高纬环流形势相似、冷空气堆积区及南下形式相同是三次过程的共性,高压脊的位置、冷空气的强度及其影响路径、南支槽造成的降水等差异是造成广西不同程度寒潮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韦春霞 《广西气象》2007,28(A01):14-15,22
2006年1月4~6日、2月16~18日和3月12~14日广西分别出现了寒潮、强降温天气。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对3次强冷空气影响过程的天气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源地及影响路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高纬环流形势相似、冷空气堆积区及南下形式相同是三次过程的共性,高压脊的位置、冷空气的强度及其影响路径、南支槽造成的降水等差异是造成广西不同程度寒潮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勒泰地区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Micaps常规实况图、EC客观分析场及T213 00时的物理量场,从寒潮冷空气的酝酿、堆积、爆发3个阶段分析了2009年2月11~13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重点分析强降温及降水原因。分析表明:此次强寒潮冷空气来自新地岛和泰米尔半岛的超极地强冷空气,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东北风带和北风带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由于乌拉尔山脊西北部冷空气的侵袭,使该脊向东南跨,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这次强寒潮天气。形成强降水的原因是北方冷空气与南支槽东移北上的暖湿气流在该地区汇合,并配合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选取北疆50个测站1971-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北疆地区不同等级冷空气活动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45年北疆地区冷空气活动持续日数在1~15d,平均持续日数为1.79 d。其中弱冷空气过程持续日数以1~2 d为主;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和寒潮过程以1~3 d为主;而强冷空气过程以2~4 d为主。近45年北疆单站冷空气发生频次为95.3次/a,且具有盆地多、山地少的特点;其中中等强度冷空气为11.8次/a,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发生频次为70.9次/a、1.8次/a,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强冷空气和寒潮发生频次为4.2次/a 、7.3次/a,呈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趋势。近45年北疆地区冷空气活动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年代际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特点, 7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减少速率为0.33/10a;弱冷空气和较强冷空气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17/10a和0.03/10a;中等强度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活动频次呈下降趋势,其中寒潮的下降速率达-0.37/10a;不同等级冷空气活动频次均存在一个15-20a的显著周期,突变点出现在1980、2003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2 0 0 0年 4月 12日 ,青海省北部及甘肃河西走廊出现了一次大风、强沙尘暴天气。文中从天气事实、地面形势、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高空环流形势等方面 ,与 1993年 5月 5日黑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①这两次黑风天气均是由强冷空气沿西北路径爆发而引发的 ,但由于两次黑风天气的冷空气强度、锋区南压程度、高低空急流配置等不同 ,因此造成两次黑风天气影响范围、强度也有所不同。②中小尺度低压系统对扬沙、浮尘及沙尘暴天气激化为黑风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大雾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出现大雾的日数(全省每日15站以上大雾)共有5d,与常年相比属偏少(表1)。2降水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少,未出现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仅在12月19~20日赣北局部出现大~暴雨,上饶、抚州出现7站暴雨。3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2次寒潮、1次强冷空气,1次较强冷空气过程(表2)。表1大雾过程一览表序号日期站数主要落区111月13日18站赣北211月30日52站全省312月1日27站全省412月13日18站中部512月17日15站中部表2寒潮、强冷空气过程一览表日期过程降温幅度过程最低气温与历史同期比较10月11~…  相似文献   

19.
三水市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 0 2年 1 2月 7日 ,广东受到一次强冷空气影响 ,这次过程造成三水市 2 4小时内气温急剧下降 ,7日 0 8时三水站气温 2 2 9℃ ,2 0时气温下降到1 6 2度 ,8日 0 8时气温为 1 0 6℃ ,2 4小时降温幅度达 1 2 3℃。以下是这次冷空气过程的特点和环流演变的分析。1 强冷空气过程特点1 1 影响时间长这次冷空气 7日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全省 ,1 5日气温才明显回升 ,影响时间达 7日 ,过程中后期有冷空气补充 ,7日夜间冷空气影响本站 ,8日气温明显下降 (图 1 ) ,9日达到过程最低气温 8 1℃ ,8日气压急剧上升 (图 2 )本站 2 0时气压 1 0 2 6 9hPa…  相似文献   

20.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