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巴中市大量发育的红层地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中市红层地质环境特点,归纳了红层区域滑坡类型为浅表层土质滑坡、深厚层土质滑坡和缓倾顺层岩质滑坡三类,研究了三类红层地区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从满足基层防灾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对红层地区滑坡灾害防范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总结和提炼,提出的滑坡灾害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物探方法对滑坡进行勘查,已成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手段,文章首先从认识两类典型滑坡(Ⅰ类—土质滑坡、Ⅱ—类岩质滑坡)的滑坡结构开始,从物性差异角度分析了滑体、滑面和滑床的电性特征,说明了物探方法在滑坡勘查中的有效性;通过在某已知滑坡地质体上采用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不同极距进行测试,得出滑坡勘查中电性响应特征的一般规律,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勘查中的技术要点和“滑面”解释原则;最后对贵州地区典型的2处滑坡(土质、岩质滑坡)勘查成果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物质(土质、岩质)的岩石滑坡地质体电性响应特征具有相同规律,均有明显的三层电性结构层(高-低-高阻)分别对应滑体、滑面、滑床,但土质滑坡地质体的软弱夹层反映在电性剖面特征上的“体积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首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以山地灾害频发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坡度、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3个评价指标构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将投影寻踪技术运用到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中, 对评价样本的各指标因素进行线性投影, 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值作为评价依据, 建立了滑坡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价模型, 绘制了滑坡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的面积比例为14.28∶9.41∶69.12∶7.00∶0.19;根据所建立的5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60个土质滑坡点资料进行了验证, 在占研究区总面积23.69%的高、极高危险区的小范围内, 实际发生土质滑坡数量45个, 占总土质滑坡数量的75.00%;中等危险性级别以上区域拥有的土质滑坡数量占全部土质滑坡的96.67%;不同危险性级别的滑坡体积方量统计结果表明, 滑坡体积方量密度随危险性级别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对比评价结果及实测结果可知, 投影寻踪分级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滑坡形成机理及诱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市滑坡地质灾害屡有发生,通过对已发生的土质、岩质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从中找出影响滑坡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了滑坡的诱发条件。  相似文献   

5.
阿希金矿矿部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荷载有滑坡体自重、暴雨状态和地震力。该滑坡类型为堆积层土质滑坡,分属人工填土滑坡。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提出滑坡灾害的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18,35(2):158-162
大量事例表明,地下水是造成滑坡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富含地下水浅层土质滑坡的滑体尤其滑带土的力学指标低下,滑体承受的地下水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较大,截排水工程成为该类滑坡治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地下排水洞、水平排水孔和集水井抽水等滑坡体排水工程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而"虹吸排水"法对滑坡治理排水,技术简单易行,经济绿色环保,针对富含地下水的浅层土质滑坡滑体,应优选采用地下水"虹吸排水"的治理技术,可望达到尽可能少投资,快速实现滑坡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岩土体含水量对滑坡,尤其是土质滑坡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三峡库区秭归段内土质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1雷达数据反演地表岩土体含水量来替代传统的湿度指数因子,在保持其他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成功率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岩土体含水量因子时预测精度达到80.2%,高于采用地形湿度指数的77.2%。利用雷达数据反演得到的岩土体含水量代替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较高、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该滑坡为土质小型滑坡,为治理滑坡提供依据,在讨论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多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从事土工试验及滑坡研究的经验和体会,通过滑坡滑带上抗剪强度指标体系的多种方法的试验对比和综合分析,本文对土质滑坡滑面(带)抗剪强度指标的室内测试,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即滑带土的多次剪试验,该方法在理论上较为严谨,实践上更切合工程实际,是解决土质滑坡滑面(带)残余抗剪强度指标问题值得推广的一种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远宁  潘勇  冯晓亮  陈龙  程奎 《探矿工程》2018,45(8):127-131
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位和降雨量,也是库区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库区每年重复着水位升降不利于滑坡的稳定,而降雨特别是大强度的降雨也诱发产生滑坡。当水位波动遇到降雨,出现工况叠加,滑坡将加剧。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解分析。2016年6月三峡库区全面展开了自动化监测,使得数据统计方便可靠。本文采用滑坡变形速率、降雨量、库水位变化、最大水位变化速率、淹没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涉水滑坡进行了计算分析。水位下降阶段,文中土质滑坡变形受库水位影响最大。水位上升阶段,该土质滑坡上部变形受降雨影响最大,下部受水位影响最大。文中岩质滑坡总是受库水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平缓红砂岩滑坡特征及警示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袁从华  王荣彪  周健  施伟忠 《岩土力学》2006,27(11):2050-2055
通过调查研究朝阳坡平缓泥质粉砂岩滑坡,对其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软弱夹层与斜坡和冲沟的关系、软弱夹层的强度指标、裂缝的发展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对红砂岩滑坡规律的认识,及时在滑坡发展阶段撤离该地区居民,避免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平缓红砂岩滑坡的内在因素是软弱夹层及其临空,外在因素是强降雨使其抗剪强度降低。通过实例加深了对滑坡机制的认识,为从事类似滑坡调查和相关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莲河村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莲河村山体特殊的地质背景及居民人工开挖坡角,在莲河村"村村通"公路东北形成两个规模不等的小型滑坡,直接威胁坡底多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地质灾害勘查,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滑坡的概化模型,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了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天然状态下,两个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久雨的条件下,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为此,提出了对Ⅰ号滑坡采用坡脚抗滑桩阻滑,后缘削坡减载和前缘回填反压、Ⅱ号滑坡采用坡脚修建挡土墙,滑坡外围修建截、排水沟,滑坡前缘回填压脚的科学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滑坡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全长4000余公里,沿线共发育155处滑坡,其中有17处滑坡不稳定。这些不稳定滑坡主要分布在宁陕段和山西段,以小型浅层黄土滑坡和堆积土滑坡为主。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有关,同时还受河流冲刷、人为因素的影响。它们对管道自身安全产生威胁,同时也会破坏管道附属设施。这些不稳定滑坡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抗滑挡墙、修整坡面和防水。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祁连山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且强度大,再加上高寒低温的恶劣气候条件,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长期破坏森林、草地,也威胁道路、矿山等安全,对祁连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近年来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本文根据遥感解译和调查的280余处滑坡,对祁连山甘肃境内滑坡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祁连山滑坡类型主要为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岩质滑坡规模较大,发育多处巨型滑坡;堆积层滑坡规模较小,其稳定性较差,长期缓慢蠕动。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一些形态特殊的碎屑流型滑坡、冻融泥流型滑坡和堰塞湖等典型地貌景观。祁连山滑坡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地质构造控制,总体呈NW—SE向展布,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滑坡发育主要与石炭系、白垩系、新近系等软岩和第四系堆积层有关。地震、地下水和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是祁连山滑坡发育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三江”(即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解决该地区水电大开发地质灾害调查中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利用遥感。论文分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的特点及他们对滑坡解译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一地区的滑坡在多种遥感影像上的图斑特征配合实地考察,分析并列举了干扰滑坡识别的图斑,总结出该地区的古滑坡、活动滑坡和典型滑坡的识别特征。同时对该地区滑坡不发育,所占地质灾害比例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地气候、地形、构造特征、岩土类型对滑坡发育存在的影响。为该类型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提高降雨型滑坡危险性预警精度和空间辨识度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宁都县1980—2001年156个降雨型滑坡为例,首先基于传统的EE-D(early effective rainfall-rainfall duration)阈值法计算不同降雨诱发滑坡的时间概率级别;然后以各级别临界降雨阈值曲线对应的时间概率为因变量,并以对应的前期有效降雨量(early effective rainfall,EE)和降雨历时(D)为自变量,采用逻辑回归拟合出上述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降雨诱发滑坡的连续概率值;之后对比C5.0决策树和多层感知器的滑坡易发性预测性能;最后利用降雨诱发滑坡的连续概率值与易发性图相耦合以实现连续概率滑坡危险性预警.结果显示:(1)宁都降雨型滑坡连续概率值的逻辑回归方程为1/P=1+e4.062+0.747 4×D-0.079 44×EE,其拟合优度为0.983;(2)2002—2003年的20处用于连续概率阈值测试的降雨型滑坡大都落在连续概率值大于0.7的区域,只有4处落在小于0.7的区域;(3)C5.0决策树预测滑坡易发性的精度显著高于多层感知...  相似文献   

17.
兰州黄河阶地演变过程对滑坡活动的控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特殊地质环境-河流阶地孕育滑坡的相关性, 更深入地认识这类河流岸坡的变形破坏过程, 在广泛分析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从第四系地貌学与工程地质学相结合的角度, 研究了兰州市黄河河谷演化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和黄河阶地演化对滑坡的控制效应及其诱发模式.研究表明: (1)黄河河谷的演化对兰州地区滑坡发育的控制作用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 在河谷演化不同阶段滑坡有着不同的发育模式和形成机理; (2)阶地型滑坡主要诱发因素为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黄河强烈下切以及阶地形成期相对湿润的古气候.第三系泥岩地层间形成的软弱夹层可诱发大型黄土泥岩滑坡, 而黄土层内多发中小型崩滑.河谷演化期间, 滑坡的发生可能导致部分阶地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调查万州区地质环境及滑坡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选取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区域交通建设及河流侵蚀冲刷7个影响滑坡发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AHP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并建立滑坡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得出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采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将重庆市万州区的滑坡灾害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划分结果符合该区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浙江滑坡类型、成因和环境控制因素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气候背景,浙江成为中国降雨型滑坡最频发的地区之一。要有效防范此类地质灾害必须了解引起滑坡的降雨条件和控制因素。本文依据浙江地区在1990~2007年期间发生的3744处滑坡和同一时期1257个雨量监测站记录的日降雨量数据,总结了滑坡的成因类型,对影响滑坡发生的降雨条件和地质、地形等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Landslides a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parts of Malawi. A number of historical landslides have been documented, and are summarised he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in the Rumphi district of northern Malawi, concentrating on the catchment of the Vunguvungu and Banga rivers. This is an area of deeply weathered biotitic gneiss and muscovite schist, with deep, sandy soils, comparatively steep slopes and a rainfall in excess of 1,500 mm per annum. These factors, in association with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landslide vulnerability of the area.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s, as a case study, on the Banga landslide of 1997 for which data are available, and which occurred after unseasonal rain.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induced factors is proposed in explaining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proposing an elementary vulnerability appraisal procedure for the catchment and by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risk of landslid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