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体下采煤防水煤柱尺寸主要是依据导水裂隙带高度(以下简称裂高)确定的,而裂高数据通常是采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法来获得。开采煤层的覆岩中,往往分布有透水性好的含水层、被疏干的含水层、封闭性局部采动裂隙等[上述三种情况统称为非冒落裂隙含(透)水层(带)]。钻孔到达裂高界面之前在上述层或带亦可能产生耗漏水和水位下降,以致对裂高界面位置的确定造成困难,甚至错误。因此,探求和掌握冒落裂隙的导水特征反其与非冒落裂隙的区别方法,是裂高钻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裂陆缘作为威尔逊旋回中关键的一环,是研究地球板块构造及其演化过程的重要构造单元.本文阐述了3种类型张裂陆缘(富岩浆型、贫岩浆型和中间型)的地壳结构特征,总结了它们的演化过程与机制,分析表明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程度、先存结构等是形成不同类型张裂陆缘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南海北部陆缘复杂的构造属性与演化机制问题,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南海北部陆缘是否同时具有贫岩浆型与富岩浆型的部分特征;南海北部陆缘丰富的岩浆活动与蛇纹石化地幔剥露能否共存.在南海北部陆缘同时开展三维深地震探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几种手段联合研究,相互约束,共同验证,是建立科学可信的张裂-破裂机制地质模型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弹塑性储层,基于线弹性理论假设的传统起裂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基于岩石非线性本构方程,运用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弹塑性地层井周应力场模型;结合"井壁"应力场模型和弹塑性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岩石产生塑性屈服,"井眼"应力集中效应会减弱,"周向张应力会减小",甚至无法产生。屈服后的起裂压力比线弹性理论预测值大,起裂模式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方式,剪切起裂存在破坏角。屈服后,幂硬化指数小于等于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剪切起裂;幂硬化指数大于0.5的岩石,屈服应力、幂硬化指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  相似文献   

4.
程桦  刘向阳  曹如康  王雪松 《岩土力学》2022,43(10):2655-2664
为深入探究两淮矿区典型砂质泥岩劈裂注浆起裂机制,研制了常规三轴劈裂注浆试验装置,开展了类砂质泥岩浆压致裂起裂压力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岩石强度与应力状态对注浆起裂压力、裂缝扩展形态影响规律,揭示了砂质泥岩劈裂注浆起裂机制。研究表明:起裂压力与岩石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且岩石抗压强度越高,劈裂路径越复杂;起裂压力对围压的敏感程度远高于轴压,且应力差 Δσ =σV σH越大,裂缝形态越规整;孔压三轴条件下,封闭裸孔段浆压致裂法确定的岩石抗拉强度值约为单轴抗拉强度的 2.5倍。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岩层劈裂注浆参数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琪  王媛  冯迪 《岩土力学》2022,43(12):3270-3280
水压致裂起裂压力的预测对于油气开采、地应力测量、水工结构物抗裂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颗粒离散元结合域-管道渗流模型的流固耦合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扩展前端法生成的含规则形状钻孔的颗粒体模型,对水压致裂的细观起裂过程和起裂压力大小进行了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在消除了颗粒体中钻孔形状不规则性的基础上,钻孔壁的接触力链分布与理论解较为一致,拟合的离散元起裂压力公式也与理论解较为接近。进一步地,从颗粒材料受挤压时产生局部张拉力的角度解释了起裂压力拟合公式与理论解之间的差别。最后,设计了含预制钻孔的抗渗砂浆试块制备方法,对不同主应力组合下的起裂压力大小进行了真三轴室内试验,验证了离散元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1引言 1.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关于应力估算方法所给出的四个新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岩石应力估算策略; 第二部分:套芯应力解除法;  相似文献   

7.
古菊云 《矿床地质》1986,5(2):24-35
一、引裂构造概念不论成矿物质来源如何,地质构造总是形成矿床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内生和复生矿床来说,特别重要的条件是断裂构造。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按其规模和控矿特点,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①区域深大断裂,一般与岩浆-成矿域(带)相联系;②地区性大断裂,制约岩石-成矿区(带);③矿区性断裂,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的空间展布。本文提出的引裂断裂构造,属矿区构造。所谓引裂构造,是说断裂的控矿机制在于引生次一级或次多级的容矿裂隙,断裂与裂隙构成矿区的成矿断裂构造系统,视断裂-裂隙的级数多少而可分别称为二级或多级成矿断裂  相似文献   

8.
9.
10.
贝加尔裂陷新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加尔裂谷系的断裂发育阶段和沉积作用过程基本一致,除沉积作用前的前裂谷断裂已经活化外,整个裂谷系的发育及演化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始新世中晚期-上新世早期(E22-3-N21)的开始阶段和上新世中晚期-第四纪(N22-3-Q)的主要阶段。前者属塑性形变,地形反差小,断裂活动弱;后者属脆性形变,地形反差大,断裂活动强。
贝加尔裂谷拗陷是贝加尔裂谷系中发育最早、规模最大的水下拗陷,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升降幅度自西南向东北增大。区内及其四周断块山体及盆地多显示了自西向东翘起的特点。夷平面及冲、洪积扇发生大量拱曲和拗曲。各方向断裂力学属性组合特征,反映了NE-SW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风景如画的新英格兰村庄诺斯波特进行裂管修复管线的施工情况,其中扰民问题尤为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液压致裂作用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液压致裂的力学机制和对流压致裂的数学模拟结果,总结了液压致裂裂隙-脉-角砾岩系的订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西部早古生代裂陷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西部军营-和盛地区,分布着一套含变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浅变质岩系。该岩系具有深水复量式沉积特征,时代属晚奥陶世而不是石炭尼,变质火山岩主要为科马提岩系,部分为拉斑玄武岩,因此,该套岩系不能作为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或海南岛晚古生代大陆裂谷的依据。综观其时代归属、沉积特征和火山岩特征,表明海南岛西部着早古生代裂陷槽。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地台区张裂盆地沉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地台区某些张裂盆地的沉积与演化特征。张裂盆地可分为陆内断陷和裂谷、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和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在发展过程中依次形成玄武岩-红层-蒸发盐组合或玄武岩-红层-煤系组合→深湖相组合→红层组合。中小型断陷的岩石组合类似但多不完整。豫陕裂陷槽的岩石组合为下部硅碎屑岩组合,以钾玄岩系为主体的火山岩组合,上部硅碎屑岩-碳酸盐组合,以及较深水相泥硅质岩组合。地处被动大陆边缘的扬子地台南部早寒武世海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陆架,其东南边缘的石煤可能是远洋、半远洋沉积。本文还扼要讨论了张裂盆地在控制某些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动态致裂过程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菊清 《岩土力学》1993,14(2):13-17
本文从能量观点出发,对裂纹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各种致裂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七五井田内房裂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七五井田范围内村庄房裂现象与井下采煤的关系,应用开采沉陷计算法确定开采影响范围。在与邻近矿区进行地质条件、开采方法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计算参数;并将所求得的开采影响边界与其它方法所确定的开采影响边界相互校核,得到了最终开采影响边界。结果证明,房裂与井下开采无关。其主要原因是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及房屋建筑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19.
水平预裂线装药量计算公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康  张开广 《岩土力学》2001,22(2):224-225
分析了水平预裂爆破的作用机理,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推导了水平预裂的药量计算公式,结合三峡工程实际统计数据,回归分析导出了公式的表达式,讨论了公式的应用条件和进一步完善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冲击荷载作用下层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跃堂  林家炜  石磊 《岩土力学》2011,32(Z2):122-126
材料破坏准则的采用是制约动态层裂机制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一维弹脆性平面波理论,运用累积损伤破坏准则对因爆炸或冲击引起的层裂问题进行分析。解析了三角形脉冲荷载在考虑升压时间时第1次层裂厚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考虑升压时间时得出的层裂片厚度比不考虑升压时间时要小,运用累积损伤破坏准则计算出的层裂片厚度比最大拉应力瞬时断裂准则的计算值大。分析结果对研究地冲击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的震塌破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