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获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发现在80年代末沉积物堆积通量最高,达到0.6 g/(cm2.a)。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气输送的放射性核素7Be、210Po和210Pb,可以作为研究北冰洋大气沉降通量、海洋现代沉积以及海冰中物质传输的重要示踪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气团运动、土壤侵蚀以及水系统中颗粒物循环过程的研究。本文报道了2018年北极高纬度浮冰区表层积雪中7Be、210Po和210Pb的活度特征。7Be、210Po和210Pb的比活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6~632.68 mBq/L、36.2~87.5 mBq/L、30.9~194.49 mBq/L。本文的研究发现,北冰洋表层积雪中7Be和210Pb比活度小于中纬度大陆地区。研究区域表层积雪中7Be的比活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表层积雪中210Po/210Pb活度比值范围为0.70~1.48 (平均为0.93),210Po与210Pb活度已基本达到平衡,表明积雪样品年龄可能较“老”。  相似文献   

3.
太湖ZS孔沉积记录的近50年来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湖北部竺山湾沉积物(ZS孔)钻探,测试ZS孔沉积物~(210)Pb、~(137)Cs、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粒度,研究近代太湖湖泊沉积物营养盐沉积通量变化。结果表明,ZS孔中~(137)Cs比活度较低(<15 Bq/kg),利用ZS孔~(137)Cs 1963年时标得到平均沉积速率为0.32 cm/a,与应用~(210)Pb的CRS模式获得的近50年来平均沉积速率一致,利用~(210)Pb的CRS模式计算出近50年来沉积通量为0.13~0.75 g·cm~(-2)·a~(-1)),结合沉积物中的TOC、TN和TP浓度,获取了营养盐沉积通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结果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养盐沉积通量明显增加,谊变化趋势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观测资料相符,有机磷的影响和人类活动被认为是造成近20年来TP沉积通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苏固城湖近代沉积210Pb、137Cs计年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江苏固城湖沉积柱状岩心进行了210Pb、137Cs测定,以研究湖泊沉积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37Cs剖面显示的蓄积峰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相对应,由此获得的沉积速率为0.066 cm/a;同时,利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计算了固城湖20世纪初以来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上世纪60年代初沉积物堆积速率最高,达到0.187 g/(cm2.a),80年代后沉积速率趋于稳定,约0.067 cm/a,与137Cs结果相一致。对比洪湖沉积钻孔210Pb、137Cs分布后发现,洪湖137Cs分布和固城湖相似。其人类围垦最强烈的时期正好是其137Cs峰值减弱或消失的时间段,同时也是沉积速率最高的时期。可见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放射性核素在垂直剖面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近岸海区现代沉积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半岛南北两侧的6个沉积物柱状样岩心进行了^210Pb测定,绘制出了^210Pb活度垂向分布图。YZ5中^210Pb垂向分布具有混合层、衰变层、平衡层三段式特点;YZ26、YZ33在0~6cm段^210Pb呈现倒置式,6cm以下具有显著的衰变层和平衡层;YZ14、YZ38中^210Pb表现为只具有衰变层和平衡层的二段式;YZ21中^210Pb表现为一段式,从表层到底层的扎。Pb活度衰变数值均一。YZ5、YZ14、YZ38、YZ33四站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418cm/a、0.757cm/a、0.326cm/a、0.338cm/a,属于中高速沉积区;YZ26的沉积速率为0.159cm/a,属于低速沉积区;YZ21的沉积速率很低。结合有关资料,对影响沉积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海大陆架沉积物多来自黄河的输入,区域性环流模式控制着这些沉积物的输送过程。目前对浅海陆架沉积物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很少,尤其是北黄海沉积物的堆积过程和沉积通量。我们对9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分析测定,绘制了210Pb活度的垂直分布图,并计算了沉积通量,北黄海沉积通量为0 06~1 18g/(cm2·a),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通量低于0 33g/(cm2·a)。大多数的210Pb垂直分布呈两层分布模式,不同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水动力和沉积过程的时空变化。为了评价北黄海的物源和沉积环境,测定了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化学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北黄海泥质区沉积物是多源沉积,但其主要来源还是黄河的输入。  相似文献   

7.
用γ谱方法测定了南极长城站附近特有生物群落栖息地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地表沉积物中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和238U平均比活度,分别为143,7.56,24.1,3.65,5.36,4.15和6.5Bq/kg.同时测试了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地层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利用其中的210Pb比活度,210Pbex垂向变化特征,推演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地质历史年代:其中AD1-a柱样时间跨度约为74a(1928~2002年),据此计算了沉积速率为0.063mm/a(r=0.794),并讨论了在南极特定条件下,放射性核素示踪对定年影响以及与区域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及其环境 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口泥质区18#柱样进行137Cs和210Pb同位素测年分析,得到了柱样站点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沉积速率较大,且呈现阶段性差异:由137Cs时标计年法得到柱样1954—1964年的沉积速率为5.9 cm/yr,1964—2006年减小为 3.36 cm/yr;沉积柱样的210Pb剖面呈两段分布,由此得到沉积速率120~225 cm为5.47 cm/yr,对应于18~100 cm减小为4.58 cm/yr。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得出沉积速率开始减小的时间为1968—1972年,并且采样点区域表层可能出现侵蚀现象,为研究长江口泥质区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来分析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蓄积总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基于~(137)Cs的测年原理估算该区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辽河口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137)Cs比活度的变化范围为(1.03±1.01)~(15.68±1.13)Bq/kg,平均值为5.09±0.34Bq/kg(n=17),变化幅度较大;在空间上呈现出由陆地向潮滩、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该区域沉积物柱样中~(137)Cs比活度的垂直分布主要呈现出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曲线的分布态势。采用~(137)Cs起始层位法与最大峰值法计算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均发现辽河口海岸带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现出从北到南(从陆地到海洋)逐渐增大的趋势。沉积物中~(137)Cs蓄积总量范围为(980±46)~(6094±92)Bq/m2,平均值为2278±42Bq/m2,高于研究区~(137)Cs的全球大气沉降通量值1310Bq/m2(衰变校正到2015年);全球大气沉降的~(137)Cs约占该区域~(137)Cs蓄积总量约57.5%,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137)Cs的主要来源是全球大气直接沉降。  相似文献   

10.
210Pb沉积速率测定法在浅水动力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瓦登海(Waddensea)潮滩沉积物。~(210)Pb强度的测定和有关实验,讨论了~(210)Pb沉积速率测定法在浅水动力环境中应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提出了~(210)Pb“转换时间”和“沉降时间”概念;分析了泥沙运动与沉积物~(210)Pb强度的关系并依据粒度指标对某些不规则~(210)Pb剖面进行修正;发现Jade湾潮滩现代沉积速度为0.16—0.29cm/a,Greetsiel为0.16cm/a,Afsluitdfijk大坝附近达6.0cm/a,反映了大坝工程改变动力环境后出现的聚淤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Pb-Po法测定了楚科奇海陆架沉积物中210Pb的垂直剖面.应用双层模型研究210Pb分布,得到沉积速率(S)为0.145cm/a,沉积物堆积通量(FM)为78mg/(cm2·a),过剩210Pbex的沉积通量为6×10-3Bq/(cm2·a)[即0.36dpm/(cm2·a)].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定了沉积物岩芯12个层段的重金属Cu、Pb、Zn、Cd、Cr、Co、Fe、Mn和V的含量,发现各层段之间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的区别.将本次分析结果和北冰洋其他一些陆架区的研究结果及页岩标准值相比较,发现楚科奇海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相对较低.基于此可以推断,楚科奇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是源于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没有表现出受到明显的人为重金属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Geγ能谱方法测定了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探测到的核素有^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238U.整体趋势为:^40K,^228Ra,^228Th,^238U4核素比活度为海盆>陆坡>陆架,^210Pb,^226Ra为陆坡>海盆>陆架,在陆坡区未探测到^137Cs,海盆的^137Cs高于陆架,波折沉积物中核素含量表现了与陆架和陆坡区不同的特征,而坡区^40K,^228Th,^238U4种核素的比活度中帽西向东逐渐降低,整个海区^228Ra,^228Th两种核素由南北向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洋山港内及航道水域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洋山港内和航道水域进行沉积柱状取样,对这些沉积柱状样品分别进行沉积物粒度、^210Pb和^137Cs分析。结果表明,港内水域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粗,砂和粉砂的含量平均近80%,粘土含量平均20%,平均粒径为5.62—6.22φ。航道和附近水域沉积物粒度比港内水域略细,砂和粉砂含量平均为75%,粘土含量平均为25%。^210Pb和^137Cs年代测年表明,港内水域的沉积速率为每年0.93—1.56cm,航道水域的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0.66cm,航道南部水域沉积速率为每年2.71cm,北部水域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77cm,局部地区处于冲刷侵蚀状态。总体来说,该海区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水动力作用较强,沉积速度缓慢,处于基本冲淤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性核素与137Cs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结果给出7种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K:538Bq/kg,210Pb:116Bq/kg,226Ra:27.7Bq/kg,228Ra:4.49Bq/kg,228Th:42.0Bq/kg,238U:35.4Bq/kg和137Cs:1.16Bq/kg,210Pb的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增大,226Ra比活度随离岸距离没有明显变化,其余核素比活度随离岸距离减小.与对我国近海其他海域报道的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相比,40K和137Cs稍低于其他海域,其余核素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南海和厦门湾表层水中210Po和210Pb的粒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水中210Po和210Pb在不同粒级颗粒物中的体积比活度高低顺序为:(<0.4μm)>(0.4~2.0 μm)>(2.0~10 μm)>(>10μm).210Po、210Pb主要存在于<2.0 μm粒级颗粒物中.厦门湾210Po体积比活度高低顺序为:(2.0~10 μm)>(<1.2μm)>(>10μm)>(1.2~2.0 μm),210Po主要存在于>2.0μm粒级颗粒物中.南海不同粒级颗粒物中210Pb的质量比活度差异不大,0.4~2.0 μm和2.0~10 μm粒级210Po质量比活度约为10μm粒级210Po比活度的3倍.厦门湾210Po的质量比活度比南海相应粒级210Po低约1个数量级,且各粒级间差异不大,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物在210Po和210Pb清除过程中的作用不同.210Po和210Pb的固-液分配系数(Kd)及分馏因子(α)进一步证实南海0.4~2.0 μm粒级颗粒物对210Po的清除能力比其它粒级颗粒物更强,而>10μm粒级颗粒物对210Pb的清除能力比其它粒级颗粒物更强.不同粒级颗粒物中210Po与210Pb之间的不平衡状况揭示了不同粒级颗粒物不同的来源,为210Po/210Pb不平衡示踪颗粒物来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湖泊水库沉积速率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9-1991年期间,在台湾地区采集的5个湖泊的沉积物岩芯和22个湖泊水库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物超量210Pb活性的分析,以探讨其沉积速率。其中,小鬼湖沉积物岩芯取部分样品进行14C定年,以与210Pb所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数千年来,台湾高山湖泊、次高山湖泊的沉积速率相当稳定,除万里池外,大多介于0.06-0.16cm/a之间。火山湖的210Pb活性较一般湖泊高,这是由于火山湖当地安山岩及地下水释出较多的210Pb所致,但这并不意味其沉积速率慢。所以应用210Pb对火山湖沉积物定年时,须作特别修正。平地湖泊目前沉积速率,除了大埔水库高达6.42cm/a外,大多介于0.5—3、2cm/a之间,比高山湖泊的沉积速率高约10-20倍。另外,由水库淤沙资料显示1),历年平均沉积速率都比目前的沉积速率快数倍,其中以石门、白河、乌山头、阿公店4个水库的平均沉积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近岸海域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210Pb测年法对连云港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以及近岸沉积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云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粒度参数点落在Flemming三角图的Ⅲ区,表明沉积动力环境相对较弱。1986年西大堤建设后,近岸海域的沉积速率明显增加。西墅附近的沉积速率由0.56 cm/a增加到1.15 cm/a;港湾内侧快速沉积,过剩210Pb放射性活度未能测出,表明沉积时间短暂。沉积速率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沉积动力环境的减弱。  相似文献   

18.
远离河流和大陆的北冰洋冰区,大气沉降是210Po、210Bi、210Pb和7Be核素等最重要的来源。降雪一旦形成即被标记具有特定的210Po/210Pb活度比值,并降落到海冰表面,进入封闭状态。在封闭体系的冰雪中,随着时间推移,210Po从相对于210Pb强烈亏损的状态逐渐达到210Po-210Pb平衡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北冰洋表层冰雪中210Po-210Pb活度不平衡特征,量化冰区表层冰雪的表观年龄。本文搜集整理了北极地区气溶胶的210Po/210Pb活度比值,结合2018年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和2015年美国GEOTRACES 北冰洋航次中若干冰站表层冰雪的210Po/210Pb活度比特征,估算了北冰洋表层冰雪的表观年龄。结果表明,2018年中国冰站采集的表层冰雪年龄变化范围为106~272 d,远大于2015年美国冰站采集的表层冰雪的年龄;而两国冰站表层冰雪的年龄都呈现一定的纬度效应,即随着采样站位越靠近北极点,总体上表层冰雪的年龄呈现越来越大的特点,表明北极冰区表层冰雪越靠近北极点,表层冰雪被保留的时间会越长。210Po-210Pb 活度不平衡定年法可以作为一种评估北冰洋冰雪年龄的方法并与遥感技术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在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了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沉积物中40K、210Pb、226Ra、228Th、228Ra、238U和137Cs比活度分别为354±125、89.2±41.2、32.40±9.38、49.2±14.7、42.8±12.6、48.3±20.2和0.74±0.33 Bq/kg.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沉积物238U、232Th、226Ra含量水平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水平接近,40K、137Cs含量低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由沉积物放射性核素活度计算的平均γ辐射吸收剂量(D)和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EDE)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镭当量比活度(Raeq)远低于UNSCEAR建议的最低限值.  相似文献   

20.
何建华  余雯  尹明端 《台湾海峡》2010,29(2):277-282
分析了楚科奇海数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J8站位的沉积速率和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6%~2.00%,平均值为1.31%(m/m,下同),J8站位有机碳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呈略为降低的趋势,有机碳的埋藏速率约1.56mg/(cm2.a),相对于楚科奇海和该站位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碳而言,进入沉积物的有机碳占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很高.这说明楚科奇海沉积物有很高的接纳初级生产者产生的有机碳并将其固定、保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