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钱允祺 《气象》1978,4(10):29-31
已知测点纬度φ,观测时的赤纬δ及真太阳时时角τ,可以用天球坐标公式计算太阳高度角h的正弦: sin h=sinφ sin δ cosφcosδcosτ(1) 实际工作中用(1)式计算sinh是相当繁琐的,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因此在纬度固定的测站并不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而应用拉鲍柯夫图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时差定义为同一地点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差。时差在气象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已知某测点经度,可用时差求取刻测点的真太阳时正午时刻对应的北京时和对应的世界时以及全球各时区内各测点的地方平时。又可根据太阳正对东经120°经线与正对测点的南北线这个经  相似文献   

3.
虞维钧 《气象》1989,15(5):56-57
在审核日照记录时,有时怀疑记录编大,对实际的日出、日落时间有矛盾会出现争论。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首先不要混淆北京时,地方平均太阳时和真太阳时(视时)三种时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地办平均太阳=北京时 经段时差 经度时差:测站每8时区中央经线为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学研究表明:紫外线对纤维作物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试验:用兰紫光培养的棉花比用红橙光培养的棉花产量低、品质差。气候和气象学研究证实:紫外线辐照度受太阳高度角、拔海高度、大气状况影响。其中太阳高度角又决定于地理纬度、季节和地方真太阳时间;大气状况主要是指云、气溶胶含量及水汽压强。新疆棉区地理纬度差达8度,拔海高度差1000m以上。大气状况:和田附近多浮尘天气,北疆阴雨天气较多,东疆多晴好天气。新疆棉区的这些显著差异,必造成各地紫外线辐照度的显著差异,而紫外线辐照度  相似文献   

5.
叶复声 《气象》1984,10(12):21-22
近几年来,由于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台站配备传真机,为我们制作逐日中期预报创造了良好条件。但JMH台仅在每周一、四播发,不能满足每天发布中期晴雨预报的需要。而ECMWF的中期数值资料可利用来每天发布中期预报。为充分使用各种数值预报资料,我们根据克莱茵的±24小时预报图可通用的观点(经初步检验,在一定区域内是可行的),将JMH台播送的FUFE_(503)、FXFE_(783)、FSFE_(03)等后延12—24小时与ECMWF的中期数值资料搭配使用,并从1983年3—4月的ECMWF500毫巴72、96、120小时预报图(以下简称07、09、12图)上选取20—50°N、70——140°E范围内5°×5°经纬度共105个网格点的高度与24小时变高场。3个时次分别取得57、59、56张数值预告图。用MDR-Z80微机对高度场逐一进行了t检  相似文献   

6.
阮起其  吕卫林 《气象》1981,7(10):26-26
目前,气象业务中使用的测定南北线的方法主要是北极星法、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圭法、观测真太阳时正午的杆影法(日中线法)和磁针法四种。这四种方法中,磁针法由于误差比较大,已很少采用。北极星法、日圭法、日中线法颇受台站欢迎,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测定误差比较小,符合规范要求。但这三种方法也各有不足之处。北极星法要选晴夜有北极星时才  相似文献   

7.
如果按流传广泛的程度给中国神话故事做一个排行榜的话,那么后羿射日一定会名列前茅。但在有关后羿射日的描述中(例如屈原《楚辞·天问》)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场景:当后羿射中太阳时从太阳中掉下了黑色的三足鸟。按照现在的认识,在太阳中当然是不可能存在三足鸟。  相似文献   

8.
500毫巴环流指数、环流型及环流特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0毫巴月平均环流指数分亚欧地区(45—65°N、0—150°E)和亚洲地区(45—65°N、60—150°E),其计算公式, 其中φ_1、φ_2表示计算纬向环流指数Iz的纬度范围,Z_(1i)、Z_(2i)分别是在φ_1、φ_2两纬圈上第i点的500毫巴高度读数,L为分别在φ_1、φ_2纬圈上均匀取点进行高度读数的点数。计算经向环流指数Im时,先将所考虑范围分成n个小区,在m个纬圈上分别读取经度间距为Δλ的相邻两点间高度差ΔZi,然后进行计算(详见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论文汇集》1965年9月)。这里所附的月平均环流指数值是根据上式计算的逐候平均环流指数,  相似文献   

9.
春播期中期天气过程的超长波、长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兰 《气象》1980,6(3):11-12
低温连阴雨和回暖连晴天气是春播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500mb高度场的谐波分析资料,对我省春播期(3—4月)超长波活动进行分析,找出了一些在连阴雨和连晴时期超长波活动的特点,以及作连晴天气中期预报的着眼点。 一、各纬圈上各波振幅的变化 我们选作了阴雨较多的1976年3月和连晴较多的1974年3月1、2、3波各波振幅随纬圈的时间变化图(图略)。尽管这两个月的天气和形势截然不同,但由图可看出,1、2波均在60—70°N有极大值,而3波在30—40°N有极大值。因此,讨论30、40°N和60、70°N上超长波振幅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70°N上1、2、3波逐日振幅的分析 图1为1974年70°N上1、2、3波振幅逐日变化曲线,由图可见:(1)、3波(细虚线)在3月始终不强,4月中旬后才有增大现象。(2)、1波(实线)和2波(粗虚线)振幅的增减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在3月份明显地为12—13天。其中3月末到4月上旬的周  相似文献   

10.
丛胜滋 《气象》1975,1(2):29-29
以前,太阳高度角h及其正弦函数Sin h是同时从纳布柯夫图上查取的。由于图表很大,在同一条线上查取h及Sin h,往往有一定误差,查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2年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以及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筛选出发生在我国江南地区(23°—32°N、110°—122°E)的54例区域性平流雾过程,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平流雾时的逆温、变温、低层湿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得到区域性平流雾的统计特征(值)。结果表明:(1)江南平流雾低层存在明显暖平流,925 h Pa暖平流要强于850 h Pa;(2)平流雾过程一般具有单层逆温、等温层和多层逆温结构,925 h Pa存在一正变温大值区自广西向东延伸至浙闽一带,有利于江南逆温结构建立;平流雾雾顶高度要低于辐射雾雾顶高度;(3)平流雾低层925—850 h Pa相对湿度从夜晚到次日08时呈增大趋势,500 hPa相对湿度则呈减小趋势,地面相对湿度超过90%的可能性很大;(4)区域性平流雾发生时,边界层大气既有上升运动,也有下沉运动,925 h Pa垂直速度为-0.1~0.2 Pa·s~(-1)。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连浩特市1961—2015年实测的太阳总辐射数据以及近30a日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市年太阳能资源属于很丰富区,且太阳能资源稳定;日照时数日小时数据0.3h时段较长,说明太阳能资源可利用时段较好;通过对0~99°各倾斜面辐射数据分析,以44°倾角为最佳。综合而言,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标准评定,二连浩特市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8年5月14日—12月28日安徽寿县地区(116°46’55.02″E,32°33’30.18″N)MPL(micro pulse lidar,微脉冲激光雷达)资料,分析了当地混合层高度(mixed layer height,MLH)的日变化特征。利用梯度法、拐点法及归一化梯度法反演了当地混合层高度,并将3种方法的反演结果与SONDE探空确定的MLH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由梯度法反演得到的MLH与探空资料确定的MLH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76),是3种方法中最适合确定寿县地区MLH的反演算法。利用梯度法反演了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MLH的日变化,研究了当地气象条件对MLH的影响,结果发现:MLH增长率与前1 h地表温度增长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地表风速的变化也会导致MLH的急剧变化;MLH的发展滞后于气溶胶光学厚度0.5~3 h。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1979年5—8月份美国华盛顿发布的格点风资料(5°×5°网格)、卫星云图、中央气象局出版的《中国高空气象》、历史天气图等资料计算了低纬地区(30°N—10°S)逐日110°E115°E、120°E三个经度上的平均经圈环流。按其环流的主要特征和性质分为三类,然后用合成分析的方法求出各类的平均环流。并分析了其平均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及降水分布,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各类三维环流图象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这些环流型,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季节特征和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5.
GPS掩星切点水平漂移规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有GPS星座和大气球对称假设条件下,利用射线追踪法对掩星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大气折射指数垂直分布、LEO卫星轨道倾角和高度对GPS掩星切点水平漂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剧烈的白天和夜间两种典型情况下,切点平均水平漂移变化约20 km;对735 km高度的LEO卫星来说,轨道倾角在130°附近时,切点平均水平漂移最小,并随着倾角向0°或180°变化,切点平均水平漂移均增大,但在55°附近时随倾角变化稍有波动;对倾角为70°的LEO卫星来说,当轨道高度从400 km变化到1500 km时,切点平均水平漂移变化约141 km,且随高度增加而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16.
按120°E附近副高脊线的不同位置划分不同天气类型。 Ⅰ型:将吕宋、沾海槽天气周期合并为Ⅰ型,副高脊线位置在18°N以南。 Ⅱ型:将巴士、粤台、干浙东海副高天气周期合并为Ⅱ型,副高脊线在18°N~29°N之间。 Ⅲ型:将江南、黄海天气周期合并为Ⅲ型,为副高控制型。 天气类型的MOS预报方程为: y=1.87 0.18X_1 0.13X_2 0.03X_3 这里X_1:为ANAS图(08h)115°E、120°E、125°E、130°E副高范围内OPN(包括MOP)北界位置的平均纬度。预报时效为24小时。 X_2:为FXAS04图上120°E、30°N和125°E、30°N两点的H预告平均(取两位数)。预报时效为48小时。  相似文献   

17.
红外云顶亮温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MS-5气象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TC)TBB、TBB的对称和非对称分量与滞后0—48h TC强度的相关关系。发现,TC眼墙附近东南侧的TBB、距TC中心半径0.8°—1.7°范围内TBB对称分量和1—10波振幅之和与0—48h的TC强度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与滞后24h的TC强度相关极值分别达到-0.52,-0.59和-0.625。考虑气候持续因子、天气因子及TBB因子,针对1996—2002年西北太平洋远海区域(0°—50°N,120°—155°E)热带风暴(TS)等级以上样本,建立12,24h和48h强度预报方程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1.0°—1.5°环域平均的TBB对12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位居第4,TC东南侧TBB的平均值和1.1°—1.5°范围TBB极大与极小值之差对24h强度预报的方差贡献分列第3和第5位。考虑TBB因子的回归方程对TS和强热带风暴(STS)的强度预报能力有较大提高,对12h内强度减弱15m/s以上TC的12h预报、强度稳定TC的24h预报和强度48h增强10m/s以上TC的48h预报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辽宁省1993—2016年61个气象站的日照百分率逐月数据、6个太阳辐射观测气象站的逐时太阳总辐射数据,采用太阳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Klein各向异性散射模型和Hay各向异性散射模型分别推算各站水平面、最佳倾角斜面和追踪式斜面的太阳总辐射的推算值并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同时利用1993—2016年日平均总云量数据,得到各站的累年平均晴天日数,并分析辽宁省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最佳倾角角度为36°~41°,最小出现在金州,最大分别出现在康平、昌图、法库和西丰;最佳倾角斜面太阳总辐射在辽宁西部和北部地区明显偏多,其中,朝阳北部和阜新西部部分地区最多;追踪式斜面较最佳倾角斜面太阳总辐射的增加量和提升百分比的幅度均较大,分别达到约700~2300 MJ/m2和13%~41%,且存在较明显的呈区域性分布特征,其中,太阳总辐射的增加量在辽宁西部更明显,而太阳总辐射的提升百分比则以沿海地区的幅度更大,超过37%,大连南部更是超过39%;晴天日数或云量是影响辽宁省太阳能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11年江西省81个台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北半球逐月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西地区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冷暖典型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特征以及气温异常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相关性,并运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探讨了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异常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江西地区省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的变化为主;(2)影响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为北大西洋(20.0°—42.5°N,10°—70°W)和欧亚地区(25.0°—72.5°N,40°—150°E),影响时段分别为当年7月(前期)和当年冬季(同期);(3)前期7月北大西洋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地区;冬季欧亚大陆关键区500 hPa高度场与江西地区冬季气温也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最显著的区域为赣北、赣中地区。  相似文献   

20.
时间,严格地说应包括时刻与时段两个概念.我们把表示时间的早晚或先与后的短暂瞬时叫时刻.把表示时间的长与短或间隔的一段时间叫时段.在习惯上,人们一般把时刻与时段的概念等同起来,而在科学上,则应把两者的概念加以严格区分才是. 地方时地方时又叫真太阳时,它是根据太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