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岭断陷东部下白垩统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是长岭断陷东部深层的主要勘探目标,但火山岩岩相、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储集相带预测难度大.根据该区最近火山岩研究成果,探讨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分析其油气勘探潜力.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主要沿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则表现为多期次喷发序列的叠置.火山岩主要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次火山岩相4种火山岩岩相及9种亚相,其中以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溢流相上部亚相为主.爆发相凝灰岩和溢流相流纹岩储层气孔、溶孔和裂缝发育,储集物性最好.长岭断陷深层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丰富, 火山岩分布面积大,且油气成藏条件好,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渤中34-9油田作为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最大的新生界火山岩下油田,油田区火山活动活跃,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根据钻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矿物含量分析、方差切片和薄片观察等手段对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分布、火山活动方式与期次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渤中34-9油田区火山岩属早喜山构造期中基性火山岩类,火山活动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中心式和裂隙式2种喷发模式,其中油田北区以中心式喷发为主,油田南区以裂隙式喷发为主。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要素具有明显的改造或控制作用:①火山活动形成的坡隆古地貌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运聚背景;②岩浆活动对周围地层和断裂的改造,形成了丰富的构造圈闭类型;③早期岩浆热液形成碱性环境,晚期生-排烃产生的有机酸流体形成酸性环境,早碱晚酸的成岩环境利于早期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晚期次生孔隙的发育,为深部优质储层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④东一、二段广泛发育的溢流相玄武岩为深部油气富集成藏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渤中34-9油田具有岩浆喷发和断裂活动联合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富集层系的成藏特征,其成功发现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火山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阐述了中国陆上主要叠合盆地中下组合烃源岩、储层和油气藏分布等基本油气地质特征,指出了进一步勘探的领域。认为: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普遍发育有利烃源岩,成熟度普遍较高,因而以生气为主;具有多期成藏特点,且以晚期为主;叠合盆地中下组合发育碳酸盐岩、火山岩、砂砾岩与变质岩四大类储层,它们的储集物性受埋深影响较小,在较大埋深下仍可发育优质储层;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藏以岩性、地层及复合型为主,相态复杂,是多期成藏的结果;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分布与古隆起发育、沉积或火山相带以及断裂带、不整合面发育密切相关;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是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未来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复合油气藏特征独特,为揭示该类油气藏的特征和拓展勘探思路,论述了火山岩的特征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综合薄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火山岩的岩相特征和发育模式,采用岩电分析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手段定量识别玄武岩和凝灰岩.在此基础上,依据地球物理手段确定火山岩和砂泥岩的波阻抗界限值,并基于测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和东营组局部井区杂乱反射的地震特征,实现复杂岩性背景下火山岩的刻画和分布预测.论证结果:馆陶组为火山大规模活动期,发育大套火山岩,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油田南部和西南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火山小规模活动,发育少量火山岩,零星分布于油田的局部井区;主断裂区火山岩较厚,远离断裂区火山岩相对较薄,主断裂控制火山岩的发育程度和分布;火山岩岩性致密,可作为油藏的盖层和侧向遮挡层,并占据外来碎屑岩的沉积空间;火山岩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但其分割圈闭,控制和限制碎屑岩储层的分布,也限定了油藏的类型和规模,并对原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中新生界新的勘探领域,也可为该类油田的油藏评价和开发部署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双龙地区白垩系火石岭组发育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喷发型火山,其在发育规模、油气成藏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心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剧烈,持续时间长,火山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从基性火山岩逐渐向中性火山岩转变;裂隙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弱,持续时间短,火山岩分布面积小,厚度薄,岩性主要为中性火山岩。中心式喷发型火山与湖盆水体相邻,形成火山-湖泊沉积环境,火山岩、砂砾岩、深湖-半深湖泥岩交替沉积,使得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并形成自生自储型生储盖组合方式;裂隙式喷发型火山远离湖盆水体,火山岩的分布与深湖相泥岩没有直接接触,加之储层物性差,因此裂隙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油气成藏条件差。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试油、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是火石岭组有利的勘探区域,其烃源岩为深湖-半深湖泥岩,储集体包括火山碎屑岩、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  相似文献   

6.
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为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属典型的低渗—超低渗储层;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广泛发育的泛滥平原相、沼泽相泥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条件。通过研究认为延长组油气成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含油气性主要受物性、岩性及岩相等因素影响。有利的沉积相带、运移输导条件及鼻状隆起构造共同控制了延长组主力油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于高效开发这类特殊油气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岩性以条带状熔岩和集块岩为主,岩相主要为溢流相;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古地貌的控制,形成的溶蚀—裂缝孔隙对于提高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分类4类,以Ⅰ类孔隙结构最优,集块岩和角砾熔岩表现为较高孔—较高渗,条带状熔岩为较高孔—较低渗特征;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表现为“两个优势运移通道、两次成藏”的特征,油藏厚度、构造形态及岩性岩相条件是火山岩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孤岛与埕岛潜山油气差异富集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孤岛潜山和埕岛潜山油气富集程度差异悬殊,目前原因尚不清楚。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烃源岩有机地化、储盖层物性等特征,对孤岛、埕岛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对比并剖析造成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孤岛潜山和埕岛潜山被多个生烃洼陷所环绕,两者均具有充足的油源;孤岛潜山溶蚀孔洞、裂缝发育差,导致油气向潜山内部充注效率低;而埕岛潜山溶蚀孔、洞、缝发育好,油气向潜山内部充注效率高,故潜山储层特征差异是导致两潜山油气差异富集的主要原因;孤岛潜山东营组遭受剥蚀,潜山顶部风化壳储层与馆陶组下段砂体直接接触,潜山风化壳圈闭缺少有效遮挡条件,导致潜山油气可以在剥蚀处进入馆陶组,缺失了潜山成藏的保存条件,与之相比,埕岛潜山发育良好盖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保障了规模性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陈建文  李长山 《地学前缘》2000,7(4):371-379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通过对火山岩的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岩芯测试及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将营城组火山岩盆地分为 3大相区 ,即火山喷发区、过渡区和沉积区。火山喷发区岩性由各种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砂砾岩组成 ;过渡区岩性以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互层为特征 ,夹少量火山熔岩 ;沉积区岩性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火山喷发区内可识别出 8种类型的火山岩相 (空落相、溢流相、基底涌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泥石流相、火山沉积相、次火山相、隐爆角砾岩相 )和 3种类型的火山机构 (层火山、微型盾火山和渣锥火山 )。不同类型的火山机构具有不同火山作用、岩相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因此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分析对火山作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发现,揭开了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全面勘探的序幕。本文以油气钻探实践结果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源岩发育区控制气藏的宏观分布范围,气藏与源岩区的横向距离一般小于8km,源岩与火山岩厚度比大于2的区域对成藏尤为有利; 大断裂控制火山岩体呈条带状或串珠状展布,延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1600m; 火山岩相和火山旋回控制储层发育状况,火山口或近火山口叠合相储层发育,储层厚度一般100~200m,有利储层常发育于火山旋回的顶部; 火山机构中心部位具有局部构造高、储层物形较好、断裂发育等特点,在气源条件优越时,是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研究了惠西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论述了惠西第三纪火山岩岩类和岩相,阐明了火山岩的岩石与电性关系、地震反射结构及第三纪火山岩的发育和分布。讨论了火山活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主要不是破坏作用,反而是一种有利因素,它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堆积和向烃类转化。火山岩可以作为储油层和盖层,可以起同沉积背斜作用。提出了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重要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发现,揭开了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全面勘探的序幕。本文以油气钻探实践结果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源岩发育区控制气藏的宏观分布范围,气藏与源岩区的横向距离一般小于8km,源岩与火山岩厚度比大于2的区域对成藏尤为有利;大断裂控制火山岩体呈条带状或串珠状展布,延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1600m;火山岩相和火山旋回控制储层发育状况,火山口或近火山口叠合相储层发育,储层厚度一般100~200m,有利储层常发育于火山旋回的顶部;火山机构中心部位具有局部构造高、储层物形较好、断裂发育等特点,在气源条件优越时,是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构造演化、油源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关键地质问题,通过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结合样品测试分析,查清了温宿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石油地质条件新认识。结果表明:温宿凸起为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温宿凸起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型为主;温宿凸起不发育烃源岩,但发育沟通拜城富烃凹陷的高效输导体系;温宿凸起新近系吉迪克组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型为主;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晚期复式成藏特点;优越的盖层条件是温宿吉迪克组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构造演化、油源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关键地质问题,通过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结合样品测试分析,查清了温宿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石油地质条件新认识。结果表明: 温宿凸起为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温宿凸起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型为主; 温宿凸起不发育烃源岩,但发育沟通拜城富烃凹陷的高效输导体系; 温宿凸起新近系吉迪克组油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型为主;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晚期复式成藏特点; 优越的盖层条件是温宿吉迪克组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晚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火山断陷盆地。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序列。海拉尔盆地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序列,以火山岩与沉积岩的互层为特征,表现为砂泥岩—中酸性火山岩—砂泥岩—中基性火山岩序列。岩石组合在不同凹陷单元差异性较大,中部凹陷带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外围凹陷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火山—沉积序列的岩性复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3类岩性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低,总体属于中低孔极低渗储层-致密储层。依据火山—沉积序列的不同岩石组合及油气显示情况,可识别出砂泥岩或砂灰泥岩储盖组合、火山岩内幕储盖组合、火山岩-沉积岩复合岩类储盖组合、基岩风化壳储盖组合等四大类九小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盆地火山岩特性及其与油气成藏作用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汤艳杰  陈福坤  彭澎 《岩石学报》2010,26(1):185-194
在全面总结火山岩的特性、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与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过程密切相关的火山岩的岩相、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等,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相、岩性、粒度、构造应力和充填期等因素的制约;丰富的生油层、优越的储集条件、火山岩裂隙主要发育期和油气聚集期相近、良好的盖层以及适当的圈闭条件相匹配,则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火山岩型油气藏的勘探已成为油气储量和产量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乌夏地区早二叠世风城组油气生储特征研究,认为该区的火山作用不仅能在近火山口相的流纹质弱熔结角砾凝灰岩中,形成以裂缝气孔为主要组合的油气储集体,而且能使远火山口相白云质凝灰岩和凝灰质白云岩,在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共同发育为烃原岩;而这种烃源岩由于裂缝系统发育不但构成了源岩型的自生自储的油气藏,而且在横向上还可与同层异相的裂缝气孔型储层构成自生自储油气藏,形成一套一源两相的生储系统(其中的源、藏共一系统勘探意义重要)。应用地化生标、岩石类型和自生矿物等相关资料,对富含火山物质的有机相、火山岩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了对比和论证。同时,根据大型火山岩油气藏多与近距离的烃源岩关系密切:近源运聚或可自生自储成藏等特点提出:从不同沉积盆地和不同火山机构,总结火山岩油气生储系统分布规律是指导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明慧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2,86(8):1198-1209
在中国古亚洲域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母岩年代和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以及火山岩岩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古亚洲域火山岩储层的母岩发育年代西早东晚,西部的准噶尔、三塘湖和吐哈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东部的松辽、二连和海拉尔盆地发育中生代陆相中酸性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包括气孔、孔洞以及冷凝收缩裂缝等;次生储集空间包括各种溶蚀孔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等。火山岩岩相可分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中基性岩类多以溢流相开始,相序类型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中酸性岩类多以爆发相或火山通道相发端,主要相序为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溢流相一般发育原生气孔、构造缝;爆发相多为粒间孔,而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岩储层的差异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岩性岩相、喷发环境以及后期构造、成岩作用等。前者奠定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和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后者则改造储层的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勘探领域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礁滩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三大类。陆上中—古生界盆地三类储层均有分布,海上第三系盆地主要发育礁滩储层。针对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特别是陆上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加强对勘探及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的礁滩储层形成的原生岩性-成岩圈闭油气藏的研究与勘探工作。石灰岩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气性比较依赖于有效储盖组合及构造圈闭。鉴于我国海相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程度较低,故应该加强海相油气资源特别是陆上主要盆地海相油气资源及南海油气资源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尤其要加强层序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基础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