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某金矿为含金石英脉型硫化矿石,金的嵌布粗细不均匀分布,70%以上集中在粗粒级中,而细粒级金则主要被黄铁矿和脉石矿物包裹,难以解离,导致尾矿中金品位难以降低,该矿石属于较难选矿石.试验研究初步对该矿石采用“重选十浮选”的工艺流程,选别效果不好;而采用把矿石磨细再经过一粗三扫的单一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相似文献   

2.
难浸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处理金矿石等。一般指矿石经细磨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常规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中的金,或物理包裹,或是化合结合,使之不能与氰化液接触,因而很难浸出。难浸金矿石分为三种类型:(1)非硫化物脉石包裹金,这类矿石中金粒太小,无法用磨矿解高,金粒很难接触氰化液;(2)金被包裹在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细磨亦不能使包裹金粒接触浸出液;(3)碳质金矿石,金浸出时,金氰络合和被矿  相似文献   

3.
4.
5.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6.
难浸金矿石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岩矿测试》2000,19(3):228-231
对硫、砷、炭(泥)含量较高的难浸金矿石,采用电场强化电离-氰化提金新工艺进行试验,从理论上对方法原理者了讨论,并通过试验对比,证明该方法较规氰化提金方法提高了金浸出率(8%~80%),缩短了浸出周期(为原周期的1/4~2/3)。经野外堆浸试验,肯定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含砷难浸金矿石中金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8,14(4):274-276
试验了加入辅助浸金剂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其混合物对含砷难浸金矿石进行氧化,氰化法提金。金的浸出率可达93.2%,比直接氰化法提金的浸出率提高十余倍。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五龙沟难选金矿浮—重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益魁 《青海地质》2002,11(1):38-43
通过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锑、硫微细粒难选冶金矿流程试验研究,确定了采用浮-重流程选别该矿石,可获得金精矿金品位58.17g/t,回收率84.74%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选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含有机碳、粘土物质、砷、铜较高的难处理原生硫化金矿石广泛分布于石棉西部地区。多年来该区该类型金矿的选矿一直采用混汞法收金或原矿浮选、产品销售冶炼厂的办法。本文根据矿石特性选择原矿氢氧化钠碱浸预处理→次氯酸钙氧化处理→氰化提金工艺进行探索性试验,获得金浸出率86.9%的结果,为石棉地区该类型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强化氰化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改善氰化浸出的物理化学条件,提高浸出速度,以提高难浸金矿的回收率。含金矿石的浸出是一个复杂的固—液—气多相过程,对一种难浸矿石采用何种强化措施,取决于该矿石浸出的动力学特性,即取决于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强化氰化的主要方法有;多段浸出,吸附浸出,加压氰化和搅拌强化。  相似文献   

11.
早子沟金矿矿石质量特征、选矿试验研究及选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早子沟金矿矿区勘查及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资料,从金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及其主要载体矿物的嵌布特征、共伴生组分等方面综述了矿石质量特征,重点分析了以上矿石质量特征要素对选矿的影响;简述了选矿试验研究的成果及选别效果。矿区矿石工艺类型属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金的赋存状态复杂,利用重选—浮选中矿再磨的重浮联合流程可获得较理想的选冶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5,14(2):85-94
福建西部的紫金山铜(金)矿与台湾北部的金(铜)矿其矿床(田)的很多特征十分相似,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也很类同,表明其成矿作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可以对比。依此为基础能够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有关火山/潜火山热液-斑岩成矿系到的两阶段三层模式。此模式环太平洋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地区类似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胶东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7%,黄金储量却约占全国的25%,特别是胶西北地区的金矿更是星罗棋布,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关于胶东金矿在构造、岩浆、流体及成矿物质、富集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颇具争议的金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初步论证了其可行性。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地学同仁对此科学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8,17(1):24-34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  相似文献   

15.
卡林型金矿富含有机质,金主要呈显微一超显微分散状态存在,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及传统化学方法只能大致判断矿石中金的赋存趋势,无法对其赋存状态准确定量.本文利用MLA仪器系统分析贵州回龙卡林型金矿,测得矿石中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少量被脉石等其他矿石包裹;黄铁矿约66%完全解离,而毒砂仅30%完全解离,载金矿物与其他矿物连生或者被包裹,将不利于硫化物包裹金的浸出.结合回龙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特征和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对传统的物相分析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硫化物包裹金和碳酸盐包裹金的浸出顺序,提出裸露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的浸出流程,在裸露金及碳酸盐包裹金浸出时加入活性炭,利用竞争吸附抑制矿石中有机炭对金的吸附,降低有机炭对分相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有机炭含量在1%左右的金矿石分相时加入活性炭对各相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先浸出碳酸盐包裹金,再测定硫化物包裹金,各相的测定数据更加准确.改进的方法(加活性炭)用于测定回龙金矿中裸露金和碳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包裹金,含量分别为1.25%、84.17%、11.46%和3.13%,与选矿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该法适合应用于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建平 《福建地质》2000,19(3):119-125
简要叙述福建省仙游县山坪洋金矿的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特征,重点介绍矿区构造、围岩蚀变,金矿(化)体特点,并对金矿成因作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区内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林仟同 《福建地质》2010,29(4):308-314
根据闽西北混合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成岩物质来源及其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等研究,认为闽西北地区混合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区域型混合花岗岩和边缘型混合花岗岩2种类型。通过2类混合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特征对比,并对其形成机理及其与金成矿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余红林 《贵州地质》2002,19(2):123-125
介绍了从贵州省丹寨四相厂难选汞金矿中回收黄金合理工艺流程的研究,对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索虎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在研究该地区金矿体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邵武─泰宁─建宁金银成矿远景区金银成矿地质条件、金银矿化特征和控矿等因素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该区金银成矿主要有两种类型,并据此探讨了金银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