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田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密植大豆田小气候效应 ,并进一步分析了密植大豆田的高产机理 ,为探索作物合理密植以及种植制度的优化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璐  葛锦华 《贵州气象》2000,24(3):32-35
对毕节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高产品玉米地分别在不同时期进行小气候观测,初步总结出黔西北区高产玉米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表明玉米品种毕303每公顷296.3株这一密度群体结构,公顷产34.82kg,洋芋、玉米套作复合产量达45.11kg查对于其它品种及密度群体结构更为合理,能获得较佳的小气候环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小气候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94~1996年日光温室内外的光、温、湿三大要素进行多点对比分析,得出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证明,该类温室的小气候效应显著,可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复种指数,生长季可延长27.4%。  相似文献   

4.
韶关属中亚热带地区 ,季节变化明显 ,最冷月平均气温 1 0℃左右 ,极端最低气温达 - 5 3℃ ,春秋气温变化不稳定。为充分利用冬春农业气候资源 ,近几年来 ,韶关市积极推广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种植 ,仅曲江县目前就有塑料大棚 5 0 0多个 ,春种地膜花生 1 3 3 3公顷。作者通过对比试验 ,对中亚热带地区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的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1 试验设计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试验于 2 0 0 1年在曲江县农科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塑料大棚和大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在塑料大棚内设置气温、地温、湿度观测 ,以气象站百叶箱观测资…  相似文献   

5.
6.
7.
根据塑料薄膜透过太阳辐射短波能力强而透过地面和空气长波能力弱的特点,利用太阳高度角和白天可照时数随纬度(ψ)和季节(σ)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三角形塑料大棚的小气候效应,这为充分利用冬季光热资源,发展冬季蔬菜生产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两年试验发现,玉米撕叶可以使宽行的透光率增大,白天温度提高,夜间温度降低,通风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田间郁蔽的状况,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及套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
卢皖 《气象》1993,19(1):46-48
根据1988—1989年人工覆盖和裸地栽培西瓜的小气候试验资料,分析了人工覆盖栽培西瓜丰产早熟的小气候效应,并提出了与人工覆盖栽培西瓜有关的几个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在浑善达克沙地内的裸沙地种草难度很大,采取保护性建植技术建成人工草地后,苜蓿和菜籽的残茬组成了很好的防风固沙屏障,小气候效应也十分明显:风速大大减弱,地温变化缓和,地表空气湿度增加,温度下降,土壤稳定发育,并为浅根性禾本科牧草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寒冷的半干早地区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效应。而水热条件的改善可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有利于寒地大豆的生长发育,延长大豆生殖生长期,进而增加了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大豆产量提高35.7—72.7%。  相似文献   

13.
四湖地区不同种植行向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改善江汉平原涝渍地棉田生态环境以及提高棉花产量与棉田间(套)作物的整体效益出发,着重研究了棉花没种植行向增光、增温、减温的田间小气修效应及其对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实行棉田间作套种,棉花在该地以东西行向种植为好。  相似文献   

14.
在试验的基础上,从水平、垂直、时间、不同处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保护地光强、温度、水分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保护地小气候的调节措施和提高保护地使用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塑料大棚内小气候分析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是开发日光资源、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透光、增温、保湿,为蔬菜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气溶胶直接效应对一次降水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完全在线耦合气溶胶-辐射-云-降水相互作用的WRF-Chem模式研究了气溶胶直接效应对2012年7月21日一次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较好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中气象场和化学场的变化;模式基本模拟出此次降水的发展过程和总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气溶胶直接效应不会改变整体降水强度和区域总降水量,但会改变区域内的降水分布形态。在污染地区吸收性气溶胶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使大气中层加热,增强了相应大气层之间的不稳定性,使垂直运动更加强盛,由此霰和雨水对云水的收集增强,可降水粒子增加,降水增强;相反,在污染地区的下风向动力过程则相对减弱,降水减少。气溶胶直接效应通过影响动力过程和微物理过程改变降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文中通过香蕉催熟过程中各种人工影响小气候因素的连续性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河西西部生蕉催熟的经验和方法,并对主要因素进行了模拟控制试验和研究。对提高当地上市香蕉的品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99—2020年秋季31次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揭示了海效应降雨的形成机理,并与渤海海效应降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11月中上旬发生频率最高;10月为纯雨,11月可产生纯雨,也有雨转雨夹雪(雪)或雨雪共存的天气过程;海效应降雨分布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地区,过程降雨量均为小雨,持续时间不超过1 d。(2)海效应降雨发生时的冷空气强度比海效应降雪弱,降雨时山东半岛850 hPa的温度10月在-1 ℃左右,11月在-6 ℃左右;11月发生雨转雨夹雪或雪时,850 hPa的温度一般为-9~-8 ℃,地面气温集中在2~4 ℃之间。(3)典型较明显的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环流形势表现为500 hPa冷涡、850 hPa西北冷平流和地面冷高压,强冷空气入侵渤海和山东半岛,790 hPa以下北部沿海地区产生浅层对流不稳定,风向风速辐合触发不稳定能量而产生海效应降雨;强海效应降雨时段北部沿海地区对流层低层存在偏东北风与西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及明显的风速辐合,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为45~50 dBZ。(4)渤海海效应降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来源、热力、动力及雷达径向速度特征与海效应降雪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于海面温度和冷空气强度。渤海海效应降雨的预报关键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  相似文献   

20.
王慧  胡泽勇  马伟强 《大气科学》2008,32(6):1458-1470
利用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 “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 野外试验中的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2年的微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和能量平衡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鼎新戈壁地区四季的平均风速在2~6 m/s之间, 没有明显的地方性风, 局地环流和局地相互作用可忽略; 冬季8 m向上比湿梯度垂直减小, 其他季节接近等比湿分布。7月, 典型晴天天气下, 能量平衡各量表现出标准的日循环形态, 白天感热通量峰值达到574 W/m2, 地热流量峰值为101 W/m2, 潜热很小, 在夜间和正午时刻存在负水汽输送现象; 然而降水天气下, 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却以潜热蒸发为主, 感热很小, 地热流量为负值; 无论晴天和阴天, 地表和浅层 (5 cm和10 cm) 土壤温度都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变化; 与敦煌戈壁相同, 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10 cm范围以内, 40 cm以下地温已不存在日变化特征; 降水天气下, 地表和浅层土壤温度有随时间减小的趋势。能量平衡各分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感热通量季节平均的峰值在250~400 W/m2之间, 在夏季最大, 冬季最小; 潜热通量季节平均的最大值只有15 W/m2; 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全年都以感热输送为主; 云和降水使夏季能量平衡各分量与晴天相比减少25%左右, 这种影响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戈壁地区稍大, 而小于半干旱的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另外, 在这一地区干旱情况很严重, 夏季的Bowen比极值达到62.4, 季节平均值也高达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