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九次全会暨IPCC第二十六次全会于2007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并批准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以及原则通过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主报告。  相似文献   

2.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综述了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这些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其脆弱性方面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基本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主要是基于大量新的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更复杂的分析、对各种过程更进一步的认识、模式对这些过程模拟的改进以及对不确定性范围更广泛的分析得到的。  相似文献   

5.
6.
据日本气象厅网2007年2日6日报道,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PCC第1工作组员会议上,发布了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象知识》2014,(1):38-38
2013年9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化评估(AR5)周期中最重要报告之一,即第一工作组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报告草稿。  相似文献   

8.
气象风云图     
《气象知识》2013,(6):44-45
IPCC全球温度预测:基本准确 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发布第一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时,给出了1990—203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预测(图中蓝色线)。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5次全会于2006年4月26-28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全会。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率领中  相似文献   

10.
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自1990年到2007年的4次评估报告都进行了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唱主角的一直是全球气候模式.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到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评估研究,全球模式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关注全球气候模式预估动态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写在IPCC关于极端气候事件评估特别报告发表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与人类活动有明显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很关心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4次评估报告都非常重视评估这方面的研究,自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发表以来,对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4.
WEI Ke  BAO Qing 《大气科学进展》2012,29(6):1200-1214
Responses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EAWM) in future projectio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wo core future projections of CMIP5 in coordinated experiments with the IAP-coupled model FGOALS2-s.The projected changes of EAWM in climatology,seasonality,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re reported here;the projections indicated strong warming in winter season.Warming increased with latitude,ranging from 1 C to 3 C in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simulation RCP4.5 projection(an experiment that results in additional radiative forcing of ~4.5 W m 2 in 2100) and from 4 C to 9 C in the RCP8.5 projection(an experiment that results in additional radiative forcing of ~8.5 W m 2 in 2100).The northerly wind along the East Asian coastal region became stronger in both scenarios,indicating a stronger EAWM.Accordingly,interannual variability(described b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emperature) increased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lower latitudes and decreased over eastern China,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The two EAWM basic modes,defined by the temperature EOF analysis over East Asia,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AO) and stratospheric polar vortex.The future projections revealed more total variance attributable to the secondary mode,suggesting additional influences from the stratospher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O and the leading mode decreased,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O and the secondary mode increased,implying increased complexity regarding the predictability of EAWM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future projections.  相似文献   

15.
花都建站以来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花都气象站建站46年来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发现1967~1985年是连续偏冷期,1996~2004年是连续偏暖期;最低气温与年际冷暖有正对应关系.功率谱分析表明,最低气温存在7.7年的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600个站气温和IPCC模式产品气温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施小英  徐祥德  徐影 《气象》2005,31(7):49-53
利用中国600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IPCC提供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在同样时段只考虑03等温室气体的影响的气温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IPCC模式对中国区域气温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考虑总体情况,HADL模式模拟效果最好,依次是模式CCSR、DKRZ、7个模式平均、模式CSIRO、NCAR、CCC、GFDL;(2)低纬度地区比中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模式产品模拟效果更接近于中国600站的实况,另外中纬度地区模拟的效果好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西部地区;(3)中国600个站的气温与IPCC模式的气温产品在中国区域都有上升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CMIP5模式对中国地区气温模拟能力评估与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9个气候模式的气温模拟结果,评估了各模式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对未来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中国地区气温的可能变化给出了预估。结果表明: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0多年中国地区增温趋势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从模式间标准差来看,各模式对中国中部、南部气温模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相对均方根误差分析了各模式的模拟能力,对于多时间尺度(月、年)气温的气候平均态,有7个模式表现良好,高于中等水平,5个模式的模拟能力低于中等水平,模式集合平均值的模拟效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根据29个模式的评估结果,使用模拟性能相对较好的模式分析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地区气温变化,21世纪前期,不同排放情景之间的预估结果差别较小,21世纪中期各情景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到21世纪后期,3种排放情景的升温差别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imbedded in the solar wind mod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cosmogenic isotopes by galactic cosmic rays.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yields evidence for fundamental periods relevant to this study including the Suess, Gleissberg, Hale and Schwabe cycles of ca. 210, 88, 22 and 11 years lengths.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for an irradiance component accompanying each of these cycles. Assuming this is valid, we model the magnitude of irradianc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se cycles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paleoclimate record. We conclude that the resultant model fit requires less than ±0.8 change in solar irradiance for each of these cycles even if we assume low climate sensitivity (0.5 °C(Wm–2)). Our solar irradiance model accounts for about 18% of 20th century global warming to 1997 and also predicts that the next maximum would occur in ad 2040 and contribute 0.2 °C to 21st century Northern Hemisphere warming.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乌拉特后旗气象站2007年迁站前后两个气象观测站址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的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站气温的差异,结果显示:(1)乌拉特后旗气象局2006年迁址后,日、月、年平均气温均比旧站高,现站2007—2018年12a年平均气温比旧址1974—2006年33a年平均气温高4.0℃,在2007年出现了断点。(2)现站与旧站同期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且显著相关。(3)两站气温差值存在月、季变化特征,春季差值最大,夏季最小,4月差值最大,7月差值最小。(4)冬半年日平均气温差值的变化幅度比夏半年大,12月变幅最大,6月最小。(5)日平均气温在-15.0℃时,两站温度差异最大,在20.0℃以上的季节,温差相对较小。在与历史资料合并使用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订正,避免数据因不连续造成应用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