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濮阳市1971~2004年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日出前后为大雾的最浓时段.500 hPa图上本站受西西北到西南气流控制,未来有浅槽或下滑槽影响,等高线与等温线均较稀疏;700 hPa图上高原东部为西南气流;850 hPa或925 hPa以下存在逆温层;地面图上本站处于均压场中或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圳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张蕾 《气象科技》2007,35(2):191-197
通过对1954-2005年深圳高温天气及其环流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得出高温的预报流程。结果表明:①深圳夏季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深圳高温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深圳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④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呈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南部气温比北部偏低。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出现范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雾天气的气候及环流形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1~2006年广西89站大雾资料,对广西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大雾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多,中部少,局地特征明显,表现为四个多发区和一个少发区;广西各月都可形成大雾,秋冬春季多,夏季少.雾日主要集中在11月到翌年1月,6月份最少;广西雾日的年际变化波动性很大,波动无明显周期,规律性差,总体略呈下降趋势;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最多出现在11~12月,大多只维持1~2d,少数可维持3~5d;全区性大雾天气过程最多出现在12~1月,大多维持1~3d,少数可维持4d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濮阳市1971~2004年大雾天气历史资料,分析了濮阳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雾天气多发季节,日出前后为大雾的最浓时段.500 hPa图上本站受西西北到西南气流控制,未来有浅槽或下滑槽影响,等高线与等温线均较稀疏;700 hPa图上高原东部为西南气流;850 hPa或925 hPa以下存在逆温层;地面图上本站处于均压场中或有小股弱冷空气影响.  相似文献   

5.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境内三面环山,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绝大多数地貌以湟水两侧形成多级河谷阶地为主。本对湟中县1981~2000年大风资料普查分析,结查表明:湟中县大风的风速不是太大,但日、月、季、年际变化明显。在特征上除冬春季高空动量下传大风外,还有夏季局地强对流产生大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宇 《广西气象》2005,26(A01):44-46
通过对北海市1953年~2003年共51a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出北海市三个站达到高温天气的日期,并且按旬统计分类,用天气学原理对历史天气图和剖面图进行归纳,总结北海市高温天气过程的气候背景和环流形势分析,对今后北海市高温天气的预报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北半球50hPa平均环流场及其月际差、方差分布,得出50hPa平均环流场以季节变化最显著,同时计算了我国东部华北、淮河、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等5个区夏季降水指数与前期冬季12~2月、春季3~5月、同期6~8月北半球50hPa环流的相关,其中以屯前期春季3~5月50hPa平均环流的关系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西夏季高温天气期间副高特征与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和925hPa气温以及500hPa高度与日最高气温相关较高,采用统计回归模...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强暴雨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丽荣  连志鸾 《气象科技》2004,32(2):97-100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石家庄及各市(县)建站以来的强暴雨过程进行气候分析。普查了59次强暴雨个例的历史天气图,将强暴雨过程分成8个类型,归纳出各型强暴雨的发生时段和落区;找出各型的典型形势场特征,并制作了天气型模板,可在MICAPS平台上直接与天气图叠加,进行预报分析,力图以此提高预报强暴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61~2014年哈密国家基准气象观测站5~9月逐日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NCEP1°×1°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哈密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1961~1993年是偏少期,1994年以后明显偏多,而近14a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一致。(2)哈密市近54a年平均高温日数是35d,主要集中在6~8月,7月最多。(3)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多为2002年出现60d,最少为1993年仅出现了11d。(4)新疆脊、伊朗副热带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与高温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哈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在500hPa高度场主要表现为三类环流类型:西太副高西伸发展型、伊朗副高东伸发展型、西太副高西伸发展与伊朗副高东伸发展共同作用型。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500hPa环流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45年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方差累积贡献率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全省一致型、西北—东南差异型和西南—东北差异型。第1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2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1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的趋势,且存在2~4年、8~14年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的时段。应用逐日20:00500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1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12.
任广成  王冰 《干旱气象》2007,25(1):25-31
利用1951-2005年若羌、且末及和田3个代表站55 a气温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南疆地区夏季高温年的气候变化,并对其形成进行海温场背景分析。发现南疆地区夏季高温的形成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相联系。前期10月和2月相关的北半球副高特征指数对南疆地区夏季温度有很好的指示性;南疆地区夏季高温年发生的前期1月份开始,即在北太平洋建立西南海区高东北海区低的海温距平分布型,这种分布型持续到5月份结束。但这2个海区前期海温的异常变化不同,表现为:1-2月份西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小,东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大。3-5月份则西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大,东北海区海温变化幅度小。  相似文献   

13.
平凉市崆峒区夏季高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凉市崆峒区1951~2006年夏季(6~8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高温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崆峒区平均每年发生3.5次高温天气,最多可发生18次高温天气。近56 a共出现了6次持续4~9 d的高温天气过程;1997年以来是高温频繁发生期;年高温日数与6~8月平均气温、总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6~8月总降水量呈反相关。持续高温与东亚上空500 hPa的新疆暖高压脊或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最高、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固定阈值法(天气标准)和百分位阈值法(平均标准)定义了高温事件,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高温事件强度、日数和极值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游年代、年天气标准和平均标准高温事件强度总体上呈增强和日数呈增多趋势,2010—2015年高温事件强度增强和日数增多趋势明显,高温事件极值也呈增强趋势。高温事件出现在5—9月,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的高峰值均在7月,依次向两端递减。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均为下游中游,说明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下游比中游更长。高温事件中、下游年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没有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均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高温事件中、下游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以及平均标准强度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平均标准日数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中游在1997年、下游在1996年。年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正常年份概率在58.9%~73.2%,对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强度偏强和特强年份概率在14.3%~16.9%、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概率在14.3%~21.4%。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最高、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固定阈值法(天气标准)和百分位阈值法(平均标准)定义了高温事件,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高温事件强度、日数和极值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游年代、年天气标准和平均标准高温事件强度总体上呈增强和日数呈增多趋势,2010—2015年高温事件强度增强和日数增多趋势明显,高温事件极值也呈增强趋势。高温事件出现在5—9月,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的高峰值均在7月,依次向两端递减。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均为下游>中游,说明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下游比中游更长。高温事件中、下游年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没有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均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高温事件中、下游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以及平均标准强度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平均标准日数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中游在1997年、下游在1996年。年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正常年份概率在58.9%~73.2%,对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强度偏强和特强年份概率在14.3%~16.9%、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概率在14.3%~21.4%。  相似文献   

16.
对平乐站1957~2003年夏季实况资料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地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分布概况,分析了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夏季重庆高温伏旱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SST资料对2006年夏季重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过程的天气特征、环流背景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重庆持续异常高温伏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而它与南亚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异常、极涡和副热带急流的变化、西太平洋暖池偏暖等因子都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营口市所管辖3个站1981~2000年的日最高气温资料,查找大于等于33℃高温个例,统计分析了高温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根据近20年历史天气图等资料,系统总结了营口市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和高温出现的高空、低空及地面形势场特征。运用经验性预报方法,提取预报指标;结合各种数值预报产品,进行逐条检验是否符合条件,最后建立经验性预报模式。建立的大于等于33℃高温的预报方法,经近几年的检验,能够比较好地预测夏季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9.
对邕宁2004年夏季一次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了阐述,对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稳定的副热带高压与热带风暴共同影响是本次高温过程的主要特点,持续稳定的下沉气流,也是造成高温天气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京津塘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田华  王亚伟 《气象》2008,34(1):66-71
利用1954-2002年的北京、天津和塘沽3站的雾日、雾发生时间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气候特征以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塘沿线多年平均雾日在15~19天.北京、天津两站的雾日年际变化一致.但在多年雾日变化上北京雾日数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天津、塘沽则略呈上升趋势.京津塘公路沿线雾多在凌晨到日出前后生成,在日出后逐渐消失.雾持续时间随时间变化呈指数递减.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地面温度在-5~5℃范围内、风速在0~4m·s-1和相对湿度在90%~100%范围里,雾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