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2.
薛喜成  朱清华 《地下水》2019,(3):97-99,150
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工程建设活动加剧,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愈加严峻。因此,在综合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进行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工程活动具有指导意义。选取沟谷岸坡坡度、沟床纵坡比降、植被覆盖率、单位面积固体物源储量、汇水面积、雨季降雨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四级,建立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并以西秦岭地区5条泥石流沟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将该模型用于陕西吴堡井沟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井沟泥石流具有中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实地调查,得到了该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等特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综合评判,得到该泥石流沟易发概率为69%,中等易发概率为12%,轻微易发概率为19%。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对天磨沟泥石流进行风险评价分析,得到该泥石流沟的危险度为0.804,属于极高危险泥石流沟;易损度为0.65,属于高度易损泥石流沟;风险度为0.52,属于高度风险的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4.
候旗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降雨量集中且充沛,流域内支沟发育,沟谷深切,山坡陡峻,相对高差大,沟内固体物源储量丰富,沟床纵比降大,具备泥石流发育的条件。文章在深入分析4条泥石流沟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泥石流静动力学特征、灾害史及爆发频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择单位面积物源储量、主沟纵比降、人口密度等10项因子,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因子的定性分析和计算得到每条泥石流沟易发性大小,评价结果与历史调查结果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对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该区地质、地形、地貌极其复杂,滑坡灾害最为发育,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金沙江上游巴塘—德格河段为研究区,在滑坡编录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滑坡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地表粗糙度、地层岩性、断层、水系和道路等11个影响因子,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皮尔森系数去除高相关性影响因子,运用频率比方法定量分析各个因子与滑坡发育的关系。通过频率比模型选取非滑坡样本,采用集成学习算法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极低易发区5个等级。由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和ROC曲线表明,高和极高易发区主要沿金沙江沿岸和沟谷分布,随机森林模型的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0.84,历史滑坡灾害位于高-极高易发区的灾害数占总滑坡数的84.8%,梯度提升树模型的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0.79,历史滑坡灾害位于高-极高易发区灾害数占总滑坡数的79.3%。由AUC值和历史灾害的分布可知,随机森林模型比梯度提升树模型在本研究区...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存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黑水县中芦花组垮沟泥石流为粘性泥石流,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为该区域的典型泥石流之一。以芦花组垮沟泥石流为例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泥石流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促发(激发、触发和诱发)条件。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其治理效果进行了评述。为岷江上游地区的泥石流调查、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技术借鉴,也对相关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对其工程防治有重要意义,以往评价中,由于主观因素过多和缺乏足够数据的定量评价,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还不尽完善。为此本文选取洮河流域下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泥石流的地域特点、成因和其它影响因子,在可拓学基础上建立一种泥石流易发性的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化的分析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对研究区泥石流沟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11条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有2条易发程度较高,4条易发程度中等,5条易发程度低,高易发和中易发泥石流沟在强降雨时期,易爆发泥石流,据此确定泥石流的重点防治区域,为研究区泥石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色村干沟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5.12"地震之后多次发生泥石流。2013年"7.9"特大暴雨后引发泥石流,摧毁沟口居民房屋,淹埋农田;沟内仍存在大量松散物源,沟口的居民安置点和公路仍受泥石流的威胁。笔者结合灾害应急调查资料,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红色村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危险性中等,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和公路交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现有泥石流沟856条,分布在北京北部燕山山脉和西部太行山脉一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总体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沟是燕山山脉一带典型的一条泥石流沟,文章在地质调查和勘查的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前火石岭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同时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按1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设计标准,在泥石流沟上游、中游、沟口3个断面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得出该泥石流沟为低易发-中等易发稀性水石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停歇期,区域高强度集中降水为泥石流灾害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的峰值流量等运动参数沿沟逐渐增大。分析结果对该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燕山山脉一带泥石流沟的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本文以阿尔泰山南麓的克什喀拉苏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阿勒泰市克什喀拉苏沟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流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泥石流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属易发程度,其形成主要受强降雨影响较大,详细论述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及易发性评价,且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巴塘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新世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在巴塘断裂带两侧10 km范围内识别出滑坡93处;在分析滑坡空间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地形坡度和地形坡向)、地形湿度指数、地层岩性、活动断裂、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植被覆盖等10个因素作为滑坡易发程度的主控因素,采用加权证据权法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开展巴塘断裂带滑坡易发性评价;成功率(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率为82.3%。采用基于自然断点法将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和低易发4个级别,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受巴塘断裂带和河流控制显著,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巴塘断裂带、金沙江和巴曲河谷及一级支流两侧,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巴曲各支流中上游,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巴塘断裂带现今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对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泥石流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从人类活动、地质、地形和气象水文条件4个总目标和19个子目标,建立了泥石流易发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目标因素等级及权重,对邱家沟,天须沟和长坡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邱家沟泥石流易发性最大,天须沟次之,长坡沟最小.  相似文献   

13.
汶川极震区锄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启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过后大量的老泥石流被激活,随着潜伏期的过去,雨季来临,松散物源开始重新活跃。通过对锄头沟泥石流的实地调查及现场测量发现,该沟流域面积较大,支沟发育,支沟及主沟后缘比降大,主沟中下段宽缓,泥石流物源主要为崩塌物源,分布于流域中上部和支沟内,泥石流由中上部和支沟启动,汇聚于主沟内,并沿沟道下段堆积,并通过室内试验等手段,还原了泥石流发生时的激发雨量及物源分布特征。震后极震区泥石流的具有物源类型丰富、易发程度高、激发雨量偏小和支沟群发等特点,该沟泥石流还出现了堵溃型泥石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警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判断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在地质和降雨条件都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因地形条件的不同,导致一个区域的沟谷暴发泥石流的频率有着明显不同,显然地形条件是控制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研究岷江流域上游典型沟谷为例,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选用岷江流域上游典型沟谷的形成区流域面积A0、形状系数F0以及沟床纵比降J03个重要参数进行研究,比较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征而得到一个综合的地形因子G。对比研究岷江流域典型区域以及甘肃舟曲、台湾陈有兰溪地区沟谷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G值,比较验证后得出:在地质和降雨条件都相近的情况下,沟谷G值越大,则越利于暴发泥石流。因此,可运用地形因子G划分某区域内沟谷泥石流的易发等级。对于岷江流域典型区域的沟谷:G≥0.21极容易暴发泥石流;0.14G0.21较容易暴发泥石流;G≤0.14不容易暴发泥石流。由于地质条件和降雨情况的差异,不同地区泥石流易发等级所对应的G值也将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康定市泥石流易发性,将康定市划分为421个沟域单元,采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分析工具以及SPSS软件分别对评价指标内部叠加情况、评价指标与泥石流灾害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除剔除重叠度高、相关性差的评价因子,选取流域面积、melton比率、形状系数比、流域崩滑密度、流域植被覆盖率、流域道路密度、流域平均径流侵蚀力指数、多年汛期平均降雨量等8个评价指标进行康定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采用信息量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了泥石流易发性,熵值法定量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出评价因子加权信息量值,将康定市泥石流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以及低易发区4个等级。通过频率比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检验,ROC曲线AUC值为0.842,表明评价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T-S模糊系统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模糊理论隶属度对模糊性有很强的识别精度,将泥石流危险性指标隶属度作为神经网络的激活函数输入,使用正态分布方法产生训练数据,再利用BP神经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对TS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等的参数进行训练调整,从而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建立好的模型对云南东川八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刘希林的灰色聚类法和可拓物元方法的纵向对比和与线性内插产生训练数据方法横向对比表明:使用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泥石流因子评价方法中选取因子不一及训练样本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网络的沟谷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元学习方式组织训练数据,计算每一类沟谷的原型中心。其次,计算未知样本与每一类原型中心的距离,得到其从属类别的概率。最后,根据类别概率计算沟谷的泥石流易发性指数,得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等级。运用模型对怒江州的沟谷进行评价,并与历史灾害数据进行比对,分类正确率达到67.39%,历史事件中泥石流灾害严重程度与模型的评价等级吻合度较好。相比传统实地勘测和因子评价等方法,文章方法能够通过遥感影像进行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快速识别与评价,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测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11日在西藏波密县白龙沟地区发生一次大型泥石流灾害,经济损失严重,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有必要对该区进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基于白龙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和形成条件,共选取18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和权的最小平方法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龙沟泥石流处于易发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理论出发,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对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到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的危险性为中度危险。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泥石流危险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6)
莎车县霍什拉甫乡夏合拉村泥石流沟位于莎车县霍什拉甫乡政府西部,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在暴雨和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有较大规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将对居民安全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利影响。在对研究区孕灾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泥石流的具体特征,分析研究了夏合拉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及其易发程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泥石流为中频沟谷暴雨坡面侵蚀稀性水石流,泥石流沟处于发展期,泥石流沟形成区及流通区界线不明显,灾害发生时泥石流沿沟道迅猛下泄,呈现流量大、流速快、含泥量低,危害程度严重,且易发程度为易发,实施防治工程很有必要。为后续提出防治该泥石流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