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外土壤风蚀的研究历史与特点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董治宝  严平 《中国沙漠》1995,15(1):100-104
根据国外土壤风蚀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本文将土壤风蚀研究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土壤风蚀研究的萌芽阶段,以土壤风蚀现象的认识和描述为主;本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为土壤风蚀科学研究大发展阶段,实现了由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的突破;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为土壤风蚀研究理论的检验与完善阶段。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土壤风蚀研究进入了全球性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
西方欧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维民 《地理学报》1996,51(4):360-368
现代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中的一个独立发支学科,是自十九世纪末才逐渐从西方历史学科中脱胎出来,至本世纪20、3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从20年代至90代代,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学科定义探讨时期、方法论探索时期、新哲学思维影响时期和90年代以来的多元化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筑物名称管理意见文/张寿林近几年来,对于建筑物名称的命名,在整个地名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1995、1996两年中审批的高层建筑、住宅区和其建筑物名称将近1200个,超过从本世纪开始到90年代初的总量。对于地名管理部门来说,命名是否得当有...  相似文献   

4.
独龙江植物越冬考察记实编者按:独龙江流域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地理单元,为生物多样化的中心舞台。但因其偏僻、闭塞,通行极端困难,历来鲜有文化人进去研究,直到本世纪90年代初,仍有许多科学研究的空白。自1990年至今,已64岁高龄的中科院昆明植...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2,22(3):294-299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5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即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使高含水流频率增大;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使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又复增大。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中下游水分干扰对胡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分干扰对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塔里木河(简称塔河)中下游胡杨林群落物种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选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塔河中下游输水干扰后的样地和对照样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胡杨群落共包括14科、27属、27种,其中对照样地内植物物种数为11种,生态输水干扰的样地内植物物种数增长15种,总共26种;(2)对照样地和输水干扰样地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相反,自中游到下游,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差异,表明胡杨林物种在输水干扰后发生变化;(3)群落相似性比较表明,对照样地内胡杨群落相似性为中、下游临界点下游中游,对照样地与输水干扰样地相比,群落相似性结果相反。综上分析,认为水分干扰是影响塔河中下游胡杨群落物种多样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凯  韩永翔  张勃  郝建秀 《地理科学》2006,26(2):179-185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阶段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处于中级阶段V2,水资源开发利用仍保持上升势头,潜力综合评分值较大,达到0.5349,说明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的潜力。其中以甘州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山丹县最小。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潜力的综合评价,为该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二十多年来,塔河中游两岸的生态系统是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1983年塔河流域的航空遥感,获取了最新的遥感资料。有可能与1958年的航空像片比较,使我们可通过两个时期的航片分析探讨沙漠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因。作者在讨论遥感编图方法时,以提高编制沙漠化图的准确性,并使之规范化且易于实施为目的,尽量选择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系统的研究进展,结合跨国公司最新发展趋势对全球生产系统特征进行了总结;其次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描述了90年代以来上海在全球生产系统分工中的变化,认为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并没有真正改变上海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的地位;最后就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差距与优势进行了总结,提出全球化发展的外部力量和地方化响应的内部力量将是上海发展世界城市的两个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山杏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山杏资源分布及其特点,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地区10多年来山杏资源经营利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90年代应遵循保护,利用与发展这一宗旨,解决山杏资源发展缓慢,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并提供相应技术保证;加强应用研究,大面积推广山杏经营技术成果,赶上世界新技术水平,促进山杏经营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干预后的塔里木河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李新  周宏飞 《地理研究》1998,17(2):171-177
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干旱区河流原有的水文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如何持续利用变化后的地表水资源,是保证干旱区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该文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文干预的后果,认为人类活动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水量的时空分布改变,径流规律趋于复杂化.指出,维持一定的河流水量,整治河道和改变用水模式是持续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1994年大洪水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塔里木河阿拉尔站1994年7月发生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二位最大洪峰流量,时段最大洪量。超过了以往的记录,在分析塔里木河洪水成因的基础上,对1994年洪水的形成,特性,沿程耗损作了剖析;回顾了1956年以来干流上,中,下游段耗用水比的变迁,并对其后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由十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来水量却连年减少,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平均下降了4~6m。随着大面积发展灌溉农业,排水洗盐改良土壤进程加快,相应地排入塔里木河的咸水也大大增加,塔河下游地下水水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变化动态以及来水量、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分析,也对沙漠化发展和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96,自引:7,他引:89  
分析塔里木河1956~2000年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时发现,进入90年代,塔里木河源流区的山区来水量增加了约10.9 %,但是,源流区补给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却减少了18.83 %。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来水量不断减少,而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是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的增加引起。塔里木河干流自身沿程水量变化对下游水量减少的影响,远大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来水变化对下游造成的影响;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 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下游近50a来沙质荒漠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41,自引:13,他引:28  
荒漠化是人为强烈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卡拉的来水量,由50年代的14.80亿m3减少到90年代的2.38亿m3,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同时,受过度放牧、开垦、樵采等原因的影响,下游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十分严峻,宏观格局上表现为绿色走廊由上段至下段,由中间至两侧沙漠化程度趋于加强。通过1959、1983、1992及1996年遥感信息制图定量研究表明,50年代至90年代沙漠化年均增长率达0.24%,其面积扩大的同时,程度也在加剧,自然景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应用GM(1,1)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趋势分析表明,以土地沙质荒漠化为主的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科学规划,整治上、中游河道,合理利用水资源,以解决下游生态及生产、生活用水。应用RS、GIS监测沙漠化变化,通过增加生态用水,恢复铁干里克-阿拉干段的天然植被,遏制沙漠化扩展,同时利用工程措施,保护阿拉干以下绿洲走廊及218国道安全畅道,防止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年径流影响量的估算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塔里木河流域与环境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新疆环境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本文通过对年径流量累积曲线和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估算出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各河段的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郑丹  陈亚宁  薛燕 《干旱区地理》2004,27(2):216-220
结合2000~200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横向上.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响应程度减小.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纵向上,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中游区段次之,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李元芳 《地理研究》1991,10(4):29-39
本文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论述1194~1855年的古黄河口泥沙堆积形式、速率及其沉积特点,并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形成机理和类型,以及尾闾变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认为在黄河南流夺准入黄海过程中,河口和三角洲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后两期形成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前期为径流一潮汐型,后期转化为径流一波浪型;后期河口迅速延伸,河口基准面相对抬升所引起的溯源淤积可达河南境内。  相似文献   

19.
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效果及风险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左其亭 《地理科学》2006,26(5):564-568
为了挽救濒临毁灭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中国政府2000~2003年实施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结束塔里木河下游300 km河道近30年的断流历史。文章基于大量数据资料,简单介绍塔里木河断流过程;再分析近期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效果;最后从博斯腾湖来水水文特性分析、博斯腾湖调节计算和输水风险分析等方面,阐述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别计算了丹江口水库1969-1990年实际下泄流量过程和大坝加高向黄淮海地区调水15×109m3后下泄过程在2020水平年下汉江中下游各点的水位流量过程,比较了两者的水位流量差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各点水位和流量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灌溉用水和航运的变化。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丹江口水库下游各点的多年平均水位、流量将下降,流量过程趋于缓和,洪水流量减少,枯水流量增加;灌溉取水量减少,破坏状况加重,枯水期航运流量增加,但中水期航运时段减少。最后,作者对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