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986年4月21日至26日,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第二次大会在石家庄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届和第二届铀矿地质学会理事,以及从事铀矿地质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情报和管理部门的人员,共103人。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第一届铀矿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王传文同志所做的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一致认为第一届理事会在中国核学会和挂靠单位核工业部地质局的领导下,团结了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系与协作,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会  相似文献   

2.
3.
顾问: 徐光炽张祖还王朝钧伶城黄劫显李伯皋理事长: 刘兴忠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为序): 杨士文陈鑫金景福赵凤民胡绍康曾卓荣秘书长: 罗长本副秘书长: 黄世杰张家骥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新华王宗仁王超冯琪安作栋关锡海刘兴忠刘鸿硕孙圭许德亮 李汉李河江李喜文李普洲李成李  相似文献   

4.
5.
铀矿地质经济学会于1987年12月25日在石家庄召开了成立大会。各地勘局及队、院、校的会员代表93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铀矿地质经济学会章程》,选举了学会理事会。铀矿地质经济学会会旨是:团结全体会员,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探讨铀矿地质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888人,中国派出了60人的代表团,其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第三次代表会议于1991年4月22曰在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铀矿地质矿山系统、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南京大学、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代表共88人。南京大学徐克勤、张祖还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学术报告。会议听取了刘兴忠理事长代表第二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经全体代表讨论,一致认为:第二届理事会在学术交流、提高队伍素质、促进铀矿地质勘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今后学会工作所提出的建议是符合  相似文献   

8.
劳雄  张肇新 《地球学报》1996,17(1):53-53
折腰山矿产的筒状矿体,产于折腰山火山-沉积形成的层状矿体中。经实地调查并与邻区的构造对比研究。作者认为,形成该筒状矿体是地壳运动对一层状矿体改造变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派出了由2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大型代表团,中国地质大学有27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地学界的盛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与会的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趋势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11.
张达  吴淦国 《现代地质》2004,18(4):429-434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汇集了全球典型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前寒武纪克拉通和年轻造山带的岩石圈差异表明在晚古生代欧洲是一个复杂的沿着由于罗得利亚超大陆裂解而形成的波罗的海边缘增生的地体拼接带。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在新元古代也经历了裂解、俯冲及碰撞固结的过程。利用新资料分析了Afar地幔柱与板块构造事件对红海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通过逆冲推覆构造确定里海和咸海地区一期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与油气及矿床的定位密切相关。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年代的确定和第三纪以来造山带地质构造的演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会上展示了阿尔卑斯地区和区域地质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区域地质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质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 ( IGC,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于 2 0 0 0年 8月 6~ 1 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市的会议中心 ( Riocentro CongressCenter)顺利召开。以巴西国家政府、科研机构、矿业公司、各大学为主并由南美 1 1个国家的地质调查所等参与共同主办了这次大会。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南美大陆召开的地质盛会 ,参加者在 40 0 0人以上。大会主旨是 ,地质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千年的挑战。8月 6日下午巴西副总统 Maciel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中国和各国…  相似文献   

13.
四年一度的国际地质大会(IGC)可以称为“地球科学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各国学者会聚一堂,盛况空前,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当前地学研究的水平和最新动向。 1 大会概况本届地质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历时11天(8月24日至9月3日),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85个国家和地区,共4500人左右。其中日本学者人数最多(1700人),其次为美国、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我国地学界就开始酝酿申请主办国际地质大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地质学会于1984年提出了正式申请。经8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喜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6年8月4日至14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科学会议中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的学术组织,是国际地学界最具广泛性、高层次、高水平的“奥林匹克”盛会。 国际地质大会旨在:促进地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相似文献   

15.
彭淇瑞  央鳳鳴 《地质论评》1957,17(2):275-278
第20屆國際地質會議於1956年9月3—1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大學城召開。自8月15日—9月2日有會前旅行,9月13—21日有會後旅行。有85個國家的  相似文献   

16.
1 概况与主题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立国际会馆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生存”。有6个分组讨论地球历史问题,从其起源到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有5个分组研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学前沿问题,包括能源、资源、灾害和环境问题,还有25个分组涉及地球科学各个领域。虽然分组基本上按学科划分,但其中不少分组具有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性质。24日下午,日本国皇太子宣布大会正式开幕,他在开幕词中称:“当今大量问题与全球环境有关”。“我们对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地质科学家们寄予厚望。”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代表,正式会期11天,会后尚有地质旅行。开幕式上几乎所有的发言都强调地学工作者正面临所谓“紧急环境问题”的挑战。这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继去年发出1号通知(见本刊1990年第2期)后.又发出2号通知.对会议的日程作了具体安排,并对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大厦举行.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短期培训讲座、成果展览和地质旅行等.学术报告分专题学术报告A、B 、C.学术报告Ⅰ-1、Ⅰ-2、Ⅰ-3和学术报告Ⅱ.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到会代表3700多人,其中巴西本国代表约占1/3。中国代表180多人,其中官方代表团80人,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任团长。  本次大会的大型学术活动安排较多。大会学术报告9个,分三次进行,各为半天,报告的题目分别为:矿产勘探、油气勘探、清洁能源、土壤保持和管理、防治地质灾害,21世纪的水资源,过去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全新世)、全球气候变化、地学对可持续社会的作用。按学科划分的系列称为一般讨论会和专门讨论会。“一般讨论会”(General Symposia)共分28个,编号为1~28,各又分2~11个小题目,总共163个讨论会(平均每个大题包括5~8个小题目)。  另一个系列为“专门讨论会”(Special Symposia),讨论一些跨学科的问题,如“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全球变化和未来环境”、“岩石圈构造和深部作用”、“盆地分析”、“21世纪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国际各项地学计划的进展”等。“专门讨论会”共11个,编号为A~K,各又分4~9个小题目,共74个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概况自1878年第一次国际地质大会召开至今,已历经120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地质大会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由于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以及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研究对世界地学研究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拟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我国将派代表团参加。大会期间将广泛交流各国地质科研成果;回顾总结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主要进展与趋势;讨论地质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