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胜利油田作业海域因受陆地影响显著,水浅滩阔且盐度较低,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偏北,每年冬季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给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各类工程设施造成影响。利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2005—2016年冬季的各类冰情监测数据并结合部分已有研究成果,对胜利油田作业海域的冰情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该海域的冰情基本特征;在分析海冰防灾减灾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海冰防灾减灾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并结合油田海上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具体的海冰减灾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近几年参与渤海海冰应急预警,尤其是2009-2010年冬季30年来最严重冰情应急防灾实践,介绍目前渤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冰灾害状况,分析我国渤海海冰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成因做了分析,在高度重视海冰监测预报、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海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冰情,灾害,监测,预报,减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辉碇  白珊 《海洋预报》1998,15(3):100-103
本文概述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冰情及其产生的灾害,概述海冰监测和预报。讨论防灾减灾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因受陆地影响显著且盐度较低以及地理位置相对偏北,胶州湾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文章利用卫星遥感和岸基监测所获取的冰情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对2015/2016年冬季胶州湾的冰情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该海域2015/2016年冬季的冰日、冰期、冰型、冰厚、海冰表面特征、浮冰密集度和结冰范围以及浮冰流向流速、地理分布等冰情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2005—2017年滨州市海域冬季各类海冰监测数据资料,对冰日、冰期、冰型、冰厚、浮冰密集度和结冰范围等冰情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海冰的时空分布和冰级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海域的海冰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研究表明,滨州市海域的总冰期一般为60~80d,其中严重冰期约为25d,河口和浅滩等近岸海域冰情较重;冰型、冰厚和结冰范围等在不同冰期和冰级具有不同特点,对海上设施和海上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冬季渤海的冰情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2002~2003年冬季渤海冰情特征,将海冰数值预报模式与传统的中长期海冰统计预报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海冰预报精度,初步形成预报时效互补、点面结合、预报产品多样化、预报传递网络化的业务化海冰预报系统,满足不同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在防冰减灾工作中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0/2011年冬季渤海黄海北部海冰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对2010/2011年冬季的渤海黄海北部海冰特征、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期冀对海冰的防灾减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子对渤海冰情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涛动、北极海冰和西伯利亚高压等气候因子对渤海海冰年际变化的影响。统计表明西伯利亚高压是影响渤海海冰年际变化最重要的因子。秋季北极海冰密集度、冬季北极涛动与渤海冰情显著相关,它们可能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从而影响渤海海冰的严重程度。利用回归分析得到渤海冰情等级与西伯利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统计关系,回归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渤海冰情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系统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冰是渤海冬季常见的一种海洋灾害,对渤海海冰的监测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本文初步分析了卫星遥感监测渤海海冰的能力,介绍了一种结合多遥感卫星数据源的海冰监测系统的搭建方法,该系统实现了从数据输入、预处理直至海冰信息提取、成果输出全过程的处理功能.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建成后在2010-2011年冬季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渤海冬季油气生产危险冰情报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渤海中的油气田冬季生产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冰灾威胁,建立渤海冬季油气生产危险冰情报警系统和防冰减灾的海冰管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一套适用于渤海不同冰区以及不同型式油气开发工程的冬季油气生产危险冰情报警方法,其中包括渤海海冰生消过程中的监测,预报系统,对不同类型开发工程危险情报警标准的考虑以及海冰管理数据库和专家系统软件。本文是在辽东湾油气田海冰管理实验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对渤海冬季生  相似文献   

12.
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有助于指导结冰海区沿岸各级政府制定和优化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取冰厚、密集度及冰期和各类承灾体密度、规模等作为评估指标,将河北省沿海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作为基本评估单元,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空间区域的等级划分,并绘制风险等级分布图。所得结果较为真实地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河北省所辖海域的分布状况,可为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管理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渤、黄海60 a来海冰灾害的基本状况,总结和分析了海冰对我国海洋经济的主要影响和危害.同时,从工程和非工程两个方面提出了海冰防灾减灾的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海洋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恒一 《海洋预报》1998,15(3):21-25
本文介绍了台风和海冰灾害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影响和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冰灾害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灾害的产生不仅于海冰冰情严重程度,而且同人类活动及人类防范海冰的意识有关。通过归纳整理1950年以来渤海海冰冰情等级以及国家海洋局公报内的海冰灾害,并应用5年滑移平均,以反映中国"五年计划"的社会活动与海冰灾害之间的响应,定量分析海冰灾害发生率同海冰冰情等级的关系,发现工业活动的频繁程度同海冰灾害发生率成正比;人类重视程度同海冰灾害发生率成反比;海冰冰情等级与海冰灾害发生率成正比;当海冰冰情等级减轻时,海冰灾害发生率并不一定减少。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针对目前渤海工业活动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加强海冰灾害的防范能力仍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黄金生 《海洋预报》1991,8(4):57-61
本文以单站海冰要素计算海冰等级;应用单站气温资料进行周期分析,制作海冰趋势预报并对葫芦岛未来1~2年内的冰情变化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曹妃甸邻近海域的海冰状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妃甸邻近海域是渤海湾冰情严重海域之一.根据该海域的地理环境和大量的海冰卫星遥感、海冰航空监测、海冰船舶调查、岸站和海上平台等有关海冰监测资料及相邻海域的有关海冰监测资料,给出了该海域海冰的冰期、冰型和海冰时空分布变化等特征.另外,还给出了该海域一般年份和特殊年份的冰情状况.  相似文献   

18.
南堡-曹妃甸海域是渤海湾冰情严重海域之一。本文根据海上平台、陆地测点、航空监测、船舶调查及卫星遥感等有关海冰监测资料及相邻海域有关海冰监测资料,给出了该海域本年度冰期、冰型、冰厚、结冰范围、浮冰最大外缘线及海冰时空分布变化等状况,综合分析得出,本年度该海域的冰情状况接近于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渤海6个海洋站的海冰监测及气温观测数据统计,终冰日及冰期可用来表征当年渤海冰情严重程度,在大多数年份冰情与终冰日早晚和冰期长短呈负相关。根据2006/2016年的辽东湾海冰面积及外缘线资料,分析了11年间辽东湾冰情的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海冰受局地气温影响明显,两者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辽东湾海冰年际变化除受局地气候的影响外,还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极涡、东亚槽和欧亚环流等气候因子的共同调控,其中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极涡面积指数、东亚槽强度指数、欧亚纬向环流指数影响最为显著,可作为辽东湾海冰预测的重要因子,此外北极海冰密集度也可以为预测当年冬季辽东湾每月冰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台站观测、卫星遥感以及专项调查等多种数据,综合分析了近年来胶州湾典型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建桥前后水动力环境等的变化对冬季冰情的影响。结果显示,建桥以来冰情较重的年份冬季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处于近30年的低位,重冰期与年最低气温时段相吻合,且以跨海大桥为界,北部海湾结冰现象严重,而南部几乎无结冰。基于区域海洋水动力模型(ECOM)的模拟结果显示,跨海大桥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胶州湾北部海冰的生消,即大桥建设使胶州湾尤其是大桥北侧的水动力环境弱化,落潮时桥北侧水体堆积,涨潮时桥北侧向陆一侧水位减小;大桥对桥位南北1.5 km周围涨、落潮流场产生影响;流场的变化又使得悬浮物对流扩散和沉积物输运发生改变,大桥北侧局部区域水深变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