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气臭氧层的日趋变薄,估算到达陆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变化,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成为环境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DISORT辐射传输模型,从生物健康效应的角度提出了估算陆面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方法,并采用LibRadtran软件包UVSPEC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了2000年1月和7月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讨论了臭氧、云量、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对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云量、海拔数据修正陆面紫外线辐射的方法。另外,还系统分析了2000年1月、7月我国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1月份辐射强度是低纬度较高,而7月份是中高纬度较高。UVA和UVB陆面辐射强度分布明显不同,特别是7月份,UVB辐射强度的高值区域较UVA明显偏向低纬度地区。UVB的生物有效辐射强度大约是UVA的6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990年2年—1991年1月近地面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夏季辐射强度大,寒季小。大气透明度全年都很好,透明度系数大多在0.8以上,寒季的透明度系数略大于暖季。年平均总辐射强度为119.2W/m~2,10—3月的总辐射累积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年平均反射率0.42,夏季裸地平均反射率为0.27,寒季雪面平均反射率为0.51。年平均净辐射强度为11.7W/m~2,地表相对大气而言是热源。10—3月净辐射强度为64.1W/m~2,4—9年净辐射强度为-40.6W/m~2,前者说明地表在该段时间内吸收热量,后者为损失热量。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太阳紫外UV-B辐射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塔中站(39°01′N,83°40′E)直接探测的紫外辐射资料,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地层紫外辐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紫外UV-B辐射年总量为8.59 MJ·m-2·a-1。夏季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大,7月达到最大为1.24M J·m-2,占紫外UV-B辐射年总量的14.44% ;冬季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小,约为7月的1/5,1月出现最低值为0.257 M J· m-2;紫外UV-B瞬时辐射强度全年峰值为2.51 W·m-2,出现在6月。1、4、7、10月紫外UV-B辐射的日总量变化对天气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天气现象较少的1月逐日紫外辐射上下变动的离散度较小,7月最大。紫外UV-B辐射随云量增多而降低;沙尘使紫外UV-B辐射的降低较为显著,沙尘暴时,其值为各类风沙天气中最低。  相似文献   

4.
蒋自然  雷丽萍  金环环  张建珍 《地理科学》2022,42(11):1857-1866
从多维度解析陆港型物流枢纽的发展机理,运用2001―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中国陆港型物流枢纽的综合发展实力,并采用空间分析、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枢纽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探究中国陆港型物流枢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 枢纽实力在胡焕庸线两侧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东南部地区枢纽总体比西北部地区发展更成熟、更稳定;② 枢纽发展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差异程度在不断增加;③ 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营对枢纽的基尼系数贡献较大,但信息技术的影响提升更加明显;④ 人口规模、金融发展和外部环境因素促进枢纽发展,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和政府投资对不同等级枢纽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王鑫磊  王圣云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583-1590
现代物流业作为中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物流网络的科学构建则关系到经济空间格局的走向。通过建立物流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分析得到各研究单元的物流综合实力评价指数,确定不同等级的轴心城市,根据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度节点到物流中心的时间成本,选用潜力模型划分轴心城市辐射范围,构建了中部地区"轴—辐"物流网络体系。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一级轴心城市,长沙、合肥、郑州、南昌、太原为二级轴心城市,芜湖等19个地级市为三级轴心城市,其他地级市(州)和县级城市为边缘物流城市的物流网络。从物流网络的影响范围来看,各省辐射范围基本与行政界线相吻合,区域内节点与轴心之间联系紧密;从分区域来看,物流网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区域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城市创新联系的研究对揭示创新空间结构特征、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广东省2003、2012年21个地级城市的创新联系空间格局进行测度,分析空间格局演变的特征,并探讨广东省创新联系空间格局的发展与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呈现新型“核心—边缘”结构,珠三角仍是这一结构的核心,但有弱化和分化趋势;区域整体网络化程度增强,珠三角外围地区有反极化趋势出现。2003-2012年,创新中心城市由5个变为6个,其辐射范围大小及方向发生变化,辐射强度仍维持强强联合的格局。未来应促进现有创新联系空间格局的优化,在区域整体层面上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创新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10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全局性视角,动态刻画2007—2016年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动态数据模型,剖析了其演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多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清晰,核心区域范围向西部地区延伸;② 货运联系快速分化,空间格局层级性特征显著,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网络复杂性逐步提升。③ 货运联系网络向集聚性稳增长、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无标度网络特性减弱的小世界网络发展。④ 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信息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对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空间格局形成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有效辐射拟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深入分析有效辐射理论公式的基础上,利用日射站和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确定有效辐射拟合的经验函数式;利用数据集群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时空尺度的有效辐射估算模式;通过误差分析,最终确定适用于全国范围有效辐射计算的拟合模型;采用确定的有效辐射拟合模型,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有效辐射进行计算,利用ArcG IS将站点有效辐射拟合结果进行空间内差,获得黄河流域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太阳辐射与热岛强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周淑贞  郑景春 《地理学报》1991,46(2):207-212
本文根据上海1984年有代表性的154天,进行影响上海城市热岛强度的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热岛强度与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为正相关,与风速和云量为负相关。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与城乡下垫面的反射、吸收和增温、冷却的差异有关。我们又用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实测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和城、乡的气温、云量、风速等气象资料,对上海1984年不同季节城市热岛的若干典型个例进行分析,说明上海城市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对上海城市热岛形成及其强度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彭艳  王钊  李星敏  堇妍 《干旱区地理》2012,35(5):738-745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MODIS卫星气溶胶产品,分析了西安近50 a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安地区1961-2005年总辐射变化经历了“持续”、“变暗”、“变亮”、“再变暗”4个阶段,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幅度较全国平均变化幅度大,其“变亮”过程开始于1985年,较全国平均时间略早;西安4个季节总辐射总体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云量、气溶胶、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影响因子的分析,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对总辐射变化影响不明显,总云量和气溶胶的变化对西安总辐射的变化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春、夏季总辐射的变化主要受云量和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共同影响,其中总云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总辐射变化的振幅,城市发展所导致的气溶胶增加所产生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可能决定了总辐射的总体下降趋势;秋、冬季节的总辐射下降趋势主要与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有关。  相似文献   

11.
植物排放甲烷(CH4)的来源尚存很大争议,而光照和紫外辐射胁迫可能是植物排放CH4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马尾松和柑橘7种树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光照和增强紫外辐射对树木叶片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树木叶片的平均CH4排放速率在光照条件下(21.176ng·CH4·g^-1DW·h^-1)是在黑暗条件下(9.699ng·CH4·g^-1DW·h^-1)的2.2倍,光照对不同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在高UV-B辐射强度处理下,除浙江桂和柑橘外,其他5种树木的CH4排放速率均显著高于低UV—B辐射强度处理的CH4排放速率;树种及其与光照或UV辐射的交互作用对树木叶片CH4排放速率的都具有显著影响,光照或增强UV辐射强度对排放速率较低的树木种类排放CH4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3种UV-B辐射强度对香蒲(Typha orientalis)生长和抗氧化状况的作用,于2017年5月19日~7月17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室外实验基地,构建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其中栽种香蒲幼苗;在3种UV-B辐射强度[168μw/cm(自然光照下)、210μw/cm和252μw/cm]下,测定香蒲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香蒲叶片提前出现叶缘褪绿、萎蔫和坏死斑点等现象;在短时间3种强度的UV-B辐射下,香蒲的株高和生物量都显著增大,但是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香蒲的生长受到抑制,且生物量表现出向地下积累的规律;在实验前14 d,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强,香蒲叶片的丙二醛、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都显著提高,14 d以后,其逐渐降低;在实验的不同时期,在植物生长中起主要作用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存在差异。在UV-B辐射下,香蒲通过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对其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肖塘地区2011年直接探测的辐射资料,对该地区紫外辐射、总辐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总辐射年变化位相基本相同,年曝辐量分别为242.62、5441.31 MJ\5m-2,分别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少21%、10%,年平均日曝辐量分别为0.68、15.35 MJ\5m-2。总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1329.6 W\5m-2,紫外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62.7 W\5m-2,出现在6月。沙尘暴对紫外辐射的减弱作用最明显,扬沙次之,浮尘减弱作用最小。紫外辐射日平均曝辐量占总辐射日平均曝辐量的3.36%~7.25%,年平均曝辐量占4.45%。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面有效辐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科学考察期间采集的整年沙漠辐射观测资料,结合沙漠周围地区有效辐射计算值,分析了沙漠有效辐射的日变化及影响因子的作用,同时分析研究了沙漠及周围地区有效辐射的年变化以及有效辐射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1986-1987年冬春两季积雪辐射平衡的数据以及积雪辐射平衡与短波辐射平衡、长波辐射平衡的同步变化关系;指出了短波辐射平衡对融雪的积极作用,强调了积雪反射率对融雪过程的负反馈机制;并将积雪辐射平衡与融土辐射平衡进行了类比;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对不同容重的积雪融化速率进行了分析.该文的结果对研究积雪融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换算成光量子通量密度,取用了一个简单的大气模式,计算了各种太阳高度、地面气压和大气浑浊度下太阳直接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通量和光量子通量,从而得到了单位光合有效辐射能量所具有的光量子数。结果表明:这个数是比较稳定的。在平原地区,10—90°的太阳高度范围内,1W.m~(-2)的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具有4.72±0.11μmol.m~(-2).s~(-1)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本文还采用北京地区四个季节定时的太阳直接辐射分光测量资料和高原观测资料检验了模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个任意地形和实际天气条件下,能够计算大范围、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的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模型采用简化的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和NCEP/NCAR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黑河流域2002年度每小时、1 km×1 km分辨率的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计算,所应用的地面资料仅为流域的地形信息。鉴于模型中总辐射是根据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推算的,而黑河流域2002年度缺乏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实测资料,模型采用分别位于黑河山区西水、中游临泽和下游额济纳旗3套自动观测仪器的总辐射资料进行验证,西水实测总辐射与计算总辐射的R2=0.71,而临泽和额济纳旗R2分别为0.90和0.91,但各站点均出现部分结果相差很大的情况。出现地域差异和部分结果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总云量资料时空分辨率低造成的,另外计算和实测数据空间尺度的不一致也部分造成山区计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3种UV-B(ultraviolet-B,波长为280~315 nm的紫外光)辐射强度对香蒲(Typha orientalis)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于2017年5月19日至7月17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室外实验基地,构建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其中栽种香蒲幼苗;在3种UV-B辐射强度[168μw/cm~2(自然光照下)、210μw/cm~2和252μw/cm~2]下,测定香蒲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并观察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减小了香蒲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且随着辐射强度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减小量增大;UV-B辐射增强显著减小了香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大了胞间CO_2浓度,UV-B辐射强度增强的条件下香蒲叶片光合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香蒲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叶绿体数目减少,叶绿体结构变形,体积膨大,形态臃肿,叶绿体中出现淀粉颗粒,破坏作用随辐射强度增大而加剧。  相似文献   

20.
从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两方面建立城市物流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2011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物流综合实力指数,并借助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高、较高、一般、低4种类型。采用引力模型和物流地位模型测度了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度,并以此构建长三角轴-辐式物流网络,即物流综合实力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的上海为一级轴心城市,物流综合实力较高的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为二级轴心城市,舟山、扬州、泰州等10个城市为三级轴点城市。最后,借助0-1整数模型规划了上海物流圈、南京物流圈、杭州物流圈、宁波物流圈和苏中物流圈5个各具特色的物流圈,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