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研究干旱区域地下水与植被关系入手,通过植被遥感信息分析,推断出浅层地下水的富水区;根据干旱区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这一规律,应用多时相遥感资料通过对区内巴彦布拉格湖水水域面积的动态分析,指出呼吉尔湖水接受深层地下水补给。上述解译成果为本区找水提供了方向,已得到后续物探、钻探工程证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两个不同时相的TM卫片(1984年、1994年)作为调查基础资料,结合地形图和局部地区大比例尺黑白航片,通过解译量测,对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基塘区十一个镇的基塘用地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TM4波段图像对基、塘信息进行了分离,同时估算了基、塘面积比。这次工作是利用TM图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特有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所作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Landsat TM的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IHS变化和离散小波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在IHS变换的基础上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其次,利用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I和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用融合后的图像代替多光谱图像的亮度分量I再进行IHS逆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实验证明,融合后的影像不仅保留Landsat TM多光谱图像的光谱特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IHS彩色变换和主成分变换在苏州市TM多波段图像信息提取研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地物在多波段数据的彩色合成图像上具有较为稳定、特征的色调信息。利用苏州市水体、植被、城镇三大类地物的色调特征对TM_3(红)、TM_4(绿)、TM_5(蓝)彩色合成图像的色调成分H作了伪彩色密度分割,准确地反映了它们的分布状况。在主成分图像的IHS反变换彩色合成图像上,主成分的信息内容得到了定量、形象直观的反映,苏州市新旧城区的光谱差异、该市现状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特点得到了清晰的显现。水稻、菜地、山地之间的光谱差异也得到明显的增强。主成分变换和彩色变换相结合,为多波段数据信息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量图像端元的地表反射率,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确大气校正;在对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表反射率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 Liner Spectral Unmixing,LSU)模型,有效地避免了因大气时间、空间差异所造成的多时相误差,实现了多时相对比;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因子,消除了土壤湿度差异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以2001年和2011年2期TM图像为数据源,采用分类后比较法提取了10 a间天津市蓟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利用空间分析算法生成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个地形因子,分析了不同地形特征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特征;从类型转换和动态度2个方面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微缓起伏地形上,居民地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而林地减少最多;在低起伏和中起伏地形上,居民地增加最多;在山地起伏地形上,居民地有所增加;在高山起伏地形上,只有林地和未利用地有少量变化。该结果可以为天津市蓟县的生态保护以及半山区县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SPOT与TM融合图像为遥感信息源,对孤山川流域老高川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是遥感技术在小流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空间粒度变化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以徐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M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选择徐州地区一块441km2的研究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理得到该研究区的景观遥感类型图,选取10个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指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30m到480m的逐渐增加,除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从而对该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沙河市册井地区严重缺水,许多村庄的饮用水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差,既没有含水性好的地层和岩石,又缺乏透水、含水性高的大型断层裂隙构造。为改变该区的缺水现状,笔者在对该区填绘1:2.5万水文地质草图的基础上,对区内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及其含水性和找水前景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该区尽管找水条件很差,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找水条件和前景,重点是要寻找和探查一些断层裂隙构造中的裂隙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找水布井的初步方案,选定了数个试验井位。笔者坚信,只要正视现实,遵循科学的依据、思路和方法,循序渐进,勇于实践,该区的缺水状况有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作为研究区,利用TM1、2、3波段组合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Erdas、ArcGIS、ArcView等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2007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图像预处理及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石羊河流域水质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遥感技术对流域水质环境的监测评价,可实现全流域水质的同步监测,其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石羊河流域为实验区,研究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水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完善了表面水质遥感信息获取的基础方法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环厦门岛水域悬浮物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时相TM/ETM+卫星影像,对环厦门岛水域悬浮物浓度状况进行了评估.经几何校正和大气辐射校正后的影像,通过密度分割、分级后比较和影像差值等变化检测技术,直观和定量地反映了研究年间悬浮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鲁南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水量平衡理论为依据,采用不同时相的TM图像数据及多元信息复合技术对鲁南地区沂源、沂水、沂南三县(简称“三沂”)的地下水资源、地表水拦蓄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山区水热条件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TM6波段数据的计算机分类处理,制成了山区瞬时温度场图,分析了山区水热条件的影响因子,研究了山区瞬时温度场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山区水热条件的形成机制及水热气候特点,对山区的水热条件进行了分区。通过野外调查,对山区水热条件分区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山区水热资源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遥感图像对南襄盆地断裂系统及盆地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襄盆地是中新生代含油气沉积盆地,它们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应用1∶20万卫星TM图像进行线性构造解译,确定了区内3种线性构造类型,明确了盆地基底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编制了盆地构造格架图和断裂密度图等图件,为油气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作者还应用应变场的反演理论模拟了凹陷的受力方式,认为断裂作用引起的地幔隆起是凹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合理的大气物理假设前提下,本文通过对遥感方程的推导,论证了遥感传感器各通道接收的亮度Rij与地物的反射亮度Wij呈线性相关。依据这一地空波谱数据的相关关系,笔者在对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波谱实测基础上,经与TM遥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典型矿床的地面波谱反射率数据与TM图像最佳波段数据的相关模型,并据这些相关模型,将TM图像反演成与矿床地面波谱有关的地空相关图像,同时建立了矿床光谱识别模型,并据其进行了计算机图像矿床光谱异常识别。TM数据的地空相关性研究的应用结果表明,矿床的地面波谱研究及其与遥感TM数据的相关分析方法在成矿预测、找矿靶区定位中应用效果颇佳,是多金属矿产信息提取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云南中甸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适量的野外调查,综合常规地质资料分析,认为云南中甸地区的含煤目的层为新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并对该区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机制及煤层聚集、赋存规律进行了总结,圈定了5个含煤远景区,为该区进一步进行煤炭资源勘探提供了靶区和基础资料,对解决滇西北严重缺煤的现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以黄土高原几类常见土壤为试验品,定量研究了不同泥土含量与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探索了利用反射率反演水体深度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水污染类型和强度的方法。最后以靖边县城的芦河为例,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探测水污染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喀喇昆仑地区康西瓦断裂以南被划为晚三叠世的变质杂岩,由两套影像特征迥然不同的岩石组成,其中一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晶基底非常相似,野外实勘证实这是一套深变质岩,其岩性组合及变形变质特征与塔里木板块的元古界一致;另一套为晚三叠世地层。两套地层间为一条在遥感图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特征但还未曾识别的大型断裂,根据对两侧地质环境的分析,认为它可能是一条重要的地质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