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处强 《贵州气象》2001,25(3):48-48
气象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可分为直接及间接两类 ,直接影响可用中医理论“六淫”致病学说来解释 ,即人类生物机体在长期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即抵御力 ,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对人体没有危害 ,不产生疾病。当气候异常即“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如春天当温而反寒 ,冬季当凉而反热 ) ,变化超过了人类机体的承受能力 ,打破了机体的生理平衡 ,产生一些症状或体征后 ,就导致了疾病 ,这种能导致生物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称之为“六淫”邪气 ,是导致外感疾…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阐述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骤变并人体抵抗力下降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温病的发生主要是外感热邪或热毒并人体的正气不足所至。提出了用现代气象学妥。识观察“六淫”致病因子对人体的影响有益于理解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们身体健康的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专业气象台由此建立了各种气象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有关气象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中医理论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1]。  相似文献   

4.
“六淫”致病的科学性及定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帝内经》将气象学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热)6种气象现象的太过、不及或非时之候而影响人体病变的发生,又将人体疾病症候状况分成上述6种类似气象现象的类型统称“六淫”。前者为外感疾病病因分类,后者为症候分类。于是,“六淫”就 有了双重含义。对“六淫”的科学含义及其定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体对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具有一种适应能力,这就叫气候适应,但这种适应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种限度,就会发生病症这就叫气候适应不全。人体对气候适应的限度,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体的个体反应性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医学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构成大气环境的要素,除一般气象要素外,还包括空气离子,臭氧,二氧化碳和大气酸硷度等等,它们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大气环境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对肺脏、皮肤、粘膜和感觉器官的刺激来实现。当天气变化时,人体的感受器官便受到刺激,引起植物神经,内分泌、丘脑和大脑皮层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当大气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体的生理适应范围,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引起和诱发某些疾病。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像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裸体的人通过人体自身的热量调节系统,能在气温27~37”C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体温37”C左右。若超过这一个范围,人就需要穿上适宜的衣着才能适应环境。实践证明,人为方物之灵,它可以在气温60~-90“C的环境中生存。当然,不同的年龄、体质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别。例如,成年人就比儿童和老人气候适应能力强。婴幼儿因体温调节能力弱,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稍受风寒刺激就会感染致病。老人因体温调节系统处于衰退,有如日暮西沉,不到冬天就已穿上棉衣服。体质好的人,整个寒冬都不穿棉衣,自由清洒得…  相似文献   

8.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对外界冷热的调节和舒适感,不能根据气温或其他单一的气象要素来评价。要真正全面表述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运用上海有限域数值在气预报和热量平衡模型计算了体感温度,以衡量人体在环境中的热舒适状况。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 ,健康一直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在据今约 2 50 0年前的古希腊 ,当人们对气象学了解尚十分原始的时候 ,居住在希腊爱琴海滨的著名希腊医生希波拉底就认为 ,差不多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归因于气候的相异特点。他注意到 :刮南风会导致人听力下降 ,视力混沌 ,头沉 ,反应迟钝和倦怠 ;而当北风盛行时 ,会诱发咳嗽 ,咽喉疼 ,肠子变硬、蠕动减缓等症状的发生。希波拉底的某些想法 ,今天显得似乎颇为离奇 ,但他认为天气和气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一基本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今天人们把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优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霍寿喜 《贵州气象》2001,25(4):48-48
气象条件的变化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周期性的缓慢变化 ;另一种是非周期性的剧烈变化。人体对这两种变化均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适应 ,气象变化超过了适应能力 ,就会导致人体不舒适 ,现代医学把这种病症称之为“气象过敏症” ,其主要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抑郁焦虑、头痛晕眩、恶心、失眠、多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等。为何会出现过敏症状 ?美国病理学教授彼得森博士认 ,在气候呈周期性的缓慢变化过程中 ,人体出现的气象过敏症是由于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变化 (主要是季节变化 )导致了人体细胞的摄氧量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为传达全国农气报表审核会议精神,交流各地农业气象观测、报表、旬报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农气测报质量,省局召集全省21个国家和省的农业气象基本站农气人员和各地区农气管理员,于三月二日至六日在  相似文献   

12.
“五运六气”与气象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951~1980年郑州地区的气象要素(气温、风速、降雨量)的距平值与“五运六气”学说所推论气象作对比分析,两者结果比较一致。继之,收集了1953~1983年同一地区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这6种病在1983年以前均无疫苗或无有效预防)的流行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发病率与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健康人的体温不论冬夏始终保持在36~37℃。这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的生存进化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体温的调节本能。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支配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但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难度要受到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果外界气...  相似文献   

14.
烟台市区7~8月暑热天气的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夏季的暑热状况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维持自身的热量平衡,当因气象因素或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散热受到阻碍时,便会感到不适,甚至引发中暑或热射病及其它疾病。因此,暑热天气的气候状况成为一些工程设施设计的参考因素之...  相似文献   

15.
晨起外出买早点,谁都希望能买上刚出油锅的热油饼、油条,原因是热果子吃起来较凉的香.同样人们夏天喝汽水、吃西瓜最好来冰镇的,达到解热爽口清凉之目的.适宜的食温有助于味觉;有助于提高食欲,能够增进人体健康,使人延年益寿,增强生命活力.通常,喜热食品温度在60——65℃,喜凉食品温度在10℃左右,冷食之类温度在0~-6℃之间,对人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卢鋈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6,12(8):307-408
作者为明瞭中国温带风暴及台风雨量分布之情形及其与路径之关系,特取民国二十四年夏季(六月至八月)经过中国本部之温带风暴及登陆之台风,逐一分别检讨。先作各日上午六时之风暴路径图,然  相似文献   

17.
昆明地区气象条件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市气象资料及近年来市内两家大型医院脑血管病住院人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特有的气象条件变化使得脑血管疾病季节性发病率不同于内地其他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四季均有多发月份,这可能与气候温和地区人们对极端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人体舒适度,它能反映人对大气环境气象要素的感受。为了使人民群从能及时了解环境气象条件对人体影响的程度,开展南宁市人体适宜气象条件预报服务研究,根据南宁市气候特点,选择影响人体舒适的气象要素的相关气象因子,用温湿指数公式计算,得出相应的舒适指数值,然后根据人们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将人体舒适度分为9级并制定各级指标;同时提示人们如何利用气象因子来调节生理,适应环境以及如何防范冷热突变。  相似文献   

19.
医疗气象预报中气象敏感因子提取的几种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月珍 《浙江气象》2003,24(2):17-20
通过对目前医疗气象预报难点分析,采用中医四时五运六气学说和时间N检验法及相关分析法选择气象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0.
朱翚 《气象》2002,28(1):42-42
由国家科技部下达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成套技术预研究”第四专题“南方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技术研究”第三次技术会议于2 0 0 1年 11月 2 1~ 2 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气象局科教司、中国气科院人影中心、中国气科院信息中心、湖南省人影办、湖南省气科所、江西省人影办、江苏省人影办、贵州省人影办、福建省气科所、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人影办、安徽省气象台、安徽省气科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 31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安徽省政府对此次会议很重视 ,办公厅六处夏道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