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为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全面提高测报质量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要想全面提高测报工作质量首先必须加强领导,严把地面气象观测质量关,业务局长、测报组长和预审员要高度负责,带领全组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资料的连续性、准确性。同时预审员在资料的正确性上要严把质量关,首先对技术性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对资料整理要每个数据进行把关,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内在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几年来的地面测报质量,对参加考核的质量和在加考核的质量作了一些比较,找出提高测报内在质量的典型例子,对台站切实提高测报质量具有一定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可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测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服务效果。全面提高测报质量是气象工作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5.
陈发喜 《山西气象》1995,(1):39-40,49
强化测报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陈发喜(晋城市气象局048000)我们晋城市气象局,组建于1986年,所属国家一般站4个,国家基本站1个。全市现有地面测报人员23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名,中专文化程度15名,跟班带徒的5名。建局以来,测报工作年年完成省局...  相似文献   

6.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之一,地面气象测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地面气象测报人员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总结地面气象测报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从云、能、天的观测,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观测员容易忽略的一些天气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的一些基本工作要点,包括增强责任心,提高云、能、天的观测能力,准确处理测报业务问题以及加强月报表的预审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9.
测报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为天气预报,气象服务,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呢?笔者认为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1领导重视理顺关系要想做好业务工作,思想工作很重要,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基层台站一项最艰苦的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观测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一年365d,一日至少5次定时间的观测,风雨无阻,冬冒着严寒,夏顶着酷暑,为了观测资料的准确与完整、及时,曾多少次连内衣都被风雨湿透。这样就需要领导体谅…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的冰雹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78—2007年四川省宜宾探空站200 km范围内共45例降雹事件与非降雹事件作为时间样本,将利用T-lnp探空资料计算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温度、高度等物理参数作为预报因子,采用因子组合分析方法对3244个预报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宜宾探空站附近降雹的预报因子,并计算得到它们的阈值及组合关系,建立了冰雹预报指标判别式。两个主要因子为400 hPa饱和湿静力温度与850 hPa湿静力温度之差 (Tσ400*-Tσ850) 和400 hPa与地面垂直气压梯度之差 (Gz400-Gzsurface),两个条件因子为700 hPa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差 (e700-es700) 和700 hPa露点温度与饱和湿静力温度之差 (Td700-Tσ700*)。将2008年全年732例时次的T-lnp探空资料代入判别式进行试报,探测率为84%,空报率为67.7%,成功指数为30.4%,试报结果表明: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得到的冰雹预报指标判别方法可行,具有一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绵阳机场2010~2014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温江站探空资料与绵阳市闪电定位仪资料,通过探空资料计算各对流参数与雷暴发生的相关系数,筛选相关系数高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探讨各预报因子的物理意义。分别用事件概率回归(REEP)、Fisher判别分析以及指标叠加三种方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其中指标叠加法CSI评分最高,并且可以通过累加值N的大小来确定雷暴发生概率。用指标叠加法试报机场2015年6~8月雷暴,临界成功指数CSI=52.9%,击中率POD=81.8%,利用该方法对绵阳机场周边(市辖区范围)航路上的雷暴也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08时和20时宜宾探空物理量参数,综合评估宜宾冰雹潜势预报指标和雷达预警指标的实用性,并应用于2020年5月4日夜间的一次冰雹过程。结果表明:4日08时的探空潜势预报对防雹工作提前准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0时预报无冰雹,但夜间发生强对流冰雹天气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探空潜势预报和实况存在偏差;4日23时30分和5日01时15分的两次冰雹,雷达预警指标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冰雹在预警指标成立的5min内出现;总的来说,探空潜势预报和雷达预警指标有一定的指导性,但预报和预警指标存在的一定偏差,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 0~ 1 5的数字来表示 ,通常规定 ,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 0 ,在热带高原地区 ,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 1 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 2 5 m W/m2 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 ;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25mW/m^2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东省高空资料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特殊情况和异常数据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模式探空质量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东  尤凤春  范水勇  杨波  陈敏 《气象》2010,36(8):72-80
快速更新循环(Rapid Update Cycle)预报技术在国外已有多年研究并用于日常业务数年。北京市气象局2007年在国内建立了首家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并成功应用于奥运气象保障服务。使用单站(54511)实况探空,检验分析了BJ-RUC系统的探空预报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J-RUC预报的模式探空与实况各要素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温度预报与实况相关性最好,风的预报次之,露点温度(尤其400 hPa以上)最差。对不同层次各要素的预报,中层最好,低层次之,高层较差。系统预报的温度、露点温度和南风分量偏大,风速和西风分量偏小。BJ-RUC对温度和中低层露点温度的预报系统误差明显,可以通过对初始场的订正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订正。初始时刻各要素与实况的相关性最好,各预报时效误差分布趋势与初始场的一致。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时效的增长预报误差增大。BJ-RUC对基本要素的预报误差使得系统对K指数预报平均偏大、CAPE偏小、高空垂直风切变偏小。但系统对K指数、CAPE和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预报较准确。无论基本要素,还是计算的物理参量,12小时时效内的预报误差较小、与实况的一致性较好,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山东省高空资料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特殊情况和异常数据提出了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金辉  田显  岳治国 《大气科学》2020,44(4):748-760
利用探空火箭、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气象探测资料对2015年7月17日延安宝塔区冰雹云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1)当日08:00(北京时,下同)500 hPa河套低涡分裂东移,有较强冷平流且移动速度较快,地面14:00升温明显造成了这次降雹。(2)偏后位置的冰雹云内部温、湿条件以及对流指数(Tg)、整层比湿积分(IQ)、总指数(TT)均小于外部的自然大气;层结稳定度指数(K)、抬升指数(LI)、沙氏指数(SI)冰雹云内部比外部自然大气偏小;热力参数风暴强度指数(SSI)冰雹云内部低于外部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能量参数(CAPE)明显低于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0°C层高度低于冰雹云外部自然大气。(3)火箭探测的位置偏冰雹云后部,冰雹云由低层到高层风向呈逆时针变化,探空仪摆动明显,?20°C温度层偏高,气流较强,整层偏下沉气流。(4)冰雹云0°C附近,在温度区间?1.8~5.0°C、厚度1.0 km范围内有最大湿度区,湿度达80%以上,最大湿度87.1%,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紧贴0°C下正温区,有最大水平风速为19 m s?1急流,厚度为0.022 km。在温度区间?4.8~5.0°C、厚度1.6 km范围内维持13 m s?1以上水平风速,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场条件。(6)在温度区间?8.7~?9.2°C、厚度0.2 km,有小于或等于2 m s?1弱风区;弱风区下方,在温度区间?4.6~?8.8°C、厚度0.889 km有上升气流,平均上升速度1.79 m s?1,最大上升速度4 m s?1,这种配置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场。  相似文献   

20.
李刚  吴春燕  肖若 《气象科技》2015,43(1):97-102
基于TIGGE(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资料,对中国气象局(CMA)集合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温度概率预报试验。分别应用降尺度技术、系统偏差订正及降尺度与系统偏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月的气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Brier评分和ROC分析的检验,在24~240 h预报中,都得到了明显改进,在进行降尺度和系统偏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下,预报技巧的改进更加明显,优于单个方法独自使用的效果。RPS评分检验则表明:在168 h内,两种改进方案相结合的概率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改进方法的使用;168 h后,预报效果逐渐下降不如系统偏差订正的效果,但优于降尺度技术的改进。总体而言,3种方法对地面气温的概率预报都有正的技巧预报,对预报时效较短(7天前)温度概率预报技巧高于预报时效较长的(7天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