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卫红  赵付竹  吴湘云 《高原气象》2007,26(5):1059-1066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显著减少时段,而从90年代初期以来则表现出了一种显著增多的演变趋势;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较低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与较高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显著;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中低层和较高层南北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与OLR场变化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根据这些相关性特征建立的影响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夏季风环流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制约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区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5条代表性河流的出山口水文站1950年代晚期以来的月径流量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和水文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量的响应特征.结果发...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白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拟合模型,利用CMIP5模式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模拟结果,预估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2年白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气象站观测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以红原、阿坝站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降水量为自变量,唐克站年径流量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验证期同号率达100%,说明其稳定可靠。对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预估表明,RCP2.6情景下,其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以维持在当前水平;RCP4.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 × 108 m3/10 a, 21世纪中期和末期分别减少17%和19%;RCP8.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 × 108 m3/10 a,21世纪前、中、末期分别减少20%、24%和49%。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定级分类,累积,谱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密云水库1919-1989年全年及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发现密云水库全年及汛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多数年份偏枯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45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辉  毛炜峄  白云岗  姜彤 《高原气象》2009,28(4):854-860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40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降水、 气温资料及源区内7个水文站1957-2005年年径流量资料, 利用Mann-Kendall检验, 分析了近45年来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的特征, 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流域除个别站点外, 塔里木河流域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 且以秋季最显著, 降水增加以夏季最明显。特别是中天山南坡, 而流域西南部、 和田地区和巴州南部的降水量几乎没有增加。根据Mann-Kendall检验结果, 除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外, 其它3条源流(和田河、 叶尔羌河、 开都河)径流量近45年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42a来湟水流量变化特征以及湟水流域气候变化对流量的影响得出:近42a来湟水年流量趋势变化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并于1989年发生了一次由多变少的突变现象。流量总的变化趋势是以46.5m^3/10a的速率减少。月流量的累年平均值在汛期的8、9月份最大,而3月份最小。流量变化受流域内降水变化影响较明显,其次也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资料对西南纵向岭谷及其周边区域可降水量做EOF分解,结果表明:无论在于季还是雨季,可降水量的前两个主分量在25°N以北的纵向岭谷地区呈纬向分布特征,其时间序列均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而纵向岭谷地区的实际降水年代际的变化并不显著,其年际变化更为清晰.降水及可降水量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于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可降水量差值变化梯度越大的区域,降水差异越明显.在雨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可降水量差别不大,但降水存在显著的差异.可见,在于季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更为直接,较雨季也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施能 《气象学报》1996,54(6):675-683
研究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长期变化发现:WA,PNA型有明显趋势变化及年代际变化。WA型有明显负趋势,PNA型有正趋势,它们的强度突变分别发生于1980年代初(WA型1983年由强转弱)及1970年代中(PNA型1976年由弱转强)。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亚欧地区的经向环流强度于1983年突然减弱。大气环流及遥相关型强度的这种年代际变化是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广西近百年来降水量序列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统计方法、插初法延长了梧州、桂林、柳州沙塘、百色、南宁、北海、荔浦、龙州8个表站逐月降水量充列,建立了广西自1916年以来8站平均降水量序列,并延长到1898年。根据这个序列,对广西近百年来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21年唐乃亥水文站61 a的径流量资料和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气候指数,分析黄河上游径流量的基本特征,揭示影响径流量变化的气候成因。研究表明:1991年前后,黄河上游径流量出现由降到升的突变,自2001年以来显著增长;径流量具有8 a的显著性变化周期,气候暖湿化是引起1991年以来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大气环流及其影响的转变,是黄河上游地区造成径流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1991年以来在干燥的西风环流减弱和暖湿的高原季风增强的共同作用下,黄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若尔盖地区天然牧草1983~2013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和近5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M-K突变检验和积分回归等数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天然牧草高原早熟禾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降水量有微弱下降趋势,牧草生长关键期5~9月有效降水日数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年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显著;牧草生长季4~9月逐月积温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草地干燥指数以0.0256/10a的速率上升,1990s中期后暖干化加剧。(2)2000s牧草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较1980s提前,开花期较1990s延后了4天、黄枯期较1980s提前了12天,较1990s延迟了9天、生长期较1980s减少了20天,较1990s增加了8天。(3)3月≥0℃积温、4月和6月≥3℃积温的显著增加,导致了牧草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提前;除返青期外有效降水日数越多,生育期越提前,反之亦然;(4)牧草生长期对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有效降水日数等气象因子敏感;在牧草生长关键期7月不出现干旱或干旱程度较轻的情况下,气候变暖将导致生长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黄河源区径流的锐减,对下游水资源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对近年来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源区径流量年内单、双峰分布形式不均,年际、年代际丰枯变化频繁,最长也只有4~5年的周期,且枯水年持续时间多于丰水年。影响源区径流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降水的增加使得径流量增加,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使得径流量减少,同时人为因素造成植被覆盖减少,沙漠化加剧,破坏了源区生态环境,对径流量减少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以往研究总结指出,应更加关注径流量年内单、双峰分配形式变化特征及高原局地热力性质和环流场(如地面感热、高原季风等)对于径流量的影响,同时还应加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子对于径流量减少的定量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樊雯璇  黄萍 《贵州气象》2013,37(Z1):26-31
利用云南5个探空站每日2次的对流层顶高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对流层顶高度主要出现在16~18 km高度,不同地区高度随纬度升高总体呈降低趋势。②对流层顶高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③对流层顶高度存在日变化,表现为凌晨最高,傍晚最低,早晨和中午具有非常相似的高度分布。④通过连续小波变换发现,云南对流层顶高度存在准半月和准2月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4.
纵向岭谷作用下云南热量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分量分析(PCA)、统计分析及非整波求功率谱方法对云南省125站1971-2003年主要热量指标的时空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纵向岭谷地形的"阻隔-通道"作用,使云南温度的纬向分布规律被破坏,经向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匀;(2)纵向岭谷作用下云南热量地域分布差异显著,南部热量丰富,北部欠缺,西部比东部丰富,河谷地区热量最丰富,滇西北及山区热量最贫乏;(3)6、7月热量最丰沛,1月最为贫乏,春季热量好于秋季;(4)近30 a云南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存在明显的7 a、11 a、18 a周期振荡;(5)云南年平均气温具有大范围位相一致的变化趋势及东部冷(暖)与西部暖(冷)的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56-2010年唐乃亥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和1961-2009年黄河上游兴海、泽库、玛沁、达日、久治、玛多6个代表站的降水量、气温资料,分析了唐乃亥站径流量与黄河上游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4.9%、2.9%、34.7%、7.5%;唐乃亥站年和四...  相似文献   

16.
使用云南1961-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基于A值法对云南大气环境容量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利用4个城市的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研究了大气环境容量系数与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云南年平均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减小趋势,大气自净能力不断下降。(2)平均风速减小是近年来云南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3)在多数情况下,大气环境容量系数与城市空气质量具有较好的反向变化关系。利用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对2016-2050年云南大气环境容量系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在模式模拟的RCP4.5(RCP8.5)情景下,云南年平均、春季、秋季的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增大(减小)趋势,夏季与冬季则表现为减小(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跨境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增加了国际河流冲突的可能性,加强跨境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是流域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梳理了适应性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认识到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是要发展一套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策略的程序。通过论述气候变化下跨境水资源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包括信息收集、需求分析、对策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实施与调控5个阶段。该项研究将适应性管理与气候变化、定量化脆弱性及适应能力关联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和动态调控等有机结合,为从跨界层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管理对策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车前草物候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6年内蒙古地区7个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秋季物候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分析了物候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物候观测站车前草春季物候为提前趋势,秋季物候为延后趋势;气候变暖是车前草物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开花期与冬、春季温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温度高则开花早,反之则晚;黄枯期与秋季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温度高则落叶晚,反之则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中的我国云南气候与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我国云南气候、水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了近50a云南气候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变化和成因。在IPCC等相关工作的启示下.初步提出了云南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8 年云南省124 站及其相邻省市区的37 个地面站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客观分析了考虑气温垂直递减率的气温细网格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1)云南近50 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上与北半球和全国一致,但气候变暖的速率相对缓慢;(2) 云南气候带面积有明显变化,北热带和南亚热带面积增加,而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温带的面积减少;(3) 云南冬季是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季节,然后依次是秋季、夏季和春季,虽然近50 年来云南大部分区域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少数区域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些降温区主要集中在低海拔河谷地区;(4) 云南近50 年来降水量年平均变化不大,但季节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却比较明显,雨季和主汛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季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滇东地区呈一致性下降趋势,滇中呈一致性上升趋势;滇西和滇南地区降水量的增减趋势呈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