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南热液铀矿成矿作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地区基底铀背景值较高,区域热液铀矿形成于晚中生代-古近纪(K-E)的地壳拉张期。区内各类型热液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温压条件、矿物组合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根据热液铀矿床的分布可划分为三大成矿带。铀成矿与伸展构造关系密切,且成矿流体、物质可能为不同来源;铀成矿期铀主要以碳酸铀络合物形式运移。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梳理前人五十余年花岗岩型铀矿勘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地球化学、客观地质现象归纳等研究手段,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产铀岩体为复式岩体,产铀花岗岩具陆内S型花岗岩特征,成矿成岩时差大,地质界面控矿特征明显。基于成矿作用“源、运、聚”的动力学过程,以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为重点,阐述了华南花岗岩型铀成矿作用,认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区域铀源层是成矿的物质来源,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的脉岩侵入地质事件促成了区域流体在局部演化为成矿流体,且成矿流体受重力和浮力的双势驱动,构造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3.
华南大陆构造与铀矿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周维勋 《铀矿地质》1996,12(1):1-10
华南前震旦纪基底由江南、武夷、云开-南海和闽台等4个地块组成,它们自晚元古代起处在同一岩石图板块范围内。铅同位素研究揭示,该板块富铀、钍,从而为铀矿省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质前提。元古代、加里东、印支和燕山等造山事件导致4个板块的融合及其最终与扬子克拉通连成一体,但运动发生在莫霍流变层垫托之上,属板内构造范畴;晚震旦一早寒武世、晚古生代含铀黑色岩系及中生代容矿花岗岩、火山岩分别产生在相应时代主造山隆起带的前陆地区。继三叠纪-早侏罗世地壳显著增厚和花岗岩基大规模侵位之后,构造体制从挤压松弛往侧向伸展方向发展,其间中始新世至渐新世发生过局部性挤压,但伸展仍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铀矿床正形成于这一准克拉通化过程中,即晚侏罗世至第三纪。华南地学断面显示,在福建大田、泉州一带壳下岩石圈出现薄化裂离而在湘中一带壳下岩石圈则呈现为漏斗状凹陷。据分析,前者起因于热地幔柱上涌,并可能是太平洋超级热幔柱的组成部分;后者则为冷地幔柱下降所在位置,处于亚洲超级冷幔柱范围内。文中突出强调花岗岩一火山区是寻找富大铀矿的主要目标区,后火山侵入体(富挥发份花岗质小岩体或斑岩体)控制富铀矿生成。  相似文献   

4.
华南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主要产地。通过对华南地区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特征、铀成矿机理以及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 认为华南不同类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具有相似性, 铀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 成矿物质铀主要来自富铀基底和花岗岩, 成矿流体具有壳源和幔源流体成分。花岗岩型铀矿属于深源地幔流体和大气降水共同参与的复成因成矿作用的产物, 断裂构造是最关键的控矿因素, 受控于中新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华南地区区域铀成矿模式和预测评价模型, 预测了重点地区富大铀矿成矿远景区4片, 基于GOCAD软件开展了书楼丘、鹿井、沙子江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和深部铀成矿预测, 实现了“定型、定位、定深、定量”预测, 为华南地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陈跃辉  陈祖伊 《铀矿地质》1997,13(3):128-138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一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  相似文献   

6.
下庄矿田构造岩浆演化与富铀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阐述了下庄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和该矿田的主要地质特点,认为下庄矿田构造主要特征表现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提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岩浆演化的特定条件下,控制富大矿床的产出和分布,以及裂陷伸展构造岩浆演化控制晚期富大铀矿的形成和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下庄矿田富大铀矿的成矿模式,并预测4片富大铀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旭  郭华  卫三元 《铀矿地质》2004,20(6):344-351,357
本文着重从盆地构造演化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盆地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序列、水文条件、铀活化迁移等与盆地铀矿化作用关系密切的因素的控制作用,认为盆地构造为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控制了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矿化程度。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影响,盆地内铀矿化存在两种类型,即潜水氧化带型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9.
舒良树 《地质通报》2012,31(07):1035-1053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 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4,自引:11,他引:84  
舒良树 《地质通报》2012,31(7):1035-1053
华南至少经历了4期区域规模的大陆动力学过程,除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具有活动陆缘背景外,均在板块内部发生并完成。华夏块体是一个以新元古代岩石为主体构成的前南华纪基底,不是稳定的克拉通古陆,经历了聚合-裂解-再聚合的复杂构造演化。志留纪发生的板内碰撞-拼合事件使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再次缝合,形成真正统一的中国南方大陆。在震旦纪—早侏罗世期间,整个华南基本处于陆内滨海-浅海-斜坡环境,内部没有切穿岩石圈的断层,没有大规模幔源岩浆和火山喷发的记录,多次构造变形与岩浆活动均在统一的华南岩石圈之上进行。经过早—中侏罗世的构造体制转换,才演化成为晚中生代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早到晚,华南岩石圈经历了多期、幕式的生长,以侧向增生为主(块体拼合),垂向生长为辅(岩浆上侵)。到晚中生代,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陆内伸展的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盆岭构造。长期的板内构造演化和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使华南具有很好的成矿条件,成为各种矿产与资源的富集区。新元古代南华纪和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最有利的成矿期,尤以后者矿种最多、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华南陆壳铀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试论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铀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地幔柱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地幔柱构造作用是地质构造作用、火山岩浆活动、沉积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体系的原动力;论述了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的存在、作用特点及其与华南铀矿化的关系。华南4大类型的铀矿化应是在统一的地幔柱构造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地幔柱构造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热动力,而且还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对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华南铀矿区域成矿规律,扩大老矿区,探索寻找成矿新区和新类型铀矿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沙海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动力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通过南沙海区地球物理资料及围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南沙海域及邻区中新生代经历晚三叠世碰撞缝合事件及巽他陆块的形成,晚白垩世板块运动重大变格及东亚陆缘的大规模裂谷作用,始新世板块运动重大变革及古南海的消亡,中新世变革事件及南海今日面貌的奠基等四个重要演化阶段。并提出“东亚陆缘超级剪切”动力学模式来概括南沙海区及邻区这新生代构造演化:在特提斯构造域西段(印度部分)、东段(澳大利亚部分)及西太平洋构造域这三大体系的竞争和联合的影响下,东亚陆缘岩石圈交替承受“左行压扭”和“右行张扭”超级剪切应力场的作用,导致南海等边缘海的张开或关闭,以及周边地块的裂离、拼合。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东部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轮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肖虹 《现代地质》1990,4(1):107-113
本文运用活动论思维,根据东亚构造发展的宏观背景重新认识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与构造演化史。阐明吉林省东部在不同时期所处大地构造环境的变化及由此所决定的不同构造阶段所表现的不同构造属性与特征,为中、新生代以来该区所发生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提供时空背景。 本文强调了中生代以来巨大的构造改造对于塑造现今裸露地表的综合地质体面貌的重要意义。忽视它的影响就有可能把许多原本是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产物误认为是前寒武纪就有的古构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甚至导致谬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  万天丰 《吉林地质》1995,14(3):55-59,16
作者将本区的构造演化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四川期。海西-印支期应力作用以近SN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Cu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燕山期应力作用以NW-SE向挤压为主,成矿作用为Pb-Zn-Ag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20.5MPa;四川期应力作用呈NNE-SSW向,成矿作用以Ag-Au为主,平均差应力值101.4MPa。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新疆大地构造呈"五块夹四条"的格局,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华南、西藏5大板块,由查尔斯克-乔夏哈拉-布尔根、那拉提-红柳河、康西瓦-鲸鱼湖、阿克赛钦-金沙江4条缝合带隔开.各板块都经历了"陆核→陆块→陆缘→陆内发展"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成矿作用不同,形成特色各异的矿产,其中"环塔里木"主要为"层控"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热卤水型和碳酸盐岩型铅锌、砂岩型铜、破碎蚀变岩型和砂砾岩型金矿产等,"环准噶尔"主要为斑岩型、镁铁-超镁铁岩浆型、火山岩型铜钼、镍、铬、金等矿产.此外,还产有重要的稀有金属和稀土及石油、天然气、煤、铀、膨润土和膏盐类等非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华北古陆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古陆为例,论述了地球演化史中经历的三大阶段:(1)古陆的形成阶段(4600~1800Ma):地球形成早期,以地幔对流为主导作用,到早太古宙出现初始古陆核,地幔对流驱动的地体拼贴和板底垫托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方式;中太古宙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坳陷盆地,发育了基性火山岩 碎屑岩 镁质碳酸盐岩等表壳岩,同时伴随着大量中基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晚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是陆壳形成的主要时期,并已具现今板块活动特征。地幔热柱与板块构造共同控制着地壳运动。(2)古陆稳定发展阶段(1800~250Ma):地幔热柱活动较弱,古陆主要表现为缓慢的升降运动(造陆运动)。(3)地球新活动时期(250Ma至今):地幔热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岩石圈发生明显的热减薄,地幔热柱表现为多级演化,并导致盆岭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和油气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类型、构造演化、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论文指出我国含油气盆地多属板内断陷(或坳陷)叠合式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样式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