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是个山区,地处沂山北麓,成灾暴雨经常发生,年暴雨次数三次左右。七月份是我县暴雨的集中月份,占全年暴雨的一半,成灾暴雨占70%。因而,做好七月份大—暴雨预报,是做好汛期服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利用天气分型制作本站七月份三级降水量(即:晴雨、中雨及其以上量级和大——暴雨)的MOS预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整理概括出七月份大——暴雨的MOS预报方法,经过严格的统计假设检验,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8年后汛期(7—9月),影响我区的热带系统少,没有一个台风进入影响区,除8月后期雨水偏多外,其余均偏少,干旱严重;两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均系西风带系统影响下的锋面低涡产生的;8月26—31日的暴雨过程,降水集中,强度大,柳江、红水河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桂北桂中发生严重洪涝。 一、天气概况 7—9月雨量与常年相比:七月份大部偏少2—8成;8月除百色地区西南部,南宁地区东部,玉林地区南部偏少1—4成外,其它地区正常到偏多2—9成,其中桂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今年七月份以来,持续了月余的低温阴雨天气结束后,继而出现了大范围干旱、冰雹、暴雨和大风天气。8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月平均气温陕北19—22度,关中22—25度,陕南23—26度,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南部,汉中地区正常,其余地区偏低1度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前汛期暴雨专家系统功能 1.广西前汛期暴雨专家系统预报对象的选择 华南前汛期是指每年4—6月的华南多雨期,广西前汛期中全区性的大范围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其降水特点是强度大、范围广、来得快,分布不均匀。24小时雨量常可达100—200毫米,最大的可达600毫米左右,因此常常造成洪涝灾害。我们把  相似文献   

6.
一、思路 淄博盛夏期间(七—八月)大—暴雨和低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71—75年盛夏共出现37次大—暴雨,其中低槽活动引起的就有22次,约占60%。但此期间低槽活动频繁,仅据71—75年七月统计进入河套地区的西来槽和进入内蒙的西北槽共57次,而引起淄博大—暴雨的只有11次,占19%。可见只有达到某种条件的低槽才和淄博的大—暴雨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1976年2—3月份,我台组织了一次全区大—暴雨中期预报会战,主要作法是用500毫巴高度的24小时变高建立大—暴雨模式,用步选因子的方法寻找消空指标和时效区分指标,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模式思路普查我区5—7各月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有:1.西伯利亚移动性低槽,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7,(2):3-6
大—暴雨是我区各县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各气象站汛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1975年3、4月份,我区组织了一次“全区5—7月大—暴雨预报会站”。各站参加会战的同志以毛主席哲学思想为指导,在对历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和环流背景进行认真普查、分析的基础上,以“九线图”为基本工具,以“点面结合”为基本思路,各自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本站5—7月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指标。  相似文献   

9.
合浦县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浦县台站1971—2010年40a暴雨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暴雨季节分布特征,分析得出,合浦县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明显;暴雨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以7月份出现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日数最多。合浦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的最主要天气系统为锋面、高空槽、切变线、急流、热带气旋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安康地处汉江上游,盛夏多暴雨发生,特别是七月发生的本区的连续性暴雨,经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们以本区(共十站)连续两天或以上出现一站暴雨,同时出现两站大雨为标准进行统计,选取了本区七十年代以来发生在七月份的七次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归纳对流层中低层位势高度场、低层流场,暴雨产生的物理条件和能量场等方面的共性,并讨论其主要特征。合成方法采用以本区为空间原点,以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广西前汛期暴雨预报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汛期暴雨是我区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我区的汛期按其季节分为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前、后汛期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以西风带系统为主,后者以热带、东风带系统为主。前汛期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其强度大、范围广、来得快、分布不均匀,24小时日雨量常可达100—200毫米,最大的可达500毫米左右。多数出现在内陆地区,因此容易在我区造成大的洪涝灾害,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如何准确、及时地作出前汛期暴雨的预报,成是我台主攻灾害性天气项目之一。近些年来在前汛期  相似文献   

12.
钱自强 《气象》1981,7(6):2-3
1980年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阴雨凉夏,暴雨频频出现。在上海,8月雨量达455毫米,为常年平均的3.4倍。月平均温度只有24.8℃,比常年偏低2.6℃。雨量之大、温度之低,都是1873年有气象纪录以来所未见的。而这个时期的降雨主要又集中在8月12—25日这一时段。8月份,在30—32°N、115°E以东的长江下游地区,共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56—2019年参证气象站记录的雷暴、闪电、暴雨、高温、低温、雾和霾等气候资料,利用常规气候统计及Morlet小波方法对影响昌北机场安全运营的高影响天气事件演变及周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多出现于春夏季,年均雷暴日数为49.8 d,呈波动下降趋势。2)春夏季闪电高发,且夏季机场附近存在较明显的闪电集中区域,闪电高频时段为13—20时,最高峰为15时。3)年均暴雨、大暴雨日数分别为5.0 d和0.8 d,呈缓慢增长趋势,暴雨集中在4—8月,大暴雨集中在4、6月,二者均在6月份最多。4)夏季高温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7月份最多,8月份次之;冬季低温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1月份最多,12月份次之。5)年均霾日数大于雾日数,霾多发于秋冬季,雾集中在冬春季,均于12月最常发生。6)冰雹、积雪、结冰、冻雨、沙尘、龙卷风等破坏性天气发生频次较小,但不应忽视此类天气的防范工作。7)暴雨、低温及高温日数均存在准2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陈娟1暴雨过程2019年7—9月,江西省10站以上区域性暴雨日数为9 d(表1),暴雨次数与常年同期(3.8 d)明显偏多。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其中3—9日和12—14日江西省先后出现2次暴雨、强降水集中时段,暴雨范围广、强度强,与前期强降雨区重叠度高,导致赣州、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7月3—9日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雨强大、累计雨量大等特点;全省过程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丹东地区1951—2009年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丹东地区暴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汛期洪涝贡献率趋势变化不明显;2001—2009年6月份暴雨日数明显增多,7月份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初期和终期提前。  相似文献   

16.
暴雨,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汛期的大—暴雨,出现频繁,雨量集中,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全国气象部门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我们通过深入实际,走访老农,调查研究,以群众经验为线索,以本站气象资料为依据,图资群结合,制作了这个汛期大—暴雨的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甘全 《气象》1979,5(8):29-30
我站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境内高山、丘陵、平坝、河谷皆有。具有暴雨多、强度大,夜雷雨多、雨量集中的气候特点。据1959—1977年资料统计:平均每年有6.1个暴雨日。暴雨最早始于5月上旬,最晚终于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7—8月,占暴雨总数的83%。夜间产生暴雨占88%,对流云暴雨占94%。 暴雨是我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了提高暴雨预报能力,1978年我们以初现直展云为暴雨预报的中期信息,以总温度(T_t)为短期指示因子,以高空、地  相似文献   

18.
曲维政 《气象》1982,8(12):10-10
某站为了作好7月份的大降水过程预报,统计了近年来夏季7月大—暴雨过程与冬季2月的冷空气活动的关系,看看是否存在150天的韵律。冷空气活动以“24小时降温≥6℃、风力≥5级,降雪量≥5毫米”为标准。得到如下结果:7月有大—暴雨时,前150天对应有冷空气活动的概率为0.85,7月无大—暴雨时,前150天无冷空气活动的概率也是0.85,于是他们就采用了这条韵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做好后汛期(七月份)暴雨过程的中期预报,对农业生产和防汛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对我区后汛期七月份暴雨过程前期波谱之间相互转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中低纬度由1波向2波3波的演变特征与暴雨过程的中期预报均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20.
前汛期(4—6月)广西经常出现暴雨,个别年份前汛期暴雨可推迟到七月上旬,1976年7月5—13日就是一例。当时,桂林、柳州、河池和百色四个地区,出现了历年持续时期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暴雨。一些河流如湘江、融河和红水河,出现了历年最高洪峰,引起某些地区的内涝。本文主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出发,分析这次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