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科学》2012,36(4)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黑精荚”产生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黑精荚”是由于雄虾长时间生活在污物较多的池底中引发细菌感染而造成的。保持池底清洁、挤出黑精荚、投喂优质饵料和保持水温30℃以下,可使精荚重新形成并发育成熟;用二氧化氯和诺氟沙星联合用药使黑精荚恢复功能等措施可有效防治“黑精荚”病。  相似文献   

2.
以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精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组织蛋白提取液对其中精子释放的影响。实验将活体解剖取出的成熟精荚置于5种组织蛋白提取液中,于19和4℃条件下观察并记录精荚保持完整形态时间及其中精子活力水平。并于19~24℃6个水温梯度下探讨了维持精子活力的最适温度范围。研究表明,水温19时,卵巢蛋白提取液可促进精荚中精子释放(9.5h),而副性腺蛋白、精荚囊蛋白、精巢蛋白和缠卵腺蛋白提取液均对精子释放的影响较小,离体后的精荚可保持完整形态1~2d。水温4℃时,放置于海水中的精荚,其完整形态和部分精子活力可维持较长时间(25和22d),而其他组织蛋白液中保存的精荚2~3d后即无完整个体,精荚中的精子1d后亦无活性。在19~24℃水温范围内,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和寿命均随水温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21和22℃海水中,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分别为(93.33±13.33)、(116.67±6.67)和(93.33±6.67)min,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23和24℃实验组,并显著高于19℃组(43.33±12.02)min(P0.05),在水温21℃时精子寿命达到最大值,为(206.67±6.67)min。通过拟合精子激烈运动时间y和温度x的关系曲线,得出当x=21.49℃时,ymax21.49=100.47min。在90%置信区间内,精子最大激烈运动时间的温度范围为20.22~22.76℃。研究结果表明,卵巢蛋白提取液可促进金乌贼精荚中精子释放,保持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为20.22~22.76℃。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人工授精、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青蟹精子塞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青蟹精子塞为雄性精液和雌性纳精囊开口处的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应的产物,它们在短时间内从液态变为胶状结构,证明了精子塞是雌雄蟹的共同产物。雌雄蟹形成的精子塞的作用是,将精液颗粒、精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部分精荚被拉伸破裂;有助于防止后续的雌雄交配,保护或保持精荚的完整及具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华溪蟹输精管的超微结构与精荚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兰  堵南山  赖伟 《海洋与湖沼》1996,27(4):373-379
于1993年9月-1994年8月,对采自安徽省宁国县的长江华溪蟹,利用电镜技术,并结合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输精管的超微与精荚的形成过程,在于为深入研究华溪蟹的进化,受精生物学以及种质保存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精子分别进入输精细管,被上皮细胞分泌物所包围,随着精子在管中的后移,分泌物不断增多增厚,最后将精子包围成团进而形成圆柱状精荚;精荚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三部分组成;精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结构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由输精管、粘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等腺体组成,依靠结缔组织相连,并外披被膜形成椭圆形囊状结构;精子经输精管输送到粘液腺内,形成精子团;在放射导管腺内,精荚的放射导管结构和外膜、中膜、内膜...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交配的成熟雌性亲虾和脱落精荚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精荚破裂处理、不同基础液释出精子、不同保存时间的脱落精荚和不同授精密度进行凡纳滨对虾的人工授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脱落精荚的精子在生理功能上是成熟的,可以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并孵出无节幼体。网搓法进行精荚破裂处理对精子损伤较少,人工授精的效果比研磨法好;用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液释出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的效果比海水略好;精荚冷冻保存时间越长,其人工受精的效果越差;凡纳滨对虾的精子不具鞭毛,没有运动能力,人工授精的卵子受精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子在水中的密度,增加精子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无节幼体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雄地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了实验观察,干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  相似文献   

8.
甲壳动物十足类精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十足类甲壳动物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很多,国内许多学者如林勤武等1991年,堵南山等1987年、1988年、1992年、1995年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和形态学方面,而对精荚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仅见王群1996年、王兰1996年、邱高峰1997年的报道。精荚又称精包,它由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包被精子而形成,在交配时通过阴茎或交接器输送到雌体纳精囊内或腹部的腹板或刚毛上。精荚在精子被转移到雌体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十足目精荚形成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对中国对虾雄对虾交配能力进行实验观察;于19941995两年进行补充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持雄对虾的相对数量而且有充足雌对虾供交尾选择的情况下,中国对虾雄对虾在一个交配季节中的自然交配能力可达到3—4次;交配后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的平均时间约为3d,但部分雄对虾交配次日即可生成新的精荚并再次发生交配行为;雌雄性比5:1和2:1对雄对虾在整个交配季节中的累计平均交配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交配盛期,雌雄5:1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为2.6次,而21两个实验组的累计交配率只有1.13和1.43次,说明较多可供选择的雌对虾的存在,对雄对虾在一定时期内的交配能力和精荚再生可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仿雄性锯缘青蟹第一腹肢,根据其在交配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常规滴管为材料,利用酒精灯灼热拉制一个前端弯曲、侧扁、管径大小接近第一腹肢的人工交接器.以无钙离子的人工海水作为青蟹人工授精的缓冲液,缓冲液中加入适量庆大霉素.首次对青蟹采用类似硬壳交配的方式,将成熟雄蟹贮精囊内的精荚和精液成功移植至雌蟹纳精囊中.结果表明精荚的人工移植不会破坏成熟雌蟹纳精囊的内环境,其内精子具正常受精能力.未交配雌青蟹精荚的人工移植没有正常产卵,但性腺得以促进发育,并能进行正常的生殖脱皮.  相似文献   

11.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特殊分化类群,具有复杂的雌雄交配行为。其精子要经过包装、转运、储存和释放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头足类精子包装、转运和储存过程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头足类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精子基本储存单元—精荚的形成过程,及精荚各部分结构在精子转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了精荚放射过程和精子囊在雌性身体的植入方式,分析了产生不同植入方式的原因;探讨了各种头足类精子进入雌性纳精囊及在其中的储存机制。剖析了目前关于头足类精子转运、储存和利用等相关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论文旨在揭示头足类独特的繁殖和进化机制,为提高其人工繁育效率,有效开展资源增殖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白对虾全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分别从厄瓜多尔和美国引进南美洲白对虾仔虾,经驯化、养成和室内人工越冬后,采用单侧眼柄切除手术人工催熟,以试管授精和人工植荚方法进行该种的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体长在13—16cm的南美洲白对虾雌虾,一般在摘眼后的1—2周内开始性腺发育;产卵量通常为3—10万粒;产卵后的雌虾卵巢可再次发育,最高产卵次数高达19次。(2)应用高频电针法取荚的成功率和取荚后雄虾的存活率均为100%;用上述方法取得的精荚内的精子无需“获能”即可使卵子受精。(3)假裂现象在南美洲白对虾的未受精卵中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 分析了南海鸢乌贼中型群雄性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胴体、尾鳍、足腕、精荚复合体、精巢等组织的能量密度值分别为21.16±1.44、21.98±1.51、21.44±1.50、20.83±1.70和21.41±1.70kJ?g -1。胴体和精荚复合体两组织的能量密度在不同性腺成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尾鳍、足腕、精巢等3种组织的能量密度则在不同性腺成熟度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个体总能量积累为299.31±90.81kJ; 随着个体生长, 总能量积累呈现增加的趋势。胴体、足腕和尾鳍等肌肉组织的能量占比为95.31%~98.04%, 随着性腺发育呈现降低的趋势; 精巢和精荚复合体等性腺组织的能量总投入占比为2.63%~5.33%, 随着性腺发育呈增加的趋势, 并在Ⅴ期达到最大值。同时, 残差指标分析显示, 胴体、尾鳍、足腕等肌肉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个体性腺发育过程中肌肉组织能量没有转化用于性腺组织的生长发育, 其生殖能量投入倾向于外源性投入。初步掌握了南海鸢乌贼中型群雄性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的积累变化过程, 为深入了解它们的繁殖策略和为可持续开发利用该种类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家系建立及不同家系生长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建立过程中,我们采用定向交配对子代进行选育的方法.采用4种中国对虾人工授精方法,即整个精荚移植、精荚切块移植、输精管移植和精液移植,共进行了155例雌虾的人工授精实验,有108尾雌虾成功产卵并孵化出仔虾,成功率为69.7%,建立了101个全同胞家系和29个半同胞家系.在受精卵孵化、育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不同家系幼体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以及初期生长在4个实验组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对其他家系之间的比较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说明不同家系在早期的生长中,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养成阶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生长上表现出差异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斑节对虾育苗中“红圈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6):17-18
在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底或池壁上经常出现桃红色的斑点,形成为大小不一的红色的圆圈。红圈蔓延迅速,有时在1,2d之内,便暴发和占满着整个池底和池壁。这种现象,俗称“红圈病”。凡是发生红圈的育苗池中,对虾幼体活力下降,厌食,趋光性差,并陆续出现死亡。严重时,虾苗几乎全部死亡。红圈病病原为真菌[1]。该病原菌多发生在光线暗弱的室内育苗池中。目前,有关防治红圈病的报道很少见。1993年4月期间,笔者在进行斑节对虾种苗生产时,对防治红圈病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在斑节对虾生产育苗池中…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利用交尾雌虾,采用温差刺激、药物刺激对养殖交尾雌虾和海捕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实验,使交尾雌虾的精荚随蜕皮而脱落,然后对蜕皮对虾再次进行精荚移植,来建立特定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家系。实验结果表明,养殖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在只有温差刺激的条件下,对虾蜕皮率为30%,且对虾成活率为100%,说明温差刺激在保持对虾较高存活率的情况下,可以促使中国对虾蜕皮;在温差刺激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刺激,不同茶籽饼质量浓度梯度下对虾的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虾蜕皮率也随之增加,3个茶籽饼质量浓度(30,60,90 g/m3)下的对虾蜕皮率分别为40%,60%,70%,茶籽饼质量浓度为0的对虾蜕皮率与60,9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蜕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对虾的死亡情况看,当药物质量浓度达到90 g/m3时,对虾出现死亡,经x2检验表明,90 g/m3质量浓度与0~60 g/m3质量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海捕交尾雌虾蜕皮实验中,对虾蜕皮率不高,只有在药物质量浓度为30,90 g/m3条件下才有对虾蜕皮,蜕皮率仅为20%,10%;每个药物浓度下均有对虾死亡,死亡率随着茶籽饼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不同药物浓度下的对虾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对蜕皮后雌虾进行精荚移植,共获得18个中国对虾家系,平均受精率和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1.2%,88.6%。本研究通过对交尾雌虾进行蜕皮后再交尾,获得了不同杂交组合的中国对虾家系,为进一步的中国对虾家系选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 科学管理,是对虾病害防治的极其重要环节虾池的生态环境对外来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小,稳定性差,生态平衡是脆弱的,所以,要维持虾池的生态平衡必须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管理,用化学、生物、物理的手段来调控,给对虾池生态环境以最大保护,避免病害的发生。1.1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盲目进水换水不能保持养殖水的稳定性,是养殖失控的表现,必须根据水质测试结果,科学地管理水质,在对虾养成期内应每天检测水温、溶解氧、pH、透明度,定期检测盐度、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等水质因子,及时掌握池内基础饵料组成、生物量变化和池底硫化氢含量,以便…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成员张伟权教授领导的课题攻关组,在经历了三年多的连续奋战和反复探索后,相继就该虾种的水环境驯化,性腺人工催熟,雌雄对虾精、卵巢发育速度控制,电激法安全提取精荚,对虾精子和卵子质量鉴别,以及人工授精方法等各项关键性理论和技术难题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1992年8月先后在青岛市成功地培育  相似文献   

19.
黑鱾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黑鱾Girella leonina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细胞以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黑鱾的精子发生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6个阶段.由精子细胞形成成熟精子还需经过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变态过程.2)各阶段生精细胞以初级精原细胞体积最大,大小约为10.00μm×6.40μm,核大小约为8.801μm×5.80μm,而精子细胞体积最小,大小约为3.20μm×2.60μm,核约为2.80μm×2.50μm;随着生精细胞不断分裂和成熟,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核的位置、核仁、线粒体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核内染色质趋于浓缩,电子密度增加,染色程度也逐步加深.3)线粒体是各期细胞内的最主要细胞器之一,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它的数量逐渐减少,至成熟精子形成时,核内仅存4个线粒体,但体积却不断增加,内嵴变得长而明显.4)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精子特点相似,黑纪的成熟精子不具顶体,核后窝深,精子的鞭毛细长,两旁具侧鳍.尾部为典型的"9+2"型结构.  相似文献   

20.
池底污泥对虾池水环境的影响及池底改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生产中通常所采取的一些池底处理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造成虾池池底污染状况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底泥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提出了通过浸泡水洗来减轻池底污染的池底处理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底泥取自乳山市对虾育苗场及第二养虾场不同污染程度的虾池和外海海滩。收虾后的取样方法是:不同层次分别多点(20个点以上)采取,混合均匀后随机取样500~10009,自然干燥后测定、保存。养虾季节内取样方法是:池内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