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玛纳斯湖盆周围近14000年以来的古植被古环境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粉资料得到新疆玛纳斯湖距今14000年以来植被和气候发展的历史;约在10500aB.P.前极低的花粉沉积率及A/C值(Artemisia与Chenopodiaceae花粉百分含量的比值)代表以藜科为主的荒漠植被,气候寒冷、干燥,特别是11000—10500aB.P.阶段,更低的花粉沉积率及贫乏的花粉类型反映了更加恶劣的气候条件,有可能与欧洲的新仙女木期相当。在10500—9000aB·P·阶段花粉沉积率、A/C值及中生、水生植物花粉的增加都指示荒漠草原植被的出现,气候较前。阶段湿润温暖。在9000-4200。B.p.阶段花粉沉积率及A/C值进一步增加,说明当时是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但是中生及水生花粉的贫乏指示草原植被仍具旱生性质。距今4200年以来在花粉百分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花粉沉积率达剖面最高峰且高低变化很大,有数次大起大落。这种花粉沉积率的大起大落具有旱生、中生植物花粉同时起落、与岩性的变化不同步以及高花粉沉积率段与低A/C值相对应等特点。这表明花粉沉积率高低与植被的丰富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西风环流的加强或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玛纳斯湖沉积柱样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林瑞芬 Gasse  F 《地球化学》1996,25(1):63-72
本文提供玛纳斯湖两个长约5m柱样的研究结果,并据此讨论新疆西部晚第四纪古气候演化。研究内容包括沉积物的矿物组成、自生碳酸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孢粉组合等;用加速器质谱(AMS)测定碳酸盐或有机质的^14C年龄。讨论了δ^18O剖面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柱样的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湖地区晚更新世的37000-32000aB.P.气候潮湿,而后又回到末次冰期的极端干旱气候。12000-10000aB.P.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近25年来主要湖泊变迁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青藏高原分布有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3个特大型湖泊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班公错、哈拉湖、鄂陵湖、羊卓雍错、扎陵湖、赤布张错、乌兰乌拉湖、昂拉仁错11个大型湖泊。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21世纪初期的ETM 图像的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重点湖泊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拉湖、鄂陵湖面积相对稳定;青海湖、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阿牙克库木湖、扎陵湖、乌兰乌拉湖等8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青海湖、乌兰乌拉湖面积减少最多,分别为60.60km2、59.80km2;纳木错、色林错、班公错3个湖泊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色林错面积增加最多,达140.52km2。重点湖泊的变迁分析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新疆玛纳斯湖景观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维明  周成虎  李建新 《第四纪研究》2001,21(6):560-565,T001,T002
遥感影像以多分辨率记录了地表的覆盖特征。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限定了遥感对地观测的最小单元。地理环境特征监测的基本空间尺度的适宜性对遥感提出了多分辨率的需求 ,同时 ,多种全球变化模型对土地覆盖类型及空间格局需求的尺度也不同。因此 ,作为模型重要参数的土地覆盖特征的多分辨率遥感监测对满足不同模型的需求以及对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尺度转换研究是重要的。本文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从遥感数据采集的空间分辨率的角度定量化判断空间分辨率放大过程对土地覆盖特征监测的影响。研究区域选定在NECT(中国东北样带 )的西部 (42°~ 46°N、1 1 0°~1 2 1°E)。采用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提供的  相似文献   

5.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6.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7.
我国蒙新地区近40年来湖泊动态变化与气候耦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立娟  郑绵平 《地球学报》2014,35(4):463-472
湖泊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反应,是气候变化的镜子。本文以RS和GIS技术为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2000年前后和2010年前后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我国内蒙古和新疆所有湖泊信息,建立了蒙新地区湖泊空间数据库。一方面,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湖泊信息进行了统计和空间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蒙新地区湖泊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前后近40年湖泊的动态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选取了蒙新地区面积大于5 km2的所有湖泊,逐个分析其在四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结果进行分区。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内蒙古东南部和新疆西部的湖泊呈现萎缩的趋势,其余地区则在扩张;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内蒙古东南部湖泊呈现萎缩的趋势,内蒙古北部和新疆全区湖泊呈现扩张的趋势;从2000年前后至2010年前后,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西部的湖泊呈现萎缩的趋势,其余地区湖泊呈现扩张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蒙新地区4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可知:近40年来,蒙新地区气温持续上升;2000年之前,内蒙古的降雨量呈增加的趋势,2000年之后骤减,而新疆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呈增加的趋势;蒙新地区蒸发量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湖泊的动态变化基本上与气候的变化趋势相吻合。最后,笔者以新疆博斯腾湖为例,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8.
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变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泊对气候波动有敏感记录。本文以GIS和RS技术为基础,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2000年前后和2010年前后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青藏高原所有湖泊边界信息,建立了青藏高原湖泊空间数据库。分析表明的青藏高原面积大于0.5 km2的湖泊总面积变化:(1)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增加了13.42%; (2)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增加了4.86%; (3)从2000年前后至2010年前后增加了13.04%。可见,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个数和面积均呈增加的趋势。气象数据分析表明,青藏高原气候出现了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表现为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小。笔者选取了研究区内面积大于10 km2的时间上合适做比较的所有湖泊,逐一分析了其在4个时期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结果进行了分区。不同时期的湖泊变迁具有区域差异性:(1)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西藏北部、中部、藏南、青海羌塘盆地和青海东部湖泊呈萎缩趋势; (2)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青海北部湖泊萎缩; (3)2000年至2010年,除藏南外,青藏高原其余地区湖泊全面扩张。不同补给源的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不同:(1)气温主要影响以冰雪融水及其径流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如色林错、赤布张错等; (2)降雨量主要影响以大气降雨和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如青海羌塘盆地; (3)蒸发量直接影响湖泊水量的散失,在青藏高原总体蒸发量减小的大环境下,部分地区因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了降水和径流量增加,湖泊出现萎缩的现象,如羊卓雍错流域。总之,地质构造控制了湖泊变迁的总格局,而短时间尺度的湖泊变迁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此外,湖泊动态变化还受冰川、人类活动、湖盆形状、补给和排泄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近25年来河流、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 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入湖河流河口段发生延伸、退缩等变化。青藏高原多数天然湖泊变化较大,主要是部分湖泊面积缩小或扩大;少数湖泊解体或归并;有的已干涸的湖泊又重新汇水,有的湖泊则接近干涸。导致河流、湖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变化、降水变化及冰川变化、气候雪线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NDVI的新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春  焦黎  来风兵 《冰川冻土》2018,40(1):176-185
以2000年、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5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反演了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对比不同时期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化比例,分析植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 2000-2016年,玛纳斯湖湿地植被覆盖度总体较差。极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19.6%增加到了46.3%,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60.6%减少到了28.7%,中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9.4%减少到了4.6%,中高植被覆盖度相对变化较小,所占比例由2.9%增加到4.2%,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由7.4%增加到16.2%。整个地区的荒漠盐碱土地和农田土地利用面积在逐渐增加,影响植被覆盖度和湖泊萎缩干涸的主要因素是过度利用水资源和人类活动对主要源流流域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变化极大影响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和Landsat8数据,分别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冰川识别方法和波段比值法获取了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信息,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第一次(1964年)、第二次(2009年)冰川编目数据与1998年、2003年TM影像冰川目视解译结果等四期的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1964-2013年50 a来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冰川自2009年以来有略微增加的趋势,2013年冰川面积比2009年增加了10.25 km2,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以来冰川的快速消融;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冰川总体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从1964年的673.61 km2减少到2013年的512.07 km2,面积减少161.54 km2,减少23.98%;近50 a来,流域内冰川面积在海拔4500 m及以上呈净增加趋势,而在海拔4500 m以下呈净减少趋势,冰川在海拔(4000±100) m左右退缩的速率最大,高达0.5 km2·a-1;冰川面积的减少主要体现为大量的冰舌后退和小面积冰川的快速消融,超过85%的冰川冰舌后退距离在200 m以上;该流域的冰川变化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个坡向,在南坡向上出现明显的先减少和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64-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加率分别为0.26℃·(10a)-1和16.07 mm·(10a)-1.研究结果表明气温的持续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分别是导致玛纳斯河流域冰川减少期和增加期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山前地貌对构造活动有明显的响应.根据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麓在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下,在山前依次形成了3排褶皱低山丘陵和第四排正在发育的西湖隆起.冲积扇也在历次构造运动中不断向北推进,呈串珠状发育.褶皱丘陵内阶地的也发生了拱曲变形.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第四纪以来,天山北麓随着天山主体在不断抬升,并且持续地由南向北推挤,使山麓范围不断地向盆地方向扩张.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暖湿化环境下降水增多和冰川冻土加速融化导致的湖泊扩张是青藏高原最为突出的环境变化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西风带及印度季风带影响区的降水量变化具有高度的空间一致性。严酷的自然环境导致对青藏高原内陆湖泊的实地观测变得难以企及,而遥感技术的发展正好可以克服以上局限,该技术已经成为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监测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围绕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综述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量、冰物候、水体参数以及水量平衡定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部分研究以流域为尺度应用多源遥感与水文模型进行水量平衡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陆地区的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是降水增多,而冰川融化、冻土消融及其他因素的贡献程度却相对较小。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尺度的降水年代际变化是青藏高原湖泊近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冻土加速消融又进一步加速湖泊扩张或抑制了部分湖泊收缩。过去,关于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气候响应机制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降水、蒸发、温度、风速、冰冻圈融化等气候因素的定性描述上;现在,在湖泊水量平衡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在定量化方面取得进展;将来,随着更多遥感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更多水文与气象站点的投入使用,将为青藏高原湖泊的水量平衡定量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条件。  相似文献   

14.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re are three super large lakes, the Qinghai Lake, Nam Co and Siling Co, and eleven large lakes, the Zhari Nam Co, Tangra Yumco, Ayakkum Lake, Banggong Co, Har Lake, Ngoring Lake, Yamzho Yumco, Gyaring Lake, Chibuzhang Co, Ulan Ul Lake and the Ngangla Ringco.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hanges of these major lakes in the past 25 years, based o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SS images obtained during the middle 1970s and ETM+ images obtained in the late 1990s 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reas of the Har Lake andNgoring Lake have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the areas of the Qinghai Lake, Zhari Nam co, Tangra Yumco, Ayakkum Lake, Gyaring Lake, Ulan Ul Lake and Ngangla Ringco have been reduced to varying degrees, of which the areas of the Qinghai Lake and Ulan Ul Lake have decreased most sharply by 60.60 km2 and 59.80 km2 respectively; the areas of the Nam Co, Siling Co and Bangong Co have increased more or less, of which the area of the Siling Co has increased most sharply by 140.42 km2. The analysis on the changes in areas of major lakes has provided new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lake evolution, climatic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7, 26(12): 1633–1645 [译自: 地质通报]  相似文献   

15.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 characters of the Tarim River Basin of Xin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were studied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se changes. Observed hydrologic and socio-economic data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crease in the streamflow and changes in 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 in the watercourse and groundwater of the mainstream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ann–Kendall test, regress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 streamflow in the headwater streams has increased slightly while the streamflow in the mainstream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Human activities along the mainstream are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decreased streamflow, with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decrease in the streamflow of the mainstream being 65.61, 74.73 and 77.62% in the 1970s, 1980s and 1990s, respectively. The key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TDS of the watercourse was the decreasing streamflow, which was caused by anthropological activities. However, the TDS of the groundwater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y groundwater depth. The degeneration of ecosystem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as directly related wit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资料, 并结合遥感影像解译数据, 分析了近2 000 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演变进程, 探讨了人工绿洲扩展过程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及绿洲扩张的特点. 结果显示: 近2 000 a来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可以分为4个时期: 17世纪以前以牧为主时期, 流域人工绿洲仅呈星点分布在交通要道和军事据点; 17世纪以后到1949年才进入半农半牧时期, 流域人工绿洲呈小块状分布在河、泉引水方便之处; 1949年以后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进入了以农为主时期, 人工绿洲由小片联接成大片, 扩大成新疆第四大绿洲群;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时期, 流域绿洲的二、三产业快速崛起.根据绿洲发展演变与水资源开发程度和灌溉水平将以农为主时期细分为4个阶段, 从4个阶段不同水利条件和灌溉水平下绿洲的规模可以看出人工绿洲的演变进程是与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紧密结合的;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扩张的特点有: 人文因素对其有很大影响, 移民屯垦在绿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60 a来人工绿洲面积成倍扩大, 尽管水利建设支撑绿洲发展, 但仍受到流域水资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GIS的喜马拉雅山科西河流域冰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冰川退缩, 冰湖数量增多和面积增大被认为指示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 冰湖面积增大导致其潜在危险性增大. 因此, 研究冰湖的变化对于气候变化和冰湖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人工解译的方法, 获取了喜马拉雅山地区科西河流域1990年前后、2000年和2010年的冰湖数据, 并对冰湖面积>0.1 km2且一直存在的199个冰湖的面积和长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科西河流域内面积>0.1 km2的冰湖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 1990年冰湖面积为73.59 km2, 2010年冰湖面积增加至86.12 km2. 科西河流域内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冰湖变化存在差异, 喜马拉雅山北坡变化较大的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 800~5 600 m之间, 而南坡变化较大的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 300~5 200 m之间; 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湖有65%的冰湖表现扩张, 且扩张冰湖的面积主要是由冰湖在靠近终碛垅的一端基本不发生变化, 而仅在靠近冰川一端发生变化贡献的;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冰湖有32%的冰湖变化表现扩张, 且扩张的冰湖面积主要来自于冰面湖扩张. 在科西河流域内, 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湖平均变化速度略高于南坡的冰湖平均变化速度.  相似文献   

18.
遥感找矿信息在新疆罗东镍矿发现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新疆北山裂谷已知坡十铜镍矿提取的遥感找矿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验证,建立了镁铁-超镁铁岩型镍矿的以遥感信息为主的找矿模型.以此找矿模型为指导,我们利用多光谱ETM数据,提取了构造形迹和羟基遥感异常,通过综合分析和实地查证,发现了罗东镁铁-超镁铁岩型镍矿,取得遥感找矿突破.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队通过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量、地表矿化带的少量工程控制以及一个钻孔的深部控制,圈定出两个镍矿体,求得镍金属预测资源量5.72万吨.罗东镍矿有形成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值得进一步投入工作对其进行评价.罗东镍矿的发现进一步扩展了北山成矿带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的找矿前景.我们还在罗东镍矿的北西部优选了找矿靶区.随着航天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预测与勘查中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