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前言     
正今年8月13日是谷德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出版《谷德振地质生涯》纪念文集的同时,《工程地质学报》出版专辑,约请我国工程地质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撰文,缅怀谷先生为我国工程地质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传承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学术思想,弘扬谷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1):144-144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该室建立于1957年,目前已整整走过了五十年奋斗历程。几十年来,研究室在以谷德振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耕耘之下,和全国同行同心协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了一条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的发展道路。他们结合中国工程实践的经验,逐步创立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岩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谷德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也是中国工程地质的奠基人。他德高望重、学术精深,且谦逊、诚挚和富有担当精神;他对后辈关怀备至,注重培养和身教言教,是青年人学习的榜样。谷德振先生是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首届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使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他创立的岩体结构控制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岩体结构控制论已成长为一巨树,形成许多分支,如岩体结构分类、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力学、反分析法等。南京大学优势面研究组学习他的结构控制论,找到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以结构面为研究对象,通过30余年努力,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优势面理论。我们将优势面理论视为结构控制论生长的一个分支。21世纪,以结构控制论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引入纳米地质与纳米技术,探索宏观工程地质的自然规律和更微观规律的内在关系;在地质灾害防治与预测研究中,应注意灾害链问题,加强灾害类型、形成机理研究,给出治理对策措施。同时,应注重灾害防治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今年正值谷德振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想起往事,记忆犹新。我们满怀敬佩和感激,撰写此文以表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地质科学技术创新和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根据工程地质作为应用学科的特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决定,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谷德振教授领导的工程地质研究室和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地质工程中心”。中心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坚强的技术后盾,以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王思敬为首的许多著名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科学家将热情指导中心工作。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室、研究室及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中心多年来发展积累了数十项地质工程新技术与新产品,正致力于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为地质工程实践服…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界杰出的先驱者谷德振教授于1982年6月21日因病与世长辞了。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深悼念谷德振先生。 谷德振先生1914年8月  相似文献   

6.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三、《工程地质学报》宗旨在于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使工程地质科学更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地质科学技术创新和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 ,根据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作为应用学科的特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决定成立“地质工程中心”。地质工程中心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谷德振教授领导的工程地质研究室和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心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技术队伍。现有在职科技人员2 0人 ,其中研究员 5人 ,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11人 ,中级科技人员 4人 ,客座或兼职高级研究人员 2 6人。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王思敬以及孙广忠、孙玉科、许兵、曲永新、黄鼎成等著名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科…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研究室建室60周年。届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将联合举办"工程地质室六十年纪念活动",并出版《工程地质学报》正刊"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专辑。由于《学报》正刊对页码的限制,专辑拟约请和工程地质室以及和工程地质室有关系的工程地质、水文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谷德振讲座实施办法 (2010年1月31日原则通过) 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本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聘请造诣深厚,在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撰文立说,促进学术交流,彰显工程地质学科的核心价值。 二、撰稿人人选由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提名,经主编、副主编协商确定。学报编辑部负责征求拟聘撰稿人同意后,进行组稿和编辑。 三、本讲座每年刊出1-2篇,字数一般在两万字(10页)以内。论文命题及题材由撰稿人自定,包括综述、专题论述、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讨论等。 四、讲座论文免缴版面费,并发放相当于版面费数量的稿费。 五、本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资助。未尽事宜由学报编委会进一步完善并实施。  相似文献   

10.
许兵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9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75岁。我国工程地质界学人及学子们深为悲痛,沉痛哀悼许先生辞世,将以许先生之为人作楷模,发扬先生的精神,永续先生的事业。 〖KG2〗许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事业进步和青年一代的培育尽心尽力,做出重要贡献。〖KG2〗 许兵先生于1934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戴南镇。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几十年来,许兵教授主持和参加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南京长江大桥、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锦屏水电站、金川矿山、苏南和广东核电站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他就参与了西线南水北调的规划研究,大量的现场考察使他获得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对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问题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论点,后来在成渝铁路建设工程及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研究和咨询中得心应手。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他对以高地应力和强破碎岩体称著的金川镍矿进行了工程地质研究,推动了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进行了苏南和广东核电站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由于核电站工程对地震极为敏感,而且,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分布有广大的高烈度区,地震和活动断裂问题非 常突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许先生及时地将研究重点集中到这些问题上,开展了地壳构造稳定性研究,其成果成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重要的核心进展。许先生一直关注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他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直到他病逝前的几个月还在为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峡工程阶段性后评估的地质地震专家组工作。许兵先生为科研事业辛勤奉献铸就了他深厚的学术成就。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和组织出版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年》、《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中国工程地质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一批国家奖励。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科学贡献奖。〖KG2〗 许兵先生非常重视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育。长达近二十年期间(1988-2004),他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担负起组织协调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他胸怀全局,虚怀若谷,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地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他的杰出工作,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地质行业一个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导机构,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性情开朗,与人为善,成为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和重点实验室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为我国工程地质人才队伍的成长贡献了毕生精力。1993年-1998年,他兼任《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为学报的创刊和办刊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KG2〗 许兵先生逝世,是我国工程地质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室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许兵老师,将学习他的为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努力提升工程地质学科创新能力,推动工程地质事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9月2日至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这是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有关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8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论文摘要64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和水平。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谷德振同志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研究历史;阐述了它在工程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工程意义;指出了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今后研究方向。大会开幕式后,进行了近二天的大会宣读论文和专题综述报告;二天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的涵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今后主攻方向;3.对大会综述的意见以及今后学术活动的建议。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交流了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本着百家争鸣和求同存异的精神,还组织了各小组的大会汇报与交流。谷德振同志作了题为“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兹将本次会议的主要情况分四个问题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宋玉环 《地质科学》2008,43(2):281-281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该室建立于1957年,至今已整整走过了50年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3.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数模型、应力-应变模型、强度与破坏概率模型、岩体水力学模型,讨论了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与水力学性质的各类力学效应与定量控制规律,并探讨了充分调动边坡岩体自稳潜力的主动加固理念、固脚和护腰的加固模式与锚固设计方法。本文认为,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深刻把握了岩体工程行为的基本控制因素和作用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定量理论研究是后来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兰州大学地质系、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五单位联合组织的“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于今年4月14、15日  相似文献   

15.
正一、《工程地质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与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中国委员会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工程地质学、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工程地质学的高级学术期刊。二、主要刊登涉及到地质科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铁道、交通、公路、矿山、能源、水利水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动态、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五届谷德振讲座主讲报告。本文简要回顾了谷德振先生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核心价值和历史贡献,系统介绍了30年来统计岩体力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探索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传承和发展。统计岩体力学借鉴经典统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岩体结构几何概率模型、断续介质连续等效的断裂力学能量原理、岩体结构-应力协同控制原理、岩体强度的弱环控制原理、断续裂隙网络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裂隙岩体本构模型、岩体全过程变形分析方法、高储能岩体特性与岩爆机理模型、圆形硐室围岩弹性变形解析解;发展了岩体数据现场采集技术与装备、全空间方向岩体结构参数、力学参数、渗透系数计算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岩体主动加固方法;开发了岩体工程参数计算系统和数值分析工具JointModel。统计岩体力学的建立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和岩体力学理论与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七年五月四日—八日在北京召开的山区工程地质环境国际讨论会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工程地质专业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会议荣誉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三十人组成,其中有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法国的Arnould,M.教授、本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主席加拿大的White O.L.博士、捷克斯洛伐克的Matula,M.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思敬教授、孙玉科教  相似文献   

18.
王幼麟 《地质论评》1983,29(5):497-497
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负责筹办的土和土体结构工程特性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5月16日至20日在武汉举行,历时五天。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土的结构”专题学术会议,其目的是为了检阅有关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见解,了解研究水平和存在问题,并依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地质学会及谷德振先生邀请,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前任主席,名誉主席,法国工程地质中心主任M. 阿诺教授(M.Arnould)于去年11月8日至18日来我国进行了参观和访问。 阿诺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工程地质学家。1964—1972年任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秘书长,1972—1978年任该  相似文献   

20.
各位委员 :2 0 0 1年 10月 ,在成都召开的青年工程地质工作者座谈联谊会上 ,对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改选 ,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是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 :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 )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秘书处挂靠单位 :李 晓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学 )张东升 (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勘测处 )胡卸文 (西南交通大学 )石振明 (同济大学 )王建锋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刘丰收 (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