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延祜 《地球物理学报》1985,28(06):631-640
本文讨论了由具有垂向不均匀性的介质层构成的水平层状介质中反射波法的数学模型及其一般特性;研究了多道地震信号的最佳估计以及因之而提出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段的拟合问题;分析了水平迭加速度和视t0时间的特性,并指出射线均方根速度是一种极限的水平叠加速度;阐明了偏移距太小时,多次叠加效果不好的原因,并论证了最佳反射叠加段的存在;用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最后,一般地讨论了介质层的垂向不均匀性的识别和确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馈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压制多次波,综合考虑了多次波传播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避免了非波动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已成为多次波去噪的发展趋势.首先对多次波压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反馈环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的方法原理.介绍了抛物线拉东(Radon)变换外推近道数据、谱模拟法提取震源子波、均衡伪多道匹配和多次波减去法效果评价等四大关键技术的思路及主要计算公式.用JAVA语言自行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并应用射线法多次波模型和SEG/EAGEPluto模型,对以上方法技术进行了检验,去噪效果良好.对海上某多次波特发育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了地壳测深的剖面工作。该剖面西起河北省元氏县,东至山东省济南市郊,全长达270余公里。 全线分布九个爆炸点,构成了相遇和追逐的连续观测系统。根据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记到了很多一次反射波和一次首波,同时亦存在着多次波。该区地壳分为七个层次,且由高低速相间的介质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36公里,上覆介质的平均速度为6.0公里/秒,上地幔顶部介质的层速度为8.1公里/秒。 该区地壳为不均匀的多层结构,并存在着高速梯度夹层。 文中最后给出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综合速度分布和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4.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1979,22(02):181-194
本文把计算综合地震图的“反射法”推广到非轴对称震源的情况。对过渡层广义反射系数的计算提出进一步改善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中部地区深部构造背景及邢台地震(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了地壳测深的剖面工作。该剖面西起河北省元氏县,东至山东省济南市郊,全长达270余公里。 全线分布九个爆炸点,构成了相遇和追逐的连续观测系统。根据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记到了很多一次反射波和一次首波,同时亦存在着多次波。该区地壳分为七个层次,且由高低速相间的介质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36公里,上覆介质的平均速度为6.0公里/秒,上地幔顶部介质的层速度为8.1公里/秒。 该区地壳为不均匀的多层结构,并存在着高速梯度夹层。 文中最后给出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综合速度分布和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6.
层状介质、非轴对称震源情况下的反射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把计算综合地震图的“反射法”推广到非轴对称震源的情况。对过渡层广义反射系数的计算提出进一步改善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相似文献   

8.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1974,17(02):122-135
一、引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构造,对研究地震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的深部背景,以及划分地震活动块体和探讨地震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地壳构造的研究,又是与地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909年,莫霍洛维奇在近震研究中,首先发现了地壳与上地幔分界面的首波,其覆盖层的平均速度 =6.3公里/秒,界面速度Vd=8.0公里/秒(简称M界面)。后于1923年,康拉德(conrad)也是根据天然地震资料鉴别出一个平均速度为=5.4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构造,对研究地震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的深部背景,以及划分地震活动块体和探讨地震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地壳构造的研究,又是与地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909年,莫霍洛维奇在近震研究中,首先发现了地壳与上地幔分界面的首波,其覆盖层的平均速度 =6.3公里/秒,界面速度Vd=8.0公里/秒(简称M界面)。后于1923年,康拉德(conrad)也是根据天然地震资料鉴别出一个平均速度为=5.4  相似文献   

10.
在点电源水平两层均匀介质模型下计算了在不同地电断面中观测时地表干扰电流源对观测的影响。得到:地表干扰电流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电势差的影响取决于地电断面类型和参数、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埋深以及避开干扰源的距离。本文研究结果对实施井下电阻率观测中台址电性结构选择、电极埋深、干扰源避让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层状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井间地震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Biot理论,提出计算理论地震图的相应传播矩阵算法,并针对井间地震震源和检波器的不同配置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高频可达1000H2以上.文中算例说明利用震源和检波器相对于储油层的不同位置,可从反射震相记录波形上的差异,判定储油层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2.
依据Biot理论,提出计算理论地震图的相应传播矩阵算法,并针对井间地震震源和检波器的不同配置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高频可达1000H2以上.文中算例说明利用震源和检波器相对于储油层的不同位置,可从反射震相记录波形上的差异,判定储油层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衍射波的计算,它是文献[5]的继续和发展,是为了应用射线法解决二维地震人机联作工作的一部分。根据波的物理性质,引入了等效炮点、等效检波点和等效界面等概念,将Berryhill导出的衍射波计算公式推广到倾斜界面和楔形结构等情形。这一工作与文献[1—3]中的工作相结合,在实用上解决了二维地震人机联作解释中的正演计算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衍射波的计算,它是文献[5]的继续和发展,是为了应用射线法解决二维地震人机联作工作的一部分。根据波的物理性质,引入了等效炮点、等效检波点和等效界面等概念,将Berryhill导出的衍射波计算公式推广到倾斜界面和楔形结构等情形。这一工作与文献[1-3]中的工作相结合,在实用上解决了二维地震人机联作解释中的正演计算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Media containing aligned cracks or ellipsoidal inclusions as well as media consisting of sequences of isotropic layers show transverse isotropy with respect to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However, the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which are equivalent to media containing aligned inclusions do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be representable by sequences of stable isotropic layers. These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can be modelled by such sequences if - and only if - several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Important parameters determining whether these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are the aspect ratio of the inclusions and the material filling the inclusions, the‘fluid’.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describing the range of aspect ratios for which the constraints are satisfied can be derived. This expression (which is a good approximation for several crack model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media containing water-filled inclusions can be represented by sequences of stable isotropic layers if the inclusions have aspect ratios less than 0.1. The limiting aspect ratio decreases for a decreasing ratio of the bulk modulus of the fluid to the shear modulus of the matrix material. Finally, media containing dry inclusions of any aspect ratio cannot be modelled by thin isotropic layering. These results depend only weakly on the crack density and on the matrix material. The representation of crack-induced anisotropy by layer-induced anisotropy can be used to classify crack-induced anisotropy and might be useful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 cause of anisotropy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fluid.  相似文献   

16.
层状介质的声波波动方程反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正演方法 ,讨论了层状介质的声波波动方程反问题 .推导出波数频率域中的雅可比矩阵的解析表达式 ,其计算在正演过程中求出 .采用最小二方法可得到层介质参数 .数值结果表明反演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对多次透射边界在瞬态波动模拟中的精度分析推广到介质中存在多个物理波速的情形,阐明了它模拟成层介质中瞬态波动的适用性,指出多次透射边界的误差随着透射阶数的增加而迅速减小,二阶透射边界已具有足够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层状介质视电阻率响应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水平层状介质的电法理论出发,定义了电性层的响应系数S_i,并指出:S_i代表各层电阻率的变化对△ρs/ρs贡献的“权”,同时还给出了二层、三层和深埋电极时S_i的计算公式和部分计算结果,着重讨论了电性结构对表层响应系数S_1和底层响应系数S_n的影响。最后以此理论讨论了九个地电台站的具体情况。根据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电性上,台址最佳观测条件是:表层响应系数S_1=0;底层响应系数S_n=1。2)台址的表层电阻率ρ_1高一些,底层电阻率ρ_3低一点,比较接近最佳观测条件。但各层电阻率之间的搭配关系需有一定范围,过高或过低的值都会偏离最佳观测条件。3)仅仅以电性剖面类型区分台址电性条件的优劣是不完善的,最好通过具体计算S_1来评判。  相似文献   

19.
The problem of elastic waves–from point sources–in layered media is solved in a general and elementary way. Only the simplest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s are necessary. The solutions can immediately be used for numer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