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     
正第36次南极科考新建站野外测绘工作全面展开[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韩惠军朱李忠]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的测绘队员韩惠军、唐铸于2019年12月24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登上"雪龙"船,经过"西风带"的洗礼,航渡9天,于2020年1月1日抵达罗斯海新建站所在的恩克斯堡岛(难言岛)。经过3天的物资卸运、整  相似文献   

2.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3.
"极地科考,测绘先行"。伴随着始于1984年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步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派出一百余人次的测绘科学考察队员,参加了全部28次的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测量标志是测绘工作的直观体现,在南极这块没有领土分割的大陆上开展测绘工作,布设测量标志,起到丰富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彰显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栋臣,1939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广丰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著名极地测绘专家;现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   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 实验室在黑龙江挂牌   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由武汉大学 和黑龙江测绘局共同建立的极地测绘 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于2005 年1月8日在黑龙江省测绘局正式挂 牌成立。 据了解,由两个单位共同建立的极 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将 发挥各自优势,在极地大地测量、地球 动力学、极地冰雪环境遥感理论和技 术、数字南极地理信息基础框架建设 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极地测 绘遥感信息学科的发展,为我国极地 考察事业提供坚实的测绘保障。 我国首次为外国卫星 提供实时测控支…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绘》2014,(1):62-69
今年执行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倍受瞩目。黑龙江局韩惠军、颜小平代表测绘地理信息人,在“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执行考察任务。他们与其它船员共同饮风沐雪、破冰航行,无畏艰难险阻,不惧自己安危,勇伸友谊之手,开展国际营救。他们事迹感动众人心。我们特选登他们的科考日记,与读者共同感受测绘地理信息人勇敢、坚强、乐观、浪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三名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他们将于 12月初启程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 ,执行GPS国际联测任务。GPS国际联测是由SCAR_WEEI(国际南极考察委员会下属的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工作组 )组织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 ,旨在测量南极板块和微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方向。此外 ,还将进行由于冰盖融化及海洋负荷变化而引起的南极地区的垂直形变测量。本次GPS国际联测时间为 2 0 0 1年 1月 2 0日 0 0 :0 0 (UTC)至 2 0 0 1年 2月 10日 2 4:0 0 …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中.黑龙江测绘局的3名科考队员朱李忠、娄权力.陈迎浚圆满完成了中山站科考测绘任务.日前乘坐“雪龙”号从南极返航。  相似文献   

9.
正1月下旬,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圆满结束,科考队员纷纷返航。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科考队伍也踏上归途,跟随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南极动物的萌照。他们说,在南极,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距离特别的近,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态     
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成立日前,武汉大学和黑龙江测绘局联合组建的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在武汉大学揭牌。武汉大学和黑龙江测绘局都是多年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测绘部门,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的组建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全面提高我国极地测绘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中国极地测绘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极地测绘科学考察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极地科学考察中的作用。(张文燕)“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研究与实施”项目通过鉴定  日前,“中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  相似文献   

11.
《测绘通报》2007,(12):68-69
极地基础测绘与科学考察研究,既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我国极地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南极重点地区和有国家权益意义的地区分期完成地图覆盖和其他各项基础测绘内容,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考察急需的各种类型地图,增强为中国极地科考工作提供完善的测绘保障和各项基础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等,从而提高我国在南极测绘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数据资料共享的地位和能力。黑龙江测绘局作为国家直属测绘局,每年都承担着国家众多的重点测绘项目,其中极地测绘工程中心每年都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南极测绘生产任务。2005~…  相似文献   

12.
日前,武汉大学和黑龙江测绘局联合组建的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在武汉大学揭牌。武汉大学和黑龙江测绘局都是多年从事极地科学考察的测绘部门,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的组建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全面提高我国极地测绘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中国极地测绘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中山2个越冬科考站及Dome-A临时科考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越冬科考站。南极科考队员分为越冬队员和度夏队员。极地测绘工作已有70多人次参加了南北极科考、考察。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四次南极考察工作已全面展开,现正进入紧张的考察中。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第四次光荣地承担了南极考察任务,已派讲师张松波同志参与考察。根据考察计划,他将在武汉测地所吕纯操同志及冰川组队员的配合下,进行如下课题的考察研究工作:1.菲尔德斯海峡地壳断裂形变网监测;2.地面摄影测量在南极冰川考察中的应用;3.长城站建筑物变  相似文献   

15.
《地图》2006,(1)
2005年11月18日10时25分左右,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115名队员乘“雪 龙”船从上海民生港码头起航,开始了为期130天、全程2万多公里的南极之旅。按计划 科考船沿途将只停靠香港和澳大利亚进行加油和补给,然后会在30天后即12月20日左 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完成科考任务后于2006年3月底前返回上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极地科考30年来,极地科考工作者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换取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发展壮大,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极地科考,它标志着我国的极地科考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预示着极地考察在世界极地科考的进程中将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由281名队  相似文献   

17.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33(1):51-51
著名测绘遥感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鄂栋臣近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的鄂栋臣教授,曾六赴南极、四赴北极,是中国极地测绘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极地测绘工作中,测定了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命名了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在北极点埋设了第一个中国测绘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极地测绘与遥感信息学的奠基人鄂栋臣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1日5时40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鄂栋臣曾参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一生参与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荣立二等功,是全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北两极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学工作者。15年前,《中国测绘》记者采访过鄂栋臣,在此之际,我们把这篇尘封的稿件刊登,在此缅怀鄂栋臣教授。  相似文献   

20.
正鹰隼展翼,风尘翕张。随着各行各业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无人机凭借快速高效、机动灵活、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新秀",在低空遥感测绘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应急测绘保障中,无人机是救灾先锋的眼睛;在地理国情普查中,无人机是摸清家底的法宝;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无人机是扮靓城市的巧手;在南极科学考察中,无人机是极地队员的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