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虾池的溶解氧含量及其补充量和消耗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对虾养殖池塘溶解氧含量及其收支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虾池DO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虾池溶解氧补充的主要来源,夏季最高可超过5mg/(dm3·d)。养殖后期对虾的耗氧量占总耗氧量的34%,底质和池水耗氧量分别占30%和35%。根据虾池氧的收支情况讨论了池养对虾的生产容量。  相似文献   

2.
膨润土混合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所以在对虾养殖中经常大量换水有时会带来更大风险;同时,虾池中因残饵、排泄物等有机质的腐败使水质、底质状态不断恶化[1];大量使用漂白粉、硫酸铜、各种抗生素等药物,不可避免地要杀死一些有益生物,破坏虾池的生态平衡。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岩),含有多种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优良的吸附交换性能[2]。1992年,作者选用了主要以膨润土和化学增氧剂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养成池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主要仪器药品膨润土的混合物主要由膨润土(山东胶州产),适量化学增氧剂(江…  相似文献   

3.
刘祖祥 《海洋科学》1989,13(3):70-70
螠蛏(见图)原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一般需养殖一年零三个月才能收捕上市。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池内进行对虾、螠蛏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证明,虾、蛏混养,不仅缩短了螠蛏的养殖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由于螠蛏摄食消耗了池中大量底栖硅藻和浮游动、植物,所以改善了虾池水质,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对虾生长,提高了虾池的综合效益。 1.实验场地  相似文献   

4.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相似文献   

6.
2002年5~7月对杭州湾萧山现代农业开发区农发养殖实验场的4口大小不同、放苗量不同、产量不一的淡化对虾养殖虾池水体中的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养殖过程中,4口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各虾池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幅度不一,所测数值中有68%超过富营养化阈值,因而该水体在养殖期间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但此间没有发生赤潮。(2)4口虾池水体中的脱镁叶绿素与叶绿素a含量比值的变化有所不同,1、4号虾池在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呈下降趋势,表明1、4号虾池水质相对正常、稳定;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该比值急剧上升,表明2、3号虾池在养殖中期水质曾发生剧烈变化,这直接导致了养殖对虾的减产。因而,养殖水体水质的剧烈变化较其富营养化程度更能直接影响对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 O'sbeck)为我国沿海养养殖的主要品种.为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研究虾池溶解氧的收支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至今此类研究报道较为罕见.本试验于1990年及1991年7-8月测定了杭州湾畔的历年产量高、效益好的金山潜径对虾养殖公司中国对虾池溶解氧的收支状况.据试验结果估算了虾池溶解氧收支平衡状,并提出了水质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8.
钟硕良 《海洋通报》1999,18(5):41-47
根据不同类型虾池的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虾池底泥间隙水中氨氮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硫化物、化学耗氧量和电极电位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其对虾池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全封闭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受庆 《海洋通报》1999,18(3):92-96
对6次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全封闭养殖试验进行了介绍。试验表明,在虾病多发区采取全封闭养殖可以有效地避免虾病的发生,使养殖获得成功。文章对杀灭虾池病原菌和敌害生物所用的药物,以及保持虾池水体生态平衡所采取的措施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11.
纤毛虫是一类单细胞原生动物,部分类群是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生物。该研究跟踪了2020年7~10月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了多种环境因素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现场喷洒,发现改性粘土对纤毛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故结合室内实验,探究了改性粘土对水体中纤毛虫的去除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虾池内纤毛虫及2~5 µm微微藻的密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捕食-被捕食关系,后者可通过食物丰歉的方式上行控制纤毛虫;虾池水温为20~25 ℃时更易于纤毛虫生长;纤毛虫偏好较低盐度的环境。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改性粘土调控水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中的纤毛虫的密度;进而通过室内实验初步探讨了改性粘土对水体中的纤毛虫的去除作用及机制,发现氧化复合改性的硫酸铝改性粘土(MC II)可有效去除纤毛虫,该研究将为对虾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病害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微生态制剂在沿黄低洼盐碱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实验表明,微生态制剂对盐碱地养殖水环境有明显的净化作用,能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氨氮、化学耗氧量和碱度,提高对虾的养殖产量。其中施加BZT活性水质净化剂实验组对虾养殖存活率、纯利润和产出投入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5%,84.9%和57.5%。  相似文献   

13.
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对虾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水体环境因子与对虾养殖的密切关系,并提出改变水体环境,提高虾池水质的可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生产中的主体产品之一。但是,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虾养殖环境在发生着某些不利的变化:如虾池“老化”,泛池浮头,底质败坏;沿岸海水污染日趋严重,自然海水的溶解氧出现低于正常指标的现象。由于养虾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有的养虾单位投入大,效益低或亏损。因此,应对养虾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改善养虾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虾池环境逐年恶  相似文献   

15.
邓烈志 《海洋科学》1992,16(4):72-72
以净化虾池水质为目的,笔者在对虾池内设置了人工礁,选取海参、牡蛎、蛤仔、梭鱼、多鳞鱚等海洋经济动物,进行了海洋生物多品种混养试验。试验结果得出,所选生物摄食虾池中的浮游动物、对虾残饵和有机碎屑,减轻了虾池污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7.
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虾病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皓  于占国 《海洋科学》1996,20(1):39-45
1991年6月至9月对大连地区3个虾场养殖的中国对虾及虾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虾池浮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分布、演替特征及其与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较大的突发性;优势种单一,多为赤潮生物种类,有些种类原本为底栖生物;群落演替时间短,变化快;养殖对虾发病症状为红腿和黄鳃,严重出现死亡。浮游植物的总量尤其是赤潮种类的总量与对虾的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群  相似文献   

18.
对虾养殖池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对虾养殖池的水色、透明度、溶解氧和COD,建立了较稳定的对虾养殖生态体系.其特征为,生产力水平高,物质循环速度快,各项水质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较快.提出了人工调控虾池生态环境应以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为主要内容,同时,讨论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数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虾池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崔玉珩 《海洋科学》1994,18(2):64-65
为养殖对虾而修筑的大大小小的养虾池都是一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池内生态条件适于对虾正常要求的情况下,对虾可以在其中生存、生长。如果生态条件逐步恶化,非但影响对虾的正常生活、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对虾死亡。粗放式的养殖,其影响也相对小些,高密度养殖情况下潜在的危险较大,对养殖池的环境状况要特别注意。l人工养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1·1人工养殖池是一个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在池内除放养的对虾(有时混养贝类等)外自然存在的生物通常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食物链大体上是二个层次(对虾靠投饵喂养例外)。养虾池…  相似文献   

20.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6月至1996年5月对厦门市潘涂对虾养殖垦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鉴定虾池浮游植物82属300种。其中,硅藻229种(底栖种类为主),甲藻30种,绿藻30种,蓝藻5种,隐藻和裸藻各3种。发现虾池浮游植物数量上以硅藻、绿藻和甲藻为主,并且多属于微型和超微型种类、调查虾池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与邻近海区有较大的差别。文中还对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保持虾池水质环境稳定性关系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