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①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6.8%至94.1%均有分布,平均为46.5%,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7.4%~78%,平均充满度为46.6%,而车镇凹陷岩性油藏充满度为5%~60%,平均仅为19%。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和沙三段,其中沙三段的岩性油气藏平均充满度高,另外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沉积体系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不同。②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亦存在着差异,其中孤立砂岩体油藏的充满度绝大部分在40%以上,总体大于断层侧向沟通砂体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体系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潜山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其分布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文章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内潜山油气藏的特点,总结了各次级构造带潜山圈闭油气藏组合特点和分布规律,提出“潜山油气藏体系”概念,指出陡坡带、低凸起带、缓坡带是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体系最发育带,而凸起带和洼陷带次之;最后提出了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两步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古生代灰岩油气藏的分布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继第三系发现和探明大量油气藏后,近年还在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海相灰岩中找到许多潜山油气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布在坳陷的不同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复式油气聚集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集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简明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复式油气聚集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了低凸起、陡坡式、中央背斜式、缓坡式、洼陷式和凸起式等六种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其中,低凸式、陡坡式、中央背斜式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洼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泥质岩类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浊积岩性油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特征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阳坳陷优质烃源岩的研究,尝试建立勘探中、后期烃源岩研究的流程和工作方法。结合大量的分析资料,建立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可适用于中国的陆相断陷湖盆研究。对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普通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以及有机质富集层三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生烃时间基本相同,但在排烃方面三者区别较大,普通烃源岩开始排烃最晚,优质烃源岩次之,而有机质富集层则最早进入排烃阶段。本区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与隐蔽油气藏密切相关。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是本区广泛分布优质烃源岩的重点层位,它们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非常密切。优质烃源的分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对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已经发现的隐蔽油气藏油气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沾化凹陷,隐蔽油气藏主要以沙三段下部优质烃源岩为主。但罗家油田原油则是以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碳酸盐岩源岩层所生成的混源油为主。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主要形成地层性的隐蔽油气藏,而沙三下亚段烃源岩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均可以形成岩性型油气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坳陷不同位置与其烃源岩和油气运移特点相关的隐蔽油气藏形成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泥质岩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钟建华  温志峰  王海侨 《地质科学》2006,41(4):586-600,I0001
 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泥质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断裂、断鼻构造带附近,依据其储集空间可分为裂缝型、孔隙型及孔—缝复合型3种类型。其中,裂缝型油气藏占主要地位,主要发育于富钙质的脆性泥页岩中;孔隙型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含砂质条带的欠压实泥岩中;孔—缝复合型油气藏发育于钙质泥-页岩互层且夹薄层砂质条带的岩类中。泥质岩油气藏以自生自储为主,需要富钙质或欠压实等特定的岩性条件,一般发育在断裂活动带附近。横向上,裂缝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厚层生油层中富钙质高阻层段,尤其是页岩发育的薄互层段,孔隙型油气藏只分布于具有断裂或隆起背景且富含砂质条带的欠压实区;纵向上,泥质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2200m以下的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等层位。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第三系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式油气田》1996,(4):4-7
  相似文献   

10.
油气成藏是一个动态过程,圈闭是各种地质因素变化的产物。在济阳坳陷从生油洼陷中心到盆地边缘的油气运聚路线上,形成油藏的各主要地质因素的演化规律具有本质相同的特征。文章沿盆地中油气运聚的主要途径,对成藏体系储集层、通道、圈闭演化过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其圈闭的形成规律及成藏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王冠民  高亮  马在平 《地质学报》2007,81(3):413-418
在济阳坳陷沙河街组远离古河口沉积的页岩纹层中发现了风成粉砂沉积。风成粉砂在页岩的纹层中往往星散分布,成层性差,多分布在富有机质纹层与(含粉砂)粘土纹层之间。在结构上,这些风成粉砂与黄土有很大的相似性,颗粒呈棱角状—次圆状,粒度分布于4~6Φ之间,一般正偏,代表冬春季节相对偏干旱时期不稳定的近源阵风沉积;而表层流或层间流沉积的粉砂在粒度上往往与同一纹层内共生的粘土逐渐过渡,粒度概率曲线上呈一段式,粒度变化范围大,粉砂的成层性好,多局限在含粉砂的粘土纹层中。在高频旋回中,当气候偏干旱时,页岩中的自生碳酸盐含量增加,同时风成粉砂在陆源碎屑中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升高。页岩中风成粉砂沉积的发现,可以进一步为研究有关湖相页岩和第四纪纹泥的古气候变化、正确恢复古湖泊沉积环境提供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 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 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 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 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 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 流体(包括二氧化碳) 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新生代主要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济阳坳陷千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和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区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大部分地带沙河街组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150℃之间,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一些凸起地区和斜坡地带,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孔店组地层也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带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 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 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 进入供烃门限后, 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 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 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 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 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 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盆地是多次构造与沉积叠加形成的叠合盆地.通过分析不同走向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中-新生代控盆断层经历了印支构造运动晚期北西(西)向逆冲断层、燕山构造运动中晚期北西(西)向断层构造反转、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过渡期北西(西)向断层的消亡及北东(东)向断层的产生3次重要的发育及转型阶段.将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划分出"中凹新凹"、"中凹新凸"、"中凸新凹"、"中凸新凸"4种类型的叠合单元,探讨了叠合盆地中断层叠合、界面叠合以及构造叠合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建立了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中凸新凹"型叠合单元与"中凹新凸"型叠合单元是中生界最为有利的成藏场所.  相似文献   

16.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2):273-27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现今为重力水流盆地。台北凹陷可划分为胜北洼陷和丘东 -小草湖洼陷两个地下水流系统。区域地下水流向自北向南,北部山前构造带为地下水补给区,南部中央断裂带北缘为地下水排泄区。垂向上,地下水的连通性较好。台北凹陷自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地下水动力演化阶段。早期 (早侏罗世 -晚侏罗世 )为压实水流阶段,该阶段导致区内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均分布在生烃洼陷周围,有效烃源岩展布范围之内;中期 (早白垩世 -第三纪中新世 )为压实水流 -重力水流阶段,该阶段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改造和调整,并在压实水流与重力水流的混合带形成油气藏;晚期 (第三纪上新世至今 )为重力水流阶段,它导致沿区域地下水流运移方向,油水界面、油气藏充满度和含油气层段均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古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的纹层组合及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济阳坳陷古近系中发育大量湖相页岩及纹层状的碳酸盐岩,页岩类型多样。通过对300多块页岩薄片的显微镜下观察分析表明,这些湖相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岩均由3种基本纹层构成:富有机质纹层(即富含有机质的黏土矿物纹层)、隐晶碳酸盐纹层和黏土纹层。按纹层组合和比例的不同,可将页岩和纹层状碳酸盐岩系统地划分为黑页岩、钙质纹层页岩、富有机质纹层页岩、泥页岩、钙质页岩、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灰岩等7种类型,并尝试提出利用纹层组分划分页岩类型的三角形成因分类方案。由于不同纹层形成的古湖泊条件不同,该分类方案不仅能够反映各种页岩的纹层组成,同时也可反映页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对济阳坳陷早中侏罗世大量的岩心、测井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侏罗世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是:(1)纵向上呈粒度向上变细的河流相;(2)具有较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多种层理类型发育的三角洲相;(3)具有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杂乱堆积的扇三角洲相;(4)杂色泥岩和生物钻孔发育的滨浅湖亚相;(5)黑色泥岩及大量植物化石发育的湖湾亚相;(6)多层薄煤层发育的沼泽相。受北西向断层的控制,这一时期研究区为一相互分割的山间盆地,湖盆范围时大时小,湖水深度不断变化,总体来说湖水较浅,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