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作降水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用该方法预测资阳汛期(5-9月)降水总量,用此方法还可作逐月的降水量.如同在数理统计中通常所要求的,序列样本量n不小于30,在具体应用中历史资料越长,准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隐含趋势气候序列的均生函数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候序列中有周期性振荡和常含有向上递增或向下递减的倾向,提出对均生函数进行累加延拓,将其与均生函数周期延拓序列一起进行筛选,从而建立优效的预测模型,并给出淮河汛期降水和全球气温序列的建模与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6.
7.
利用一种被称为均生函数的周期性函数为基函数,组建了一些相应的统计模型,对山东春季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均生函数的各种统计预测模型无论是对历史的拟合,还是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都有很高的精度,且可进行未来多步趋势预测,而预测值不会趋向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地区春末夏初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数D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随时间演变规律;分析了春末夏初干旱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夏初干旱的预测模型,业务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袁本荷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5,25(3)
本文对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用该方法预测资阳汛期(5-9月)降水总量,用此方法还可作逐月的降水量.如同在数理统计中通常所要求的,序列样本量n不小于30,在具体应用中历史资料越长,准确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59—2015年长沙地区4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湖南省寒露风等级标准和构建的寒露风初日时间序列,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地区寒露风气候特征,建立了寒露风初日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长沙地区1959—2015年发生寒露风共97次,宁乡、望城坡、马坡岭和浏阳分别为38、28、19和12次;发生中度以上寒露风次数自西向东分别为15、10、8和5次。寒露风平均初日在9月19—22日。≤20℃的开始日期最早为9月3日(2013年),最迟为10月28日(2014年),极差为56天。9月上、中及下旬发生寒露风的概率分别为6%、32%和62%,下旬发生概率显著增加。西部宁乡约2 a一遇,东部浏阳约5 a一遇,西部宁乡频率及影响程度远高于东部浏阳的。预测模型拟合率均在89%以上,2011—2016年预测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61-2018年1 057个地面气象站均一化气温日值数据和通过均一化检验的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得到冬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贵州、江西三省为低温连阴雨集中发生地区,连续最长低温连阴雨超过15 d的台站集中在25°~31°N之间的区域。由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分析表明,南方地区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上表现为一致偏多或偏少的分布型,且具有东北部与西南部反相变化、东部与西部反相变化的分布型。南方冬春季平均低温连阴雨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约为-0.17 d/(10 a)。1960s末期至1990s低温连阴雨日数以偏多为主,从2000年开始以偏少为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降水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 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这两个水分平衡最关键的分量构造了降水蒸发均一化干湿指数, 进而研究了西北地区干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是西北地区近44年干湿特征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模态; 西北地区干湿异常特征主要分为西风带气候区型, 高原气候区型和季风气候区型; 整个西北地区及其西风带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年干湿特征呈较为显著的变湿趋势,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均发生了由干向湿的突变, 而季风气候区表现为变干趋势, 并且在90年代前期发生了由湿向干的突变; 整个西北地区及各分区近44年来主要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甘肃河东地区 55个测站 1968~ 1995年伏期旬降水资料 ,采用EOF、REOF、遥相关 ,对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EOF展开后前三项载荷向量场反映了河东地区伏期降水的空间总体结构。REOF展开后划分了河东八个空间异常敏感区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近50 a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甘肃省1960—2006年59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强降水阈值,统计出了夏季(6~8月)逐年逐站极端强降水量,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最主要空间模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陇南型、陇中型、河西西部型、河西东部型及陇东型5个关键区;在5个关键区中,陇南区、陇中区近47a来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表现出减少趋势,河西东部区与陇东区表现出增加趋势,而河西西部区却经历了少-多-少的抛物线型变化;另外从周期分析来看,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近47a来在大多数分区存在11~13a和6~8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逐日降水资料,基于Z指数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江西省的旱涝指标。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和EOF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江西省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0世纪90年代出现突变,但未出现显著的持续增加或减少。江西省干旱、雨涝事件存在准20 a主周期,从90年代开始偏涝年份明显增多,且雨涝呈增强的趋势。江西省旱涝主要存在4种空间分布型,分别为全区型、北涝(旱)南旱(涝)型、西涝(旱)东旱(涝)型、中心涝(旱)南北旱(涝)型,累计贡献率为83.61%。Z指数作为表征江西省旱涝指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0-2013年中国753个站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东部冬季风时期极端降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研究了近53 a中国东部冬季风时期极端降温事件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极端降温事件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东北南部、华北大部分地区和华中北部,华中南部则较少发生。过去的53个冬季风时期,中国东部极端降温事件普遍减少,且东北南部、华北南部和东部、华中北部以及华东北部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减小幅度可达0.4~0.8次/(10 a)。此外,东北、华北和华中的极端降温事件发生频次分别在1980、1973、1969年出现了由多到少的突变。极端降温事件的强度也存在空间差异,其平均强度从北到南呈现出强-弱-较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庆阳地区秋旱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分析,分别建立了秋旱指数的周期叠加、逐步回归、均生函数的预测模型,并对这三种模型用权重法、平均法、回归法、举手表决法进行集成。结果表明,平均集成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黄山地区1961—2019年冬季(上年12月至2月)连阴雨气候特征以及2019年异常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山地区冬季连阴雨期间多年平均降水量184 mm,连阴雨日数28d,降水日数24 d,日照时数15 h;冬季连阴雨降水量、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分布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冬季连阴雨降水量西南部多、东北部少,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中南部多、西北部及东部少,日照时数均较少.2)2019年冬季连阴雨过程的降水量、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均为1962年以来最多,单站相关要素以2月7日—3月6日过程为最多,屯溪和歙县连阴雨日数破历史极值,各区县降水日数破历史极值;日照时数以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12日过程为最少,各区县破历史极值.黄山地区连阴雨平均强度指数为1962年以来第二高值,各区县均达冬季连阴雨的最强等级.3)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维持,欧亚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大,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温度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偏西、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水汽条件.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持续交绥,从而导致黄山地区2019年冬季多次出现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黄石市2005年以来建设的95个区域气象站和原有的3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选取黄石国家气象站为基准点,采取各站候降水量与黄石站气温等12个要素进行逐步回归的方法,模拟出1958年至各站建站前的候降水量,使各站建站前缺测的月、年等时间尺度降水资料得以插补。并采用REOF方法分析了黄石市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按照取绝对值最大的特征值所处序号为站点分类值的区划方法,将黄石市划分为丘陵及水体影响区(Ⅰ区)和山地陆面影响区(Ⅱ区)两个区域。结果表明:(1)黄石市年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降水量逐渐增多,21世纪初明显偏少,2010年至今恢复至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2)黄石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降水受地形的影响较大,西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丘陵区和大型水体影响区;(3)Ⅰ区和Ⅱ区降水强度同步的年数占72%,不同步的年数占28%。
相似文献20.
青藏高原中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得到的均一化降水序列,计算了夏季极端降水指数,分析青藏高原中东部1961—2014年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的50%以上,且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区域性差异,北部站点主要为增加趋势,南部增加和减少趋势的站点相当。夏季极端降水除西藏东部主要为减少趋势外,其他地区主要为增加趋势,且极强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显著。大部分夏季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在1970s发生转折,在此之前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之后为增加趋势。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在2000年之后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