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刊词     
《中国沙漠》杂志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沙漠学是以研究沙漠(沙漠化土地)的形成、发展、自然特征及其治理的一门新科学,它是把“沙漠”作为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的统一体系,由各有关学科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全球的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蒸腾量大。这些地区总计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约五千万平方公里)。如果对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不能科学地合理地加以利用,势必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并逐渐破坏或降低土地的生物潜力(植物、动物的生产能力),致使沙漠化得以肆虐,这必将严重威胁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六亿二千八百万人的未来。其中,五千至七千八百万人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力将直接受到因沙漠化而减产的影响。目前,已经沙漠化或处于沙漠化边缘的地区总计已达二千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杨力生 《中国沙漠》1982,2(4):39-41
我们阿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总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面积为16.9万余平方公里,阿拉善沙漠(含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横贯全境。在这样一个沙漠、戈壁占总面积62.6%的干旱荒漠地区,如何坚持"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全面贯彻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我们认为,积极改造利用沙漠,防治土地进一步沙漠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童立中 《中国沙漠》1982,2(4):41-42
1982年10月16日-22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召开了"东部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整治原则和途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探讨东部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产生的原因、整治原则及主要整治措施,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整治沙漠化土地的经验,并介绍了综合农业区划、农牧业合理配置,预防沙漠化土地的扩展和整治沙漠化土地提供咨询的情况,这对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科研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漠科学的五十年   总被引:40,自引:20,他引:20  
王涛  赵哈林 《中国沙漠》2005,25(2):145-165
50多年来,在几代沙漠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沙漠科学从无到有,在从填补沙漠研究空白并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沙漠化研究又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的沙漠科学,为我国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过去20 a来,北方约有 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善,局部地区出现"人进沙退"的新局面。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等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和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家,创建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及其研究体系,在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全球变化、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沙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遥感与信息系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在全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区设有一批长期野外试验站(点),已为国家在有关沙漠开发利用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我国沙漠科学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到了政府、地方民众、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5.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6):810-810
由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完成的《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一书,已于2003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沙漠历史地理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开创和倡导的,并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学问。所谓沙漠历史地理,是关于沙漠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用水资源等)导致的生态平衡破坏、沙漠化扩大等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和内在机制。数十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南部历史时期沙漠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盆地南部的沙漠南缘及深入沙漠腹地的河流下游的一些地方,"丝绸之路"南道通过这一带,历史上曾一度繁荣。其后受各种因素的作用,城郭、田野被流沙所埋,在原来平坦的地面上,形成沙丘连绵的景象。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为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沙漠化提供了方便。研究这一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情况,将为今后利用当地的水土植物等资源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某些环境退化问题,俾益借鉴。在生产实践和科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已于2 0 0 3年1 2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我国50多年在沙漠与沙漠土地以及沙漠化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正如获得2 0 0 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所盛赞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的出版是国家科学事业成熟的标志。……不要把这件事仅仅看成出版了一本书,它代表一门科学或者一种自然现象,例如沙漠科…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以及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国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国家站和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国家站协办的"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顺利举办。会议由沙漠分会秘书处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李志忠教授和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董玉祥教授一起经过一年多的充分筹备和精心安排,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常务理事李志忠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沙漠分会理事长王涛研究员致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王涛 《中国沙漠》2008,28(1):1-7
50多年来,中国的沙漠与沙漠化科学从无到有,在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并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发展的同时,又为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15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和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家,创建了我国比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学及其研究体系,在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沙漠形成演变与全球变化、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沙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遥感与信息系统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全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区设有一批长期野外试验站(点),已为国家在有关沙漠开发利用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依据,得到了我国政府、地方人民、科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对已有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和防治实践的回顾与总结,就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95,自引:33,他引:62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2003,23(3):209-214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沙漠光谱测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沙漠面积40.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3%,占新疆总面积的25%。研究沙漠的反射光谱特性对确定其遥感仪器的最佳工作波段,建立相应的遥感图象的判读标志是必要的,对于编制沙漠类型图,研究沙漠成因和沙丘移动规律、监测沙漠化防治效果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寿伟权 《中国沙漠》1986,6(2):57-58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沙漠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专题考察"于今年6月7日至20日在我国举行。这是亚太经社会与兰州沙漠研究所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科学讨论会。参加这次沙漠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和专题考察的有阿富汗、孟加拉、印度、伊朗、马来西亚、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等九个国家和亚太经社会环境协调处考尔先生,共14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朱震达先生作为中国沙漠学科的创始人、世界知名的沙漠学家,是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首倡者和先行者,在沙漠化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无论在沙漠化理论研究还是在防治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仅通过先生业已发表的学术著作,采撷其沙漠化研究中关于类型划分和治理区划的学术思想,以纪念恩师在建立和发展中国沙漠科学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1998,18(4):297-298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完成的“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沙漠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前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地区,风沙灾害特别是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成立30周年暨纪念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学术讨论会"于2010年7月30~3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沙漠分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以及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协办.  相似文献   

16.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1):0-0
朱震达先生(1930-2006)是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的创始人和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奠基人。在近50a的科研和管理生涯里,先生一直开拓和引领着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紧密结合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使得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  相似文献   

17.
宁宝英  金炯 《中国沙漠》2010,30(6):1497-1507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相关专业期刊上。《中国沙漠》作为国内集中体现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载体,至今已创刊30a。利用数据库提供的详细文献信息,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透视《中国沙漠》创刊30a来的论文发表趋势。基于对《中国沙漠》刊载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研究地域、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等指标的年际分布量化,分析了该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变化,探讨了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组织机构分布与研究人员组成的区域变化。结果表明,30a来,《中国沙漠》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这种增长尤为明显;相关研究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域相关性,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近年来东部地区的部分综合性院校的加入,表明国内对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沙漠化、沙尘暴、气候变化为该刊出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2001—2009年间,沙尘暴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基于引用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沙漠》刊载的论文被CSCD和SCI引用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不断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学界对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另外,由于新兴研究力量的兴起和研究者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求,导致该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对未来我国沙漠、沙漠化及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国际推介和期刊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沙漠系指第四纪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成, 而沙漠化乃是在具有沙漠化发生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于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为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换言之, 也就是人为活动对干旱及半干旱生态系统的过度干予所造成不平衡的环境退化, 生产力下降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发展和演变趋势,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近10—15年的过程中,在许多干旱区观测到,干旱过程在急剧加快,沙漠在不断扩大,其结果必然是沙漠区生物产量减少,甚至全部消灭。在许多文献中把这一过程称之谓沙漠化。沙漠化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现在由于大量农田受损失,沙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并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社会及科学界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20.
浅议我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吴正 《地理学报》1991,46(3):266-276
本文根据作者在我国沙漠地区的多年研究工作,对沙漠化的概念含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和沙漠化现状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